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思考


在這則影片當中,兩個人差一點開車碰撞,然而兩人的反應大不同。一個是立馬下車指責,另一個則是微笑面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不乏看到這兩類人。

曾經在一個停車場裡看到有兩台車同時倒車,車尾的保險桿相撞,兩台車都留下輕微的擦傷。其中一位駕駛下車說:「怎麼那麼衰,為什麼我老是碰到這種事?我今天遇到的鳥事還不夠多嗎!」

在此同時,另一位駕駛也搖著頭下車了,他平靜地說:「哇,我們真幸運,沒有人受傷。車子意外擦撞,雙方都安然無恙,多好的一天!」

兩人遇到一樣的事件,但是對事情的觀感截然不同。一人覺得自己是可怕事故的受害者,另一人覺得自己運氣很好,兩種反應完全是因為看法分歧。

許多時候我們都習慣把自己放在受害者角色裡,遇到問題時便可以輕易地舉起手來指責對方的不是,彷彿我們自己受害,沒有任何的責任。受害者角色越是可憐,我們越覺得全天下的人都負我,怎麼都是我這麼倒霉。很多人忘了其實我們還有選擇,當我們能夠選擇跳離這個角色的時候,我們其實應該問自己,「我還要繼續當個受害者嗎?如果我不願意當個受害者,我能做什麼呢?」

一下子要跳脫受害者角色或許沒有這麼簡單,但我們可以先練習如何換個觀點來思考。多用正面語句替代負面語句,例如把「我口袋只剩100元」換成「我口袋還有100元」、「他考試只考了65分」換成「他考試內容不容易但還努力作答並且及格耶」、「汽油只剩一半」換成「我們還有半缸汽油」。這類的練習有助於我們發覺正向資源,除了對自己能夠多一分自我價值肯定之外,對他人也相當有幫助。這是我們看見自我與他人價值的重要練習。

張天安老師經常在課間跟學員們提到,我們可以時時對自己「欣賞、感謝」,因為我們只要還存活在這個世上,我們都是有價值的,光是這點就值得我們欣賞自己、感謝自己。

艾美‧莫林《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一書中提到,「自憐自艾讓人老是覺得我受到虧欠,感恩則讓人覺得我得到的比應得的還多。感恩的心態需要特別下工夫才感受得到,但不是那麼難。任何人都能培養新習慣,學習變得更感恩。」

一念之間,我們其實都有選擇。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826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915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長耳兔心靈維度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