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缺角的碗公


by林良晉

中午,太太有事先出門。我自己在家吃飯。用完餐,正要把餐具放進洗碗機時,赫然發現裡面有一個大碗公缺了一角,三角形的缺角延伸著裂痕,鋸齒般的邊緣感覺非常銳利。我拿起手機拍下傳給太太,想提醒她別割傷了。

太太個性急、動作快又愛乾淨,常在廚房忙進忙出時撞到、割到、燙到、夾到…覺得戴手套不方便做事,導致雙手因為長期接觸清潔劑,手機都無法辨識她的指紋。看到這種情形總是不捨,但多說無益,從我的話語中感受到的多半是指責,甚少關心。

照片傳出去後,我有了一個覺察,太太很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
趕緊再補上一句話:「碗公有個缺角,小心別割到手了」。

果然,很快收到回覆:「我以為你又要怪我了」

會有這種的回應,其實是由過去的經驗累積而來的。家人都知道我很愛惜東西,惜物愛物固然是好事,但是,每當有東西被弄壞,我就很容易發怒,這是個困擾。

過去,只要家裡有人弄壞東西,我都會發很大的脾氣。所以,太太跟孩子們如果發現有東西壞了,就會開始擔心:「慘了,爸爸又要生氣了…」,或者乾脆不要讓我知道。

經過不斷地自我探索、覺察,想起了一些畫面。
「袂勤儉」、「浪費」、「袂曉想」、「過得太富裕」…
這些是我童年時不小心弄壞東西,或想買什麼新的物品時,常被父親訓斥的話。

從過去父親談到孩時生活的片段回憶慢慢拼湊出一個輪廓。這些源自於父親小時候的成長背景與爺爺的嚴厲管教。

雖然,我並沒有繼承父親的教養方式,甚至在某些部分是背道而馳的。但在潛意識之中,我卻也夾帶著某些觀點而不自知,即便與我的價值觀互相衝突。在某些情境下,這些潛藏的觀點會被勾起,引發情緒反應。在旁人眼裡並不嚴重的事,卻會引發我很大的怒氣。

從今年開始,每天靜心的習慣對我內在的安定發揮相當大的效果。在一次次的覺察中,我發現一些很簡單卻一直被忽略的事。

我親愛的家人,我的太太與孩子們故意要弄壞或搞砸一件事的可能性高嗎?

我可以接受別人犯錯嗎?…還有,我可以接受自己犯錯嗎?

我期待孩子們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犯錯」?

犯錯時,他們是怎麼看待自己的?

我是個糟糕的人?或是我雖然做錯事,但我依然是個有價值的人…

我的應對會把他們帶往哪個方向?是靠近,或是遠離我的期待?這是我想要的嗎?

在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中,一個想法、行為、反應的新迴路需要一直反覆被刺激、喚起,才能成長茁壯,進而取代舊迴路。

雖然我改變了,但家人的舊迴路還是相對強大、熟悉的。有東西壞了,第一時間還是會升起對「爸爸要生氣了」的擔心。對此,我很接納也會繼續保持這樣的回應。也期待他們在一次又一次的體驗中活化、增強新的迴路,讓總是升起緊張、害怕的舊迴路慢慢萎縮、荒蕪、消失。


🥕林良晉、程馨慧老師《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讀書會x對話練習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105

🥕
李崇義老師【對話練習】(新竹)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103

🥕羅志仲老師【進階】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121

🥕李崇義老師【對話練習】(台北星光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125

🥕洪善榛老師《心教》讀書會X對話練習(夜間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124

🥕陳桂芳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211

🥕洪善榛老師工作坊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Telegram: https://t.me/lopwilldo

(Photo by Dose Juice on Unsplash)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