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學員心得分享]-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人生」這個遊戲,很長,充滿各式各樣的關卡。每次一卡關,卡住了不只是這個遊戲,也卡住繼續往前的動力。
羅志仲老師是本「人生遊戲攻略」。但老師不會接手幫你打怪,他會給你一個遊戲秘訣,轉個方向去看到怎麼在這個關卡裡,不但得到樂趣,也得到內在穩定的戰鬥力。

新的一年,祝大家在人生online裡,關關難過,關關過。

一、老師如常地用不疾不徐地語氣分享自己的經驗,比如兒子打媽媽:感受卡住,期待變得不合理;感受鬆動了,期待就改變了。這個對話路徑好經典!雖然之前老師就在FB分享過,但現場聽老師敘述一次,還是十分觸動我!原來期待的背後可能卡住了很多東西,當對方說出期待時,我們可能也會鎖在那個期待上一直繞圈,老師的示範跳出期待的框架在冰山其他層次敲打,最終解放了這個期待,真的令人讚嘆!

二、情緒勒索:
我是個不喜歡被人用言語威脅的人,自認為不太會被情緒勒索。做了這個練習,發現其實在不喜歡被勒索的慣性中,面對勒索我常用生氣來回應,這樣也是一種防禦性的表達,真正要卸下對方勒索的語句,要多練習覺察被他帶起的情緒,看穿勒索者的目的,也許就不會跟著起舞了。

三、靜心與覺察身體:
這次進階工作坊,老師請學員們做後視式來覺察身體的部位;每日下午又有十分鐘的靜心體驗,讓我們和自己在一起。我想這是很重要的提醒,我很喜歡這樣的練習。

四、雕塑:
面對學員的問題,老師這次採用雕塑來呈現。當我被指派為案主的媽媽,其實心中有些焦慮,因為這樣的情境不是我熟悉的,很擔心自己扮演不好這個角色。但隨著其他角色、情緒被命名與就定位,我心中突然也升起一種圖像,感覺到案主母親心中的情緒。雖然無法和案主的母親核對,但對於自己在雕塑中居然會閃現這樣的認知十分訝異,這完全是沒有套招的覺察!事後有夥伴回饋我她對於我從母親這個角色說出的話感到驚訝與感動,回想這個過程,我發現原先的擔心在站上台、掛上牌不久就煙消雲散了,這可能跟在場上深呼吸與自己連結有關,或許真的連結自我,就能連結他人吧!這對我而言是特別的經驗,也給了我很多正增強!
五、角色扮演:
最後一天老師要我們與夥伴扮演情境設定中的媽媽與小五生,這個練習我之前做過,但自覺做得很差!當時我一直卡在承諾(你明明答應了)與期待(我不希望你帶平板出門)上,使得對話又臭又長。這次再面對這個議題,與夥伴練習時,我突然可以放下對承諾一定要遵守的觀點、以及自己對孩子的期待,最後達成「你可以帶平板出們、但是不能拿出來用。」「你無聊時媽媽會陪伴你。」「如果你忍不住拿出平板,媽媽會提醒你;如果我又因為各種原因會理由而沒有陪伴你,希望你也能提醒我。」最後雙方都能接受這個結果,也迎來彼此新的挑戰(不能拿出平板、要陪伴小孩),我自己覺得很喜歡這個結果,練習的夥伴也能接受,因為有前後對照,讓我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十分開心!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207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228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321

留佩萱 & 胡展誥聯合講座 – 擁抱情緒的力量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425

2020 心靈對話沙龍春季班
講師:李儀婷、曹中瑋、胡美齡、陳品皓、魏瑋志(澤爸)、趙安安等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416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崇建老師工作坊–學員問與答

「如何卸除小小孩的害怕?」

「如果發現自己有不舒服,但無法回溯過去!是否只要回應情緒?」

「陪伴完自己的感受後,還是陷在情緒裡面出不來?」

佛經中常提一詞「有情」,意思是有心識之有情眾生,包含人類、動物等,一切有自由意識的生物。因我生而為「有情」,有喜怒哀樂本是如常。目標非擺脫情緒,而是期許自己,處在一個有情的大千世界裡,雖有動盪卻安然自得。


