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向阿德勒學教養

參考文章:向阿德勒學教養  爸媽不暴走

Alfred Adler (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是二十世紀初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家,曾經受到精神病理學權威弗洛伊德邀請,成為精神病理學分析的核心成員之一。阿德勒之後脫離精神分析學派,開創個人心理學,引進團體治療,成為現代團體治療的先驅。

阿德勒在廿世紀與佛洛伊德、榮格被譽為「心理學三巨頭」;他的理論是教育界運用最廣泛的心理學。近年來阿德勒學派似乎成為顯學,不論在教育界或親子教養領域都被廣泛研究與應用,當然這跟前幾年的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不無相關。

若是熟悉親子教養理論的朋友們應該可以發現,像是阿德勒的心理學、薩提爾的冰山理論、近年來調查的童年負面經驗與成年人的影響都具有很大的關聯性,那就是原生家庭的成長經驗會帶給一個孩子人格的定型,並且隨之影響他未來應對姿態或自我價值的觀點。

「…阿德勒的理論是教育界運用最廣泛的心理學,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和人格的培養,認為孩子早年的生命經驗會形塑他的生命風格(即人格特質)。」

「阿德勒心理學的重要概念包括:以民主平等、尊重的態度,了解孩子問題行為背後的真正目的,以溫和且堅定的態度,運用鼓勵、自然後果等方法去回應孩子的行為,培養獨立、負責的孩子。」

這裡面帶出一個議題,過去權威式的教養方式注重在聽話、規條,許多時候父母會擅用「讚美」或「懲罰」來「獎賞」一個孩子的對錯。阿德勒學派甚至認為不當的讚美甚至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唯有「鼓勵」取代「讚美」才是比較好的做法。

阿德勒學派強調民主型態的管教方式,「…專制的管教方式將使孩子變得依賴、被動、畏縮、沒自信;阿德勒倡導民主平等,尊重每個孩子獨特的個性,透過鼓勵,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的,有勇氣活出自己。」

這篇文章中指出,若是依照阿德勒學派崇尚的教養方式,我們應該怎麼做呢?Jane Nelsen(簡.尼爾森)提出有效教養的4個要件,「包括:1.是否溫和且堅定(尊重且鼓勵)?2.是否讓孩子感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有連結)?3.是否有長期的效果?懲罰只有短期的效果。4.是否教導良好品格應有的社會和生活技能?只要符合這四大原則,教養方式就不致於偏差。」

簡言之,當我們與孩子的應對姿態出現問題,我們可以時時核對上述幾項指標,覺察自己的言語或舉措是否有違這些方向,一旦覺察自己有了偏差,隨時修正自己即可。不過不要忘了,我們可以觀察自己的冰山變化,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才有辦法更好地面對家人或孩子。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826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915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