作者: 長耳兔
癸卯兔年的長耳兔
By 李崇義
俗話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過去傳統社會似乎生活作息的規律是這樣沒錯,但我自己過年期間每天的作息好像跟平常差不多,只不過心境上感覺輕鬆了一些。
在我印象所及,十幾年前父親因為騎機車被追撞,導致他脾臟破裂,過年期間住院療養,那一次過年,我們這些孩子們幾乎輪流在醫院陪著父親,少掉了團圓圍爐的氛圍,所以現在每次到了春節,我心裡也只希冀家人能夠平安健康,好好能夠坐下來吃頓飯就好。
雖然心裡有這個願望,但我也知道生命總會經歷生老病死,無法事事如願。在今年過年之前,母親因為身體不適也住院了,看著她年邁的身軀,眼角盤根錯節的皺紋,我感嘆時間總是這樣無聲無息地飄過。
所幸過年期間我們仍能安聚在一起,聊聊天南地北,這已經是莫大的幸福。
這個年,不知你是否有機會與家人團聚,你還會忿忿不平哪些家人的對話內容嗎,還是你惋惜著相處時間不足,抑或是,今年你只能隻身一人度過這個春節?
不管你在哪裡,今年吃了哪些年夜菜,除夕與誰同聚,記得檢視一下自己的內在狀態,看見感受的竄升與下跌,貼近每一個當下的自己,也讓自己永遠處於沉靜、平和、或是愉悅的能量裡。
在這個癸卯兔年想像自己是那個獨特的長耳兔,看見自己源源不絕的資源,跳脫頭腦認知的慣性,從心體會內在的力量,並且欣賞、感謝這樣的自己。
「在愛中成長-薩提爾模式」-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210a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新竹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210 「冰山敲敲話」-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222「《非暴力溝通》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202「在家庭與人際關係中找到自在的位置」-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311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私訊長耳兔
故事工廠《四姐妹》療癒劇場
家人的結永遠糾纏,緊密難解,你有多久沒有跟姐妹手足相聚了呢?
故事工廠大劇《四姐妹》即將登場,參與主演的丁寧、鄭家榆兩位重量級演員也會來到長耳兔心靈維度秋季沙龍裡,跟大家分享舞台下的人生,他們的生命故事如同台上大戲一樣精彩,給人帶來很多的學習跟啟發。
沙龍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1013
台下的人生戲曲,歡迎你前來聆聽;台上的這場《四姊妹》,鼓勵您揪姊妹組團看戲,可以享有最高75折的折扣喔。或是您直接輸入長耳兔特約企業代碼“lopwilldo”,也可以獲得85折的優惠。
《四姐妹》
我比誰都很妳,但也比誰都愛妳
自父母過世後,顯少團聚的四姊妹於母親的忌日相約,睽違數年後在一間山中的民宿重聚。
這間改建的民宿是四姊妹兒時住過的老家;這一晚的狂風暴雨困住了四姊妹,多年來的嫉妒、羨慕、憎恨、蔑視、自卑再也藏不住,掀起過去無數的辛酸與秘密,童年沒有癒合的傷,都隨著歲月的累積早已發炎、潰爛。
今生今世,我們約好一起來演一臺叫做「姊妹」的劇,我們還無法告別彼此,與生俱來的血脈將我們緊緊繫在一起曲終人將散的那一刻,你還願意給我一個擁抱嗎?
家,是避風港?還是修羅場?
如果手足時父母親留給我們的資產,我們是彼此的存款,還是相欠債?
如果你的心裡,始終藏著一份好不了的傷,那會是關於什麼?
如果它注定無法療癒,漫漫人生中,我們又該如何與之共處?
如果需要一句話才能解開成長過程的心結,那句話是「對不起」還是「我愛你」?
我的人生有選擇嗎?
我不能選擇手足,但我可以選擇結果嗎?
《四姊妹》TixFun購票:
坦承脆弱的力量
人生在逐漸進入中年時,開始對未來充滿了迷惘以及擔憂。敏峰帶著惴惴不安的心情來到工作坊,卻在離開時充滿了豐沛的力量。
我們原來不需要一直抱著勇氣,面對內在的脆弱,只要能夠坦誠接納,我們便有了力量。猶如Nightbird在影片裡談到,「2%的存活率並非全然是0,它還代表著某種意義。」
即便她最後不幸病逝,我們看到的仍然是那個為了夢想努力不懈的她。
by 洪敏峰
在刺激與回應之間有個空隙,在這個空隙中,我們有權選擇如何回應,而我們的回應則決定了我們的成長與自由。
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there is a space. In that space is our power to choose our response. In our response lies our growth and our freedom.