問:
老師你有想過為什麼大家碰到你就會有情緒特別是哭呢?還有老師在關係中,比較少提到男女情感的部份,這是為什麼?
答:
悲傷是很多情緒底層共有的情緒,這是我對哭的理解,為何碰到我就會哭?我沒有特別研究為什麼?那對我不是特別重要的事。

若是課程是關於愛情,關於男女感情,我就會在課程中多提男女的部分,因為所有的脈絡都差不多。
—-

問:
陪伴完自己的感受後,還是陷在情緒裡面出不來?
答:
那就繼續專注連結,陪伴情緒不是趕走情緒,而是愛自己。若是常陷入不出來,檢視一下是否陷入情緒事件?放空而未專注?若是身體感受的陷入很難自拔?那就有意識的擺盪到安全位置,去熟悉與駕馭感受。
—-

問:
老師有著直覺般的對話練習,對我們來說,還是有點困難,不知道接下來該對應話語,期待老師的app
答:
其實不是直覺,而是練習來的。我也希望將APP開發出來,但APP的目標,也是幫助大家練習,練習時遇到困難,將困難處記錄下來,覺察、討論發生了什麼困難,對我而言就是刻意練習。
—-

問:
如果發現自己有不舒服,但無法回溯過去!是否只要回應情緒?
答:
覺察與回應情緒就行了。回溯的功課,留給三人組對話時練習,自己只要練習覺察與回應情緒,與人對話時練習好奇,這樣就夠了。
—-

問:
老師在課堂上有說過不要去談創傷,如果是自己的創傷,自己也知道這個創傷影響這自己,如果自己想修復自己,有什麼方法嗎?
答:
看看創傷的影響,自己可以透過書寫,透過上課教導的與創傷自己愛的連結,但仍評估一下,創傷是否影響很大?若是的話,建議找諮商師談話比較安全。
—-
問:
課程比較多上對下的應對(爸媽對子女),想請教應對上司有什麼原則可遵循
答:
大體上方向都差不多:專注、覺察、好奇、表達自我。
—-

問:
1.與大兒子的關係已改變,但要應用哪些話素有更多的好奇?請老師指點迷津。
2.參加此次課程前與大兒子親子關係進快進入ICU,上完第一天課後是在ER,第二天後是普通病房,第三天後是出院了,今天(8/26)是繳交《課後問卷》的最後一天,與孩子的關係改善很多,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讓花他少一點時間在電腦(線上遊戲)上,希望有些時間放在閱讀或其他的興趣,目前孩子在高中的成績很差,其實他是可以讀書的孩子,而我與先生均不得其門而入如何引導他,是否能與老師約見面《對話》呢?期盼老師的回覆。謝謝
3..想導入薩提爾好奇對話於本人服務的志工團,該如何做?
答:
1.「但要應用哪些話素有更多的好奇?」這一句我看不懂?對於好奇先練成素養,再練習脈絡,亦即進入冰山的探索。
2.妳的提問很有趣,從加護病房到出院,這一段歷程也實在是很快,要好好的恭喜妳,可見妳的認真實踐。但是仍須提醒的是,在關係之中的變化,我比較常用慢性病來比喻,所謂的慢性病是高血壓、糖尿病,這些慢性病是在平常飲食中形成的,落實在關係中的說法,即是在應對中形成的,所以當應對改變了,孩子會慢慢改變,沒有特效藥處理,或者少有特效的狀況。若要孩子少一點時間在電腦,那麼要多增加他的興趣,孩子沒有可以專注的事物,容易網路成癮,而學生在學習期間,大概是以功課為主,很難培養專注的興趣,或者興趣能被真正承認,加上家中若沒有對話,父母都是以說道理、期待的語言、指責或者不溝通為主,那麼孩子容易進入網路成癮。該怎麼辦呢?具體建議是多增加親子溝通時間,安排家中的「主文化」建立,每個月能一起共同露營、看電影、一起有一個全家談心時間,形成家中的主文化。要記得這是慢性病,慢性病來自日常的調理,即使下了特效藥,也要長期服用,否則亦無法根治。若要改變孩子的狀態,從家中應對改變是根本,且我已經無法安排談話,我的談話安排已經太多,我這兩年將目標放在工作坊,希望大人能夠自己學習,彼此形成同儕團體,去意識、理解、改變關係中的應對,且我已將時間有意識的留給自己了。
4.導入薩提爾對話,不妨妳先介紹,有問題再問同儕,或者來信問問長耳兔的工作人員,或者問我亦可,其次帶領讀書會,或者讓家長說說遇到的困難。這是我目前想到的。
—-

