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不叩門


作者 : 林良晉

看到一位中醫師的臉書文章中提到「醫不叩門」,覺得這詞很有意思。

醫不叩門的意思是說身為醫生,發現或知道別人患了病,只要人家不請你診治,自己不要主動上門去毛遂自薦。那怕是朋友或鄰居也是一樣。乍聽之下感覺醫生自命清高、難以接近,非要病人主動請求才願意診斷治療,這分明是在擺架子吧!然而,這背後是有其道理的,尊重與信任是醫病關係最重要的一環,也直接影響到治療效果。當患者有病識感,覺得身體有狀況想尋求協助來恢復健康,找到信任的醫生進行診療,這是好的開始。但如果情況是反過來呢?

多年前一次搭夜車上台北,在承德路下車,騎樓下有幾個小攤位。”先生‥先生‥你過來一下,我有很重要的事跟你說,你的氣色不太對…”還在半夢半醒的我一下車就被這急促的聲音叫住。轉頭一看,攤位上的算命先生一臉嚴肅地對我招手。想像一下,在那個情境你會有什麼感覺與反應呢?在昏暗的光線中,被這麼一叫,我嚇了一跳快步離開,越走越覺得心裡不太舒服,有種被詛咒的感覺。即使當時我的心中真的有困擾,也不會想找眼前這位算命先生解惑。

很多人在學習了薩提爾,練習了對話之後,覺得這東西實在太棒了。恨不得把這套東西推薦給自己的親人朋友,希望他們也能因此受益。在自己的生活中充分的運用實踐本是美事一樁,但如果常覺得別人有問題,主動給建議,希望對方改變,通常會適得其反把事情弄得更僵。

我的孩子曾經跟我說過: “唉呦…你不要再問了啦,這樣一直問很煩捏….”

我的朋友也對我說過: “好了,拜託不要再考我了,你再問下去我的頭要痛了…”

我以為我在跟人對話,而在對方實際的感受卻是我用對話的形式試圖引導到自己的觀點,進而想說服他。回想這些情況,對話功力不純熟固然是一小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好奇”與”對人的關心”才是擁有高品質對話的核心,而我忽略掉了。發自內心的關懷加上不帶評判的好奇與接納才有機會讓別人願意敞開。

當我眼中只看到問題卻沒看見”人”時,我猜想對方接收到的是壓力吧!有些時候,我的朋友家人只是單純想聊聊,也許想要有人聽聽自己的牢騷。如果能做到帶著好奇,專注傾聽,對方就能感受到支持了。至於問題是否真的困擾他們?對方有需要我的幫忙嗎?我只需要再做一個動作,跟對方核對。

「醫不叩門」除了是醫生的古訓,對身為子女、家長、伴侶的我們也是很有用的提醒,當身旁的人好像有困擾時,能不能先單純的好奇與關心,保持耐心不急著開藥方。
(Photo by Sara Bakhshi on Unsplash)
———————————–
陳桂芳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206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321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207
___________________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長耳兔心靈維度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