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滾滾專欄]-失落之後,仍要陪自己坦蕩

Image result for 克制內在的衝動

意識層面,頭腦都明白,所有的學習,都是讓我們回來面對自己的生命。一切的發生,都是帶著我們回來看見自己。

不容易的是,知識在進入我們的骨與血之前,只是傳說。

老師們的工作坊中,讓我們體驗到,何謂「先回應情緒,再回應事件」。滾滾的文字,清新中帶著溫暖,當我們開始懂得回應自己的生命中的失落,我們就可以稍稍貼近存在的本然。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滾滾專欄]

連日的眾聲喧嘩,終於也讓勉力沉潛的我,甚感疲乏。

諸多立場不同的聲音與情緒流竄在生活裡、訊息裡,而僅止於旁觀同溫層中的吶喊、受傷,乃至於死諫,竟也是如此地耗損心神。看著社群媒體上紛紛出現一篇篇或悲憤、或溫柔的文字,我發覺自己想投入更多、想去攻擊對立方的衝動甚強,卻終究選擇了克制。

那一夜之後,滿滿的憤怒、委屈、悲傷、失望洶湧著,我試著一次次地深呼吸,但當情緒終究潰堤為海嘯的時候,我也允許自己癱軟如疲厭的海草。允許自己不願跟自己對話、不願對自己的提問做任何回應,允許自己,對自己失去任何好奇。就只是靜靜地流著淚,坐在心靈的衣櫃外,陪伴著當年那個,在關係中為躲避暴力,乃被迫躲入櫃子的孩子,直到睡著。

這麼多的受傷,與其說是對這世界,更多的,可能還是對自己吧。即便並非同志,但我也長期地在看似勃發的生命底下,獨自地背負著非主流的親密之傷。一路艱難行來,見識過這麼多因為試圖發聲、控訴的生命,最終被不可控的扭曲與誤解給逼入懸崖,我也學會了生存,學會了避而不談。

不談,不是因為不想談,而是因為不敢談了。當年,試圖求助的權威明確地讓我知道,這些痛苦搬上檯面討公道,粉身碎骨的,終究只會是我。於是,我讓自己成為一個對公義冷感的人,決定此後,不再因為期待「公義」而受傷。然而,這次的公投議題卻和我的受傷貼得那麼近,洶湧而起的支持、對立,以及同溫的擁抱,召喚了我當年那些,因為過於弱小,而未曾被公眾關注過的傷口。

於是,曾被迫噤聲的我,彷彿也有了憤怒的理由,有了願意相信我、與我站在同一邊,對於所謂的「惡意」揮舞拳頭的群眾。我開始發出了一點點聲音,即便微弱卻也能收到一點點迴響的聲音,並漸漸期待,「正義」終究會獲得勝利。這個勝利,不只是給多元族群,在我內心深處,那更是對於我當年受傷的一種肯認。如果能和更大的群體一起悲傷,那麼,或許那些無法承受的,也能變得稍輕一些吧。

然而,正因如此,承受著敗選失望至今,我依舊堅持著沉默與克制。因為,我明白在那些反擊與聲援的衝動底層,潛藏著我對過往陰影的怒吼與控訴。而這些舉動,早已不是為了公眾議題,而是非常個人性的情緒了。我期待藉由公共議題的勝利來索要個人性的公義,但假若真是勝選了,難道我就真的平反了什麼嗎?我的受傷,就會因此坦蕩了嗎?

然而,或許最悲傷卻實際的是,沒有人可以給我公道了。「那些造成最大傷害的,通常是我們對自己說的謊。」即便勝選,我也不可能懲罰到任何人。只有一個人的良心,能令得他受罰,乃至於悔過,而讓自己即便背著傷,也能坦蕩地活下去,才是我自己的責任哪。

因此,我不願讓自己寫出不夠純粹的東西,不願躲藏在「我們」的議題裡,控訴自己的傷。我自己的傷,即便佔據著當前生命中這麼巨大的位置,但我希望能夠自己承擔,而不是衝動地將之拋擲入公共領域中,寄生在某一方的大旗裡去宣洩、去消費他者的情緒。即便那樣很爽,我可以隱身入「我們」之中,一起咒罵得理直氣壯,但我不要為了某種對過去猛力報復、反擊的快感,而逃避對一己生命的坦誠相見。

我要正視,當年令得我受傷的人,跟現在我想衝動反擊的,並不見得是同樣的人。是故,即便內在的陰影與受傷如此兇猛,而那些選後的失望,也刺痛得過於張揚,但勉力在諸多喧嘩爭鬥當中,靜默下來,仍會是我持守至終的決定。

「深呼吸。為了要成為一個,誠實而負責的人。」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1222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台中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12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新竹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19

全面啟動 – 書寫與閱讀創意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26

張瑤華老師高雄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215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