問:
我創辦的工作室能否邀請團隊來開課滋養社區里民
答:
這要問長耳兔心靈維度,我是長耳兔心靈維度的講師。
長耳兔:
歡迎私訊或Email跟長耳兔聯繫安排^^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116

陳桂芳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206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321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學員心得] 70公里的眼淚

Photo by Levi XU on Unsplash

[學員心得]


70公里的眼淚


參加工作坊,但不知如何提問,也能得到觸動嗎?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工作坊結束,我一路哭回台北。

沉積多年的心結,也似乎隨著眼淚,緩緩從體內釋放。

那一路70公里的眼淚,斷線在聽著其他同學講述生命歷程的時候。

像搭便車一樣,搭著時光列車,我來到母親困難的歲月

我看到,有一個年輕的母親,在我面前述說她的心情。

那瞬間有如靈光乍現,我醒了。

我怎麼沒看見那段過去?

母親所經歷的,非常人所能承受,在我眼前重新上演
在此之前。我只看見我的失去、委屈,無法體會她的煎熬。

十多年來受害者的視角、遮蔽其他的細節。

但在困難、痛苦之中,她也沒放棄我,不是嗎?

工作坊結束的那一段路,顧不得旁人異樣眼光,我從眼淚、從釋懷中,也得到一些自由,不再用那麼多的怨恨捆住自己,從另外一個角度幫自己鬆綁了。

回到家,我很想打電話給母親。

心有靈犀,我的手機螢幕此時顯示了母親的頭貼。

母親竟然同時打給我。

顫抖的按下接聽鍵,我的語氣努力維持平靜,我接受突破,但可以慢慢來。

我還沒開口,她先說了

那熟悉的連名帶姓的呼喚。聽起來是溫暖的。

母親絮絮叨叨、生活日常、哪些東西她覺得好用好吃,專心自顧自地說,她沒聽出我的鼻音。
伸手,我按了視訊鍵,螢幕出現她的側臉,她並不知道我在看著她。

仔仔細細端詳,很久沒好好看她。

那側臉的曲線,是那樣熟悉又陌生。
何時開始,不曾放下觀點好好地看她,那個生我養我的母親。

那是用再多的評價都無法切斷的事實。

那一次,我們十年來破天荒聊了20 分鐘,沒有以往的針鋒相對,彼此傾聽了。

我看著她的側臉,她始終沒有發現,那電話另一頭是眼睛鼻子腫的我。

我該為她開心,她依然自在 ; 也為自己開心。

我們都應該掙脫綑綁,擁有獨立的自由。

Forgive,For give.