李崇義/Charles Lee :
「人不需要勇氣,需要坦承脆弱。」
這句話從老師脫口而出的瞬間,持續衝擊著我一直以來的價值觀……坦承脆弱會有什麼力量?
年過四十的這一年,時代巨輪轟然前進的過程中,接二連三的突發事件如海邊的潮汐,壓力一波一波地襲來,鼓起勇氣繃緊肌肉盔甲的每一個靈魂,如岸邊的礁石堅硬的存在,持續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衝擊。
身在這個時空背景下的我,自然也很難置身事外。過去這一段時間家庭及職場上或有低潮,幸好一路上有家人及工作的夥伴們大力支持,得以持續努力著。
偶然間,老婆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工作坊,本來以為是那種心靈成長或勵志打雞血的活動因而不想參加,最後在老婆大力推薦下就報名了。
三天的活動透過老師的帶領,展開了探索自己冰山的旅程,不同成員分享了許多生命故事,驚訝地發現大家都太習慣慣性思考,內外不一致的表達方式,縱然靠著勇氣、堅毅往前,內心因為有著委屈因而持續累積自己也說不清楚的壓力,每一個受傷的靈魂,壓力釋放的那一刻,淚如雨下的畫面震撼著不擅表達情感的我。
突然有個領悟,非暴力溝通與薩提爾冰山理論相似,過去可能因為自己沒有讀通,與孩子溝通時總是嘗試同理,卻鮮少與自己對話,貼近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等到情緒爆發的那一刻反而將孩子推得更遠,最後又走回慣性反應的老路。
遭遇挫敗也是職場上的必經之路,
面對未如預期的工作結果,
慣性反應常會是找藉口解釋或檢討自己哪裡沒做好,哪裡需要改進……
崇義老師的投影片上寫著:
FAIL= First Attempt In Learning
允許自己失敗,
接納沮喪、難過、焦慮的感受,
貼近那個一直想辦法突圍,努力沒有放棄的自己所帶來的內在力量,是坦承脆弱的能力。
或許,這個世界沒有想像中的美好,但也沒有那麼糟糕。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一個生命故事,
nightbird 是一位癌末的女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肺臟、肝臟和脊椎,也因此失業多年,她寫了一首歌“It’s Ok”描述生命,聽了很感動也有所啟發。即便她已經於年初病逝,但是她不放棄自己的精神實在令人動容。
https://youtu.be/CZJvBfoHDk0
For每一個曾在困境中努力找尋前進方向的你(妳)。It’s ok to be not ok.
偏心

最快樂的一天

三月份的課堂裡,崇義老師邀請夥伴們描述一個最快樂一天的畫面,經過上課的浸潤之後,學員們紛紛展現出開闊與幸福感。原來,幸福可以是每一天,可以是這麼靠近我們。
妳/你還記得最快樂的一天的畫面嗎?
