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聽見迴聲,來自山谷和心間,以寂寞的鐮刀收割空曠的靈魂,不斷地重復決絕,又重復幸福:終而有了綠洲搖曳於沙漠。」
—— 泰戈爾《生如夏花》
在2013年中國大陸歌唱選秀節目裡脫穎而出的畢夏,重新演繹了朴樹的〈生如夏花〉一歌,獲得極大的好評。
生如夏花一詞源自於泰戈爾「漂鳥集」詩集中生如夏花一詩,內容其中一句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朴樹這一首歌的歌詞轉化了泰戈爾的詩,讚嘆生命活在當下,激動卻也帶點哀愁。崇建老師常常在演講場合裡談到這首歌,歌詞裡「我在這裡啊」訴說著恆毅不變的愛與美,支持著每一段遇到人生顛簸的旅人。
時常在工作坊裡有家長會詢問到,如何幫助孩子度過挫折。有一個媽媽曾經描述她的兒子已經在中學時念了一年書就中輟在家不願意再去學校,媽媽心急如焚希望能夠找到方法,不論是威脅或是利誘,都沒有辦法讓孩子返回學校唸書。孩子的父親也是焦慮不已。媽媽不斷地透過各種管道想要了解到底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再回到校園,但孩子似乎只是害怕學校的環境,真正的原因卻無法得知。
媽媽講述孩子拒學的過程時,不禁聲淚俱下,內心倍感無力,同時也極度自責,身為一個媽媽怎麼會這麼差勁,凡事都做不好,現在連孩子都不願意跟她內心連結,更遑論要說服孩子去學校。
崇建老師經常以他過去的經驗為例,我們要想跟孩子真正連結,並且起到支持的作用,首要之務要先釐清自己的內在感受,這些感受是如何引發的,我們的冰山是如何形成的。一旦更了解自己,更安定自己內在之後,我們便要看見自我的價值與資源,排除掉「自責」的干擾。面對孩子的挫折,我們除了提供建議之外,不要給予太多的評價、不要貼標籤。
孩子的冰山形成一樣其來有自,過去中斷的連結想要再拾起勢必需要時間。想像菩薩或是信仰的神在我們身旁散發慈愛的光芒,我們若相信這些支持的光,我們會自發地從跌倒中爬起,而不是真的需要神明顯靈來拉我們一把。父母對孩子的愛差可比擬。「愛,不是依賴」。當孩子依賴父母,那麼父母離開之後孩子跌倒便無法自立,反之,慈愛的光輝暈染在孩子身上,孩子自然能感受到愛的力量,並且能夠勇於面對挫折。即便父母不在了,孩子也能夠獨立面對困難。
父母對孩子的愛與支持一如歌詞「我在這裡啊」,不論孩子你走到哪裡,在什麼地方遇到了困難,我要你知道我依然愛你,對你時常保持關心與支持,因為我「在這裡啊」、我一直在這裡啊。
李崇建老師台中工作坊七月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19
李崇建老師新竹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812
張瑤華老師台北工作坊七月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729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