(Photo by Levi XU on Unsplash)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9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116

張瑤華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122

陳桂芳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206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崇建老師工作坊–課後問與答

「當重述女兒話語時,她生氣的說不要學我說話…」
「問不出感受怎麼辦?」
「我逼著自己覺察、靠近、接納、允許…只是胸悶依舊…」

有句話說:「我人生最痛苦的時刻,也是我展現最多力量與勇氣的時刻。」親愛的朋友,此時此刻,你好嗎?我們一起,跟自己同在,深深呼吸一次吧~
—-

問:
最後在教養議題上,如果阿建小朋友真的有說把麥克風送給C,卻反悔或忘記,那麼大人應該要怎麼應對,讓C還給阿建?或者要怎麼跟反悔的阿建應對呢?
答:
若是小朋友忘記自己送了,那麼自己的孩子,是否會在好奇的對話中說出來?若是能夠有好奇的對話,孩子就多了一些機會說出真實。那麼送人的小孩反悔了,怎麼辦呢?我的處理:
1、依然請孩子還給對方。
2、跟孩子討論失落的情緒,討論反悔的給予,孩子怎麼看待?我是如何看待?
3、我會在討論之後,買一個送給孩子。這裡必須說明,還給反悔的孩子,還有再買一個給孩子,牽涉到我的教育觀,牽涉到我對人事的看法,只是我個人的處理原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教育觀,在對方孩子反悔的狀態下,每個人都有不同教育想法進來,我說明的部分是我的作法。
—-

問:
好奇的對話是否適用於情緒障礙的學生?
答:
好奇的對話,是瞭解對方的方式,也利於對方覺察。情緒障礙的學生,通常不被理解,也對自己的情緒可能陌生,因此透過好奇,尤其透過情緒的好奇,我過去的經驗中總有突破性的結果。
—-

問:
請問老師,當重述女兒話語時,她生氣的說不要學我說話,這樣我可以表明自己有傷心而暫停對話嗎?因為擔心自己情緒上來又打壞關係了!謝謝老師,您的課程讓我受益匪淺,改變了我就是改善我的家庭。感恩。
答:
1、當然可以。
2、審視自己是否重述的地方有問題,是否重述太多次?那麼在那些點可以改為什麼語言?
3、當孩子情緒好的時候,談談重述的部分,孩子聽到什麼?也解釋自己為何重述?比如想要確定她的想法,想不到能怎麼安慰她?都是可以坦誠說明的理由,讓孩子真正與父母連結。
—-

問:
期待進階課程. 還有問不出感受怎麼辦? 如何分辨是小我在編劇情?還是真的感覺難過?
答:
1、問不出感受,那就以情緒選項。其次,等到衝擊明顯時,再提問感受。
2、如何分辨劇情還是真的難過?只要頭腦沒在思維裡轉,專注的跟感受在一起,就比較貼近自己,為了避免思維干擾,不能跟感受多連結,因此有了4A的步驟,讓思考專注於感受。
—-

問:
第三天中午用餐前,老師帶領大家做一次冥想,我跟隨著老師的帶領,突然提到父親時,讓我感到非常的恐懼與害怕,但以前我會覺得非常的厭惡與恨,這次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驚慌了一陣,腦中一片空白,想起老師這次的重點–接納自己的情緒,默默地念了一遍後,胸悶與呼吸困難方稍有改善,但卻還是極不舒服,我懷疑我有其他的情緒,深呼吸後猛然發現,居然是極度的自責,其實我無法接受,被傷害的是我,為什麼我要自責,為什麼?
就在糾結中,冥想結束了。張開眼後,眼淚低落,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我要自責?
一站起來才發現頭暈目眩,我想吃完午餐也許就好了,但這暈眩感卻是持續到隔天。星期四晚上,我透過書寫的方式來回朔,我逼著自己覺察、靠近、接納、允許,滿滿的噁心感讓我嘔吐+呼吸困難,頭暈,難過到躺在床上睡著了。但隔天一早,暈眩感消失了,只是胸悶依舊。我想請教老師,我這樣做對嗎?
答:
真是很不容易的歷程,妳的覺察是敏銳的,也是痛苦與驚人的。透過書寫療癒,沒有問題,但最好在結尾處,收在對自己的欣賞、正向裡。還有上課時提到,建立一個安全的島嶼,在安全的感官與不舒服感擺盪,是讓自己安全的方式。
—-