by 舒肥微糖 Naina
漸漸地,快樂從一種遠方的追求,變成貼近心跳的選擇。
原來,每一天都是快樂的可能。
昨天,頂著四個小時的睡眠,一早趕著出發到台北上工作坊,結果,迷路在GPS的點點圖上。
以前的我,會有很大的焦慮,因為不喜歡遲到。
但昨天,發現走了反方向好長一段路,已經九點了。
我選擇以一杯溫暖的咖啡,安頓自己,再開啟城市旅行的模式。
邊找路,邊發現好多有趣的店、
有趣的行人,和鬧區巷弄中,一抹60年代的殘影。
終於找到教室,沒匆匆闖入,選擇在門外,擦擦汗,晃悠晃悠,安頓好自己。
不再因罪惡感而蜷曲壓低身體,我選擇挺著身子進入。
開門,一見整個擴展開的場域,
心都開了♥
看到了幾張熟悉的面孔,下課忍不住過去擁抱了夥伴們,心裡泛起了甜喜。
練習課,剛毅的對話夥伴,居然願意敞開自己,讓陌生的我靠近那分深藏的脆弱。
使我再次對生命感到敬畏,也充滿感恩。
晚上,迷你小店裡的咖喱飯,溫潤的口感,讓食慾瞬間全開,我吃得一粒米都不剩。
談笑間,夥伴們都自然地向彼此貼近。於是一行人,隨性地走進未曾去過的bar,點一款未曾品過的紅酒。
淺嘗了它的香氣.色澤,讓它溫柔地滑入喉嚨,暖了身子,也暖了心。
交流中,自在地笑著鬧著,明明第一次見面,卻彷彿認識很久似的,這是以往怕生慢熟的我,少見的。
這一天,我遇見更放鬆,更柔軟的自己。
放掉靈性的框架,讓靈魂光腳踩在每個小日子裡。
帶著覺知,選擇。
心便能自由流動。
感謝今天的每一個遇見,
和無色無相的幸福香氣。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430「生活在愛中的秘訣-與自己更親近」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527「改變的歷程-線上沙龍講座」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412「《正向聚焦》讀書會」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419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 (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524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 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私訊長耳兔 ☆
(Photo by Yuyeung Lau on Unsplash)
北極星定位中

by 李崇義/Charles Lee
長耳兔從2022年開始籌劃了師資培訓的專案,希望能夠整合部份課程,額外加上共學、共備的機制,串接起一整年度的計畫,讓將來有心上台分享的夥伴能夠有一個平台、一群人能夠共同學習,透過分享以及小組練習,做為將來上台分享的準備。
沒想到,這次申請的人數炸了鍋,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很多夥伴帶著他們製作的影片、ppt、上過課的資料,希望獲得青睞,在眾多申請裡面,我們盡可能的挑選出適合的夥伴,但我只能說,我們勢必會錯過許多有潛質的種子,這是長耳兔力有未逮的地方。
在決定最後的人選時,我跟姿瑾傷透了腦筋,始終拿捏不定到底最終出線的是哪12人,因為有許多夥伴都有強大的企圖心與信念,每一個都是一時之選。
我們最後只好按照幾個基本的原則,找出了可以一整年共同邁進的夥伴們。基於每個候選人的口條、反應、學習歷程、整體印象以及未來合作潛質等多方思考,才將人選落定。儘管如此,老實說,我心裡還是對於那些積極學習的同好們感到抱歉,因為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勢必會有遺珠之憾。
有些夥伴提到長耳兔徵選師資培訓人員跟其他單位專訓有何不同。其實我們在本質上就有很大的不一樣,其他單位可以說是以培訓專業助人者,像是諮商心理師、社工師或是第一線的心理服務人員為目標,他們在學習之後可以用在對個案的內在療癒,但長耳兔的培訓是針對將來要上台分享的講師來做的,並非針對專業助人者。一個是為了療癒,一個是為了教育(雖然教育的內容也帶有一點療癒效果),這是簡言之的差異。
當然,至於接受培訓之後將來是否能成為一位專職講師,那就要看每個人的投入程度跟授課是否能讓市場接受了,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發掘有潛質的講師,也讓他們能透過長耳兔的平台(不論未來合作與否)可以走出不一樣的學習之路。
未來的一年,我們會一起共學與討論,包含書籍、課程、活動以及實際參與授課,期待一群人能夠走得久、走得遠。對於那些沒有進入到最終入選名單的夥伴們,我相信這絕非是終點,透過其他課程的學習,也期待多與長耳兔互動,我們將來還是有很多機會敞開。
現在羅盤已經定向北方,就等待北極星發光了。
