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我家門前種著兩棵紅紫色楓樹,小孩子的印象中我們總是摘下楓樹葉,將手掌圈緊,中間留有空隙呈現握拳狀,楓葉平放在拳頭上方,另一隻手用力拍打樹葉讓葉面與拳頭之間的空隙發揮空氣波的作用爆裂,發出巨大聲響。每每拍打,啪啪之聲此起彼落好不有趣。
巷子外頭的道路就叫做「幸福路」。年幼的我們還以為這輩子就是走在幸福路上,但長大成年之後,那條幸福路早已隨著搬家而不復存在,幸福路上摻雜著悲傷、孤單、焦慮與哀愁。
張天安老師在工作坊裡介紹了蔡依林的這首歌「幸福路上」,這是同名電影「幸福路上」的主題曲。片中的劇情梗概是:
「小時候,我們都希望成為閃亮亮的大人長大後,卻只想要平凡的幸福
小琪6歲時跟著爸媽一起搬到台北,懵懂無知的小琪不懂什麼叫做幸福,卻十分期待在「幸福路」的新生活。上學後的小琪,努力成為一個好學生,希望自己可以出人頭地符合媽媽爸爸的期許,但漸漸長大後發現,即便努力唸書依舊對自己的未來很迷惘。 畢業後小琪在阿文表哥的推薦下到美國工作、而後結婚,看似眾人覺得美好的人生,小琪卻在異地迷失了自己⋯
直到媽媽一通電話通知她阿嬤過世了,小琪收拾行李匆匆地回到台灣,再度回到「幸福路」,兒時的同學們各自有不同的人生。那小琪呢?是否變成理想中的大人了?」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是否也曾經有過那條幻想中的「幸福路」呢?事過境遷之後,那條幸福路還存在嗎?還是也是充斥著難以承受的包袱呢?那個當初的我,現在好嗎?
「那個當初的我,現在好嗎?」
當我們在回溯過往事件,探索自我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這個問題。當初的那個我,經歷了不如意的事,現在的這個我長大之後有了能力,我又怎麼看待當初那個我呢?我可以用更寬闊的眼光去看待過去的那些波瀾起伏,給當初那個自己更強而有力的支持,還是我仍然陷入自怨自艾的困境,寧願當個受害者不願爬出那個黑洞。這個選擇都是在我。
楓葉隨著四季冒出枝椏、變綠變紅、凋落枯萎,輪換了場景,不論摘不摘它的葉子都是如此。我能更欣賞、包容這個變化,感激這一路上努力不懈的自己嗎?
幸福路上歌詞:
那個當初的我現在 好嗎
你失落在 哪一次 搬家
但每次太陽落下 依然往上爬
新的枝椏 來自 舊的傷疤
以為幸福 不在這在別處
總是滿足 別人要的滿足
一路追逐 原來是我怕和自己獨處
我又是誰 我卻說不 清楚
成為了你理想的人了嗎
那故事後來 有什麼留下
但每次太陽落下 依然往上爬
新的枝椏 來自 舊的傷疤
也許幸福 不過是種自如
是一段路 不必通往何處
也許幸福 本來沒有路要一步一步
是一首歌 是裂縫的 光束
是一首歌 有淚水的 溫度
送你一份愛的禮物
我祝你幸福
無論你在何時
或是在何處
莫忘了我的祝福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826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