問:
與小弟對話時,常用以往經驗,認為他在說謊或討好,內在無法真心接受時,彼些如何相處?如何對話比較適當?
答:
1、當遇到這些狀況,你內在的感覺,是否可以覺察?可以試著回應與照顧自己?
2、問問自己在關係裡,想要相信他嗎?想要跟他跟好的連結嗎?即使他說謊,你也能接納嗎?若是的話,那就能進一步,若不願意的話,就問問自己在關係裡要什麼?什麼選擇是你自己可以負責的?
—-

問:
1.在練習4A的時候,當在走第2個A時會開始漸漸有不明的情緒(全身很不自在),雖然還是把4個A走完,可是會不舒服,這時要如何比較好。(走完4A?)
2.在走4A時會有另一個反抗的聲音想去壓抑情緒
3.在和先生對話時,如果停頓,先生就會馬上開始說理,(當時我會很不舒服必須先梳理自己的情緒),然後告訴他我有點情緒需要整理,先生會直接走掉或繼續說理,對話會無法再繼續。
4.在和孩子對話時,孩子會尖叫打斷或打岔,很常眼神無法對焦的飄走,常不知所措。
答:
1.在第二的A時,試著停下問問還有什麼情緒衍生?或者四的A都做完了,再以情緒選項問自己,是什麼情緒被挑起了?再走一次。
2.慣性阻止新的嘗試,你可以問自己,是否要嘗試?是否要跨越一個小我?若是肯定的答案,就給自己一些力量。
3.雙方都和諧的時候,說自己的狀況,並且和先生協調,若在情緒當中協調,通常不會有好的結果。這一條路不容易,需在日常中先練習,比較有可能在狀況時應對。
4.對話時,孩子尖叫打岔,可檢視自己,是否應對姿態有壓迫,問自己是否願意試著改變應對姿態?其次,覺察自己是否在說教?指責的語言,更改為好奇。若是好奇時,孩子就尖叫,覺察一下「好奇」的方式,是否帶來壓迫?
—-

問:
想請問是否能邀請老師到學校演講
答:
感謝。已經很少接演講了,建議請長耳兔的工作夥伴去,他們的演講都很受好評。
*長耳兔的回覆:
謝謝老師的推薦,也歡迎學員夥伴們私訊長耳兔邀約講座與工作坊。

(Photo by Mattia Zanon on Unsplash)
—-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1

打開接納的門對話沙龍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7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9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116

張瑤華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122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20190418問與答分享

四月中的新竹工作坊,學員夥伴們,又回來做「面對」的功課了,這讓小編想到覺醒的力量中所說「『面對』不管在神話學或超個人心理學中,都代表著極重要的意義;『面對』亦是超越自我最短的直接路徑!」

是啊,打岔也可以,但根本之道,還是面對啊~

—-
問:在關係中,自我覺察到自己對關係有一份無法被滿足的期待且情況無法被解決時,該怎麼繼續好奇?
答:在無法被滿足的期待中,先覺知自己的感受,並且回應自己的感受,若可以的話,可以給自己愛。對自己好奇的部分,若無法停頓在感受,思緒就會一直迴圈,用處不大,但是可以分辨那是過去,此刻自己有能力給自己愛。另外,可以透過三人小組探索與滋養。
—-

問:阿健老師,雖然因為不喜親子天下的做法,所以不打算推出續集的影片,親子天下會少賺點錢,但真正虧大了是我們這些想像阿建老師學習的學生,也許可以不用跟親子天下退出續集,但還是希望能有機會可以看到續集影片。阿建老師的新書小本子沒有販賣,我們可以如何取得呢?是要報名下一階段課程才能拿到嗎?

答:感謝你的回饋,親子天下對我很好,他們有其工作,所以乃人之常情,未來有機會我再考慮。小冊子未來詢問長耳兔,再看看可以在什麼方便的地方拿到。祝福。
—-

問:阿建老師,我朋友有一位國中生小孩,在學校的交友圈是一個小團體,但這個小團體會相約在課後一起玩網路遊戲,在遊戲需要團隊合作,所以大家需要一起參與,少了一個就無法過關,家長的困擾是,玩遊戲的時間太長了,小孩的回應是,若不一起玩,在學校會被排擠沒有朋友,請問這時該如何應對?