#李崇義老師FB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219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301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303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312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304
“service@lopwilldo.com”
☆ 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私訊長耳兔 ☆
(Photo by Chantal & Ole on Unsplash)
怡如老師瑜伽靜心推薦

by 李崇義/Charles Lee
瑜伽靜心
日前才辭世的一行禪師在世時大力推廣正念減壓,連矽谷科技新貴與好萊塢名流都奉行不倦,他還曾經來到台灣弘法,留給後人許多關於正念的遺澤。
有愈來愈多的科學論文與跟研究都顯示,靜心冥想可以帶來生理、心理和情感健康。很多論文甚至將之與各種疾病做出了對應的關聯,若是長期靜心冥想的人,對於血壓、心臟病、成癮症狀、癌症和其他疾病都有助益。
卡巴金博士於1979年創立了正念減壓療法,這個療法結合了東方的坐禪傳統與西方的醫學、科學及心理學,它被人形容是注意力和意識、慈悲和智慧的提煉。
奧修也曾經提出,若要成功地讓自己安靜下來,我們可能要讓身體活動一下。透過身體的「表達」,我們可以靜靜地坐著觀看身體的各種變化,藉此安住在自己當下的狀態。
透過精心設計的瑜伽動作,我們可以讓壓力源各種變化變得單一與純粹,可以在不同部位感受到差異性,也能夠清楚,身體的哪一個部位會有較多的壓力。瑜伽融合了有意識的呼吸、正念和運動,緩慢地調節了我們的內在情緒。
我在怡如老師的線上課程裡按照她的引導,去覺知我的五官是如何接收到外界訊息,並且感受這些訊息是如何從「外感受力」去轉變成「內在感受」。我們的內在體驗與我們外在的感受是並存的,只要愈了解它,我們的生活就與平衡。藉由感知身體,提高我們移除全身張力的能力,身心就會愈發和諧、健康。
因為在線上課程裡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在台北的工作坊裡也邀請了怡如老師在現場為夥伴們簡單示範基礎的動作,並且聽從她的引導,讓我們的身體很快就能夠與感受結合,進入到一種協調、舒服的境地。這個短活動,非常有助於夥伴們集中專注力在我接下來的課程裡,我也更能在台上授課時感知自己內在的各樣狀態。
怡如老師教授瑜伽多年,再加上長期浸潤薩提爾模式後,她的姿態跟語態變得相當柔和,聽著她的引導詞,我很快就可以把自己抓回到當下,專注在感知裡。
我很期待她線上課程的帶領,也希望有機會可以再邀請她到我的課堂裡示範。
✔ 「瑜珈靜心-愛自己、身與心連結的練習」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303
文章選自: https://www.facebook.com/cylcharleslee/posts/140788935049935
洄游
by 李崇義/Charles Lee
#李崇義老師FB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219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301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312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304
“service@lopwilldo.com”
☆ 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私訊長耳兔 ☆
翻譯年糕
by 李崇義/Charles Lee
臨界40歲的媽媽L談及了小的時候被父母遺棄的故事。
父母在L幼兒園的年紀就已經協議離婚,母親年紀尚輕因此很早就另組家庭,L則歸給父親扶養。然而父親因為忙於工作且後來另外結識了其他的女子,在她還不到小學的時候,父親決定把L交給爺爺奶奶。打從小的時候L就跟在爺爺奶奶身旁。
L對母親的印象模糊,直到L自己成家生子,跟媽媽幾乎疏離沒有來往。L面對自己的父親也多有怨恨,因為父親生意失敗,負債頗多,還需要L經濟上支應,L很想擺脫這個父親的糾纏。
爺爺奶奶在幾年前都過世了,她自小的依靠消失之後,她獨自面對這個不負責任的爸爸,她經常感覺到煩躁與無奈。
我問L,妳想要什麼。
「我只想要我爸爸別來煩我,別再來跟我要錢。」L說。
如果你是面對L的提問者,你會將對話的目標放在哪?
日前崇建在台北針對「三人對話小組」這個演練設計了一場兩天的工作坊,主要目的是希望上過課的夥伴能夠抓住對話的方向,明確知道每個人的角色跟可以操作的步驟。
在我旁聽了一天之後,有幾位夥伴紛紛來詢問我課堂上談到的問題。我將自己的見解也寫在下方,供有興趣的夥伴們一起學習、參考。
設定目標
以上面我提到的L案例為引子,在對話的初始我們應該就要為這個對話構想好,我們要如何將當事人帶到一個合宜的方向。一個好的或是深刻的對話自然不會是漫無目的,對話的帶領者要能夠發現、引導當事人走到「應許之地」。
我原以為大家在上了許多課之後,不難發現自己可以引導的方向,不過我發現有些夥伴在目標設定上有一點拿捏不準。
當你聽到L的故事,你會設定下面的目標嗎?
