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夢凡
「原來我還是渴望母愛的」
從有記憶以來,媽媽就不在我身旁,我是奶奶帶大的孩子,我一直以為有奶奶、姊姊、以及家人滿滿的愛,讓我根本不需要母親。
從小我是跟爺爺、奶奶以及姊姊住在一起,爸爸、媽媽兩個人住在外面,爸爸每天晚上會回家吃晚餐看看我們,但媽媽就是過年的時候吧,會碰面帶我們買新衣、過新年。這個記憶我已經塵封很久很久,久到我以為根本想不起這些了,但其實它都在。
透過欣惠老師的帶領,老師的聲音及笑容,還有最重要的接納,不管是言語上、行動上,尤其是時間上的等待,欣惠老師在在都讓我感受到柔軟,讓我放心地慢慢找回這丟失的記憶。
第一次寫生命年表,一點一點的寫出所發生的事件,我很快就寫好,但在與夥伴的分享時,我又慢慢地找到,喔!原來我還有這件事可以記錄啊,生命中的過往並不會消失,透過書寫、透過敘述,一一的浮現了,真的就如影片般,讓我看得更清楚,接著再探索這些事件的冰山下層,當時的我,跟夥伴還能侃侃而談,談到媽媽的離家,我也還是說,雖然我的家庭圖像跟別人不一樣,但我還是活得很好。
直到下一個活動–對當時的自己說說話,我看著當時的小夢凡,我深深的感受到,她其實是害怕的,她其實是疑惑的,她其實是渴望的,看著她,眼淚一直掉不停,媽媽,我知道你有你的難處,但我也好想告訴你,我好需要你。
小夢凡,你很棒喔,從小到大你運用了樂觀能力,你看到了好的那一面,你看到爺爺奶奶雖然辛苦,但卻讓你感受不到家裡有多麼的窘迫,你看到家裡滿滿的愛,讓你雖然需要母親,但卻也能自在成長。
原來我也因為自己母愛的缺席,所以我對待我的孩子時,就努力的做好「好媽媽」的角色,從不缺席他們的任何活動,不安親不課輔所有課業都是自己來,但這樣的媽媽角色是我要的嗎?是的,我很愛孩子,也很喜歡參與他們的所有大小事情,但我還是我,我需要的是找回自己。
或許這些就算不面對,我的人生依然很美好,但當我像剝洋蔥般,剝開了一層層的外皮,我看到了流動,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有抗拒、不安,但真正的連結了自己,似乎就更完整了一些。
在這個工作坊中,我還找到了丟失已久的「撒嬌」特質,當老師帶領我們透過家庭圖,在家庭中想想如何運用資源表達需求時,我立馬想到我小時候不是很會撒嬌嗎?身為么女的我,當我想要甚麼的時候,不就是最會運用這個技巧得到我想要的嗎?當慢慢長大,怎麼這個技能不見了呢?
每個資源和特質在課堂中找到,看見時,我都有種老朋友好久不見的感覺,「你好啊,怎麼我遺忘你了呢」,每個面貌都是自己,沒有好壞只有你是否可以辨識它,我現在有一群軍團可以運用,透過這兩天,我真的築出了我的新家園,謝謝欣惠老師的帶領,讓我更貼近了自己。
——————————
【遇見生命力 築出心家園-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中)–2023/10/28(六) ~ 10/29(日) 9:00am-4:15pm
講師:謝欣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