- 幫助L能夠拒絕父親
- 解決L童年未滿足的期待
- 改變對父親的觀點
如果你是以上面幾個方向來做設定,你很有可能落入了「解決問題」的導向,即便你能走到降低L對父親的期待,她的內在可能還是會有一片空虛。
其實對話的目標很簡單,都在渴望。
渴望的層次裡有連結、愛、接納、自我價值、安全、認可、獨立等等,不一而足。從脈絡上我們可以看見L認為她從小是被父母親遺棄的,所以內在裡我評估會有強烈的被遺棄感跟孤單感,這個連結到渴望的層面可以是被愛、自我價值與安全,所以我會先從這幾個面向去跟當事人核對。
在核對的時候,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圖像的技巧,而不是簡單地詢問「妳要被愛嗎?」「你想要有自我價值嗎?」這種單一直白的語言,因為這些語言過於「超理智」,很難讓人有感。
有的時候我們可以建構一個畫面:「小的時候當妳孤單的時候,妳想要爸爸媽媽對妳做什麼,或是說什麼話?」這個畫面潛在的意涵很有可能就是「愛」,當這個畫面確認了,我們再詢問這個畫面給她帶來的感受為何,是不是她喜歡的。
當然,上面我提到的「解決問題」衍生出的提問並非不能問,也很有可能在觸及到渴望之後我們可以帶領當事人去面對問題,但這個並不是做為提問的核心目標。
縫隙
維克多 法蘭克是二十世紀很知名的「意義治療」精神病學家,他跟弗洛伊德有過很多的書信往返。不像弗洛伊德認為人終其一生的目的是追求快樂,法蘭克以為人是為了生命的意義而存活的。
法蘭克提到,在刺激與回應之間應當留有空間,而此空間就是我們回應的權利與自由。
崇建在課堂裡提到,這個空間有的時候像是縫隙,我們需要有覺知地擴大這個縫隙,把意識的光帶入,讓人看見縫隙裡的自由。
這也是我經常提到,人的慣性要能夠有覺知地可以中止。當我們遇到了外在的事件刺激,要能夠懂得先回應自己的內在,而並非很快地在外在去應對。這個內外之間的留白就是一個縫隙,光照射進這個縫隙之後,我們才能有餘力,從容地面對外在。
在你看到一個事件的當下,練習將這個縫隙帶進光線,擴大這個覺知。
「度」
這個字我以前在北京工作時老闆常說。
他說「凡事都是一個度」而已。意思就是,過與不及都不是件好事,我們要自己拿捏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該用力多少要自己能夠有自覺。
這個字聽起來玄,因為好像傅培梅時間教導的中式料理一樣,「糖少許、鹽酌量、味精適量即可。」
所有的「度」變成一種內化的經驗,無法用度量衡來刻畫。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進行對話,要能夠覺知自己的角色。我們不是心理師,有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適合,要自己能夠覺察。有些話語適合在課堂裡使用,但回到工作場合或是家庭裡,我們要能夠轉換一下語言,找出適合的話語。
比方說,「請你覺察一下,你有什麼感覺?」、「你能夠接納自己嗎?」這樣的話在日常裡出現就會彆扭,這些不是生活當中的用語,你要是經常把課堂裡使用的語言帶到家庭裡,很有可能得到的回應就是「拜託別再對我薩提爾了、別再用那一套來說話」。
不要忘了我們的身份,若是在家裡對著伴侶說:「你知道你在指責嗎?」其實當我們說出這個話語的時候就是站在一個高位對著他人指責,對方自然會覺得不舒服。
不過說到最後,「度」這個字還是像中式食譜般不容易理解,沒有一個特別的定義,全靠我們卡關的經驗來做調整。
有夥伴聽到我這些解釋時提到,有的時候提問者只是陪伴而已,需要有目標嗎?有的時候傾聽也會讓對方感到舒服不是嗎?
陪伴其實也是有目標的,我解釋。
那是一種全然的接納,這也是渴望的連結。
綜合上面的歸納,這也只是我對於崇建課堂裡談到的一些字眼做出的解釋,這也是我個人的主觀解讀,並非全然是崇建的意思。
不過有夥伴在聽了我的解釋後豁然開朗,我猜想是因為在語言的理解上,我比旁人又多了一點家庭脈絡上的認知。
芳儀打趣地說,我好像是崇建的「翻譯年糕」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114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219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304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20312
“service@lopwilldo.com”
☆ 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私訊長耳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