答:這個問題牽涉到孩子的期待、渴望,但大人想要解決問題,因此對話要帶入限制,與規則的建立,但是這都是困難的談話應對,我比較建議先以好奇探索,其他的部分,我無法在文字裡述說,因為牽涉對話者的內在,是否也和諧寬闊?
—-

問:「好奇對話」中避免問「為什麼」的原因?問「為什麼」乃是一般人好奇的正常問句。

答:在東西方談對話或者溝通的書,都邀請對話者不問「為什麼?」起因為什麼的問句,常常讓聽話者感到被質疑,或者不舒服,因此取代為:「我很好奇」、「發生了什麼事?」和為什麼的意思一樣,但是聽者的感覺不一樣。
—-

問:channel 1 2 3我還不是很懂 感受的感受好像也還不太了解 我會再去看老師的書和這次的講義 不知請老師再解釋會不會太……

答:頻道一二三,是邀請學員關注的對象,1是關注自己,2是關注對話者,3是關注講師。是一個覺察與學習的方式。感受的感受,是當一個人有了感受,比如生氣,卻因為生氣衍生出愧疚,因此生氣是感受,愧疚是感受的感受。感受的感受的探索,有助於覺察人內在因為感受的制約,受制於童年的經驗,當我們長大了,可以學習覺察,以及重新讓自己自由
—-

問:關於界限,上課時,老師說要代孩子(因為孩子較小?)執行。我的孩子,現高二,沈溺於電玩,那我是否還可以限定使用時間,如不遵守就直接關掉網路。還是,我現在只先做覺察和回應自己。還是覺察、對話、界限三者可以同時進行? 謝謝您

答:可以。但是,過去因為缺少對話,可能都在四種應對姿態中進行,因此要建立界線,並不容易,我通常邀請父母,先建立對話的基礎,當對話的連結進入了,再來談界線的問題,而且,孩子快滿18歲了,網路的沉迷,常常是非理性,18歲了,孩子就要脫離家庭,那個界線與規條,就變成了自律,因此自律沒有形成,卻一直在父母的期待裡被規定,那顯然是緣木求魚的作法,所以我建議先有連結。
—-

問:在最後的冥想中,一開始老師說赤腳走在草地上時,我冒出來的畫面是個天真的小小孩,2-3歲吧,跟著老師的引領,無憂無慮地走在草原上。老師說到後面的走過來的人,我感受到的是我的母親,年輕時的母親、年老時的母親輪番出現;聽到那是童年的我時,後面的影像我完全混亂了,我不知道如何讓先出現的幼小的我變成長大的我,更無法讓後面出現的母親,變成18歲以前的我。

答:關於冥想給我的回饋,甚好,有助於我將來修正如何帶領。感謝。
—-

問:想請教老師,我和孩子做了一次對話,(我以前會打孩子)他現在6歲,他寫完功課要求我檢查!我看了一下,問他:「你自己檢查過了嗎?」他說:「檢查過了」我說:「可是媽媽看到還有錯,你可以再檢查一次,為自己負責嗎?」他說:「不要,我要妳直接告訴我」我説:「如果你不想要負責,那就不用再給我檢查了」他之後就把作業放到了書包!過了十分鐘⋯他趴在床上大哭!我問了他:「你覺得很難過嗎」他說:「對」我説:「你怎麼難過了丫?」他説:「不知道」我說:「是因為媽媽不幫你檢查作業所以你難過嗎?」他説:「不是」我說:「那你這麼難過,媽媽在旁邊陪你」他忽然大哭的說:「你不是不愛我了嗎?」我説:「我很愛你丫」他説:「你不想幫忙我就是不愛我」我説:「不管怎樣我都很愛你,但你得為自己的事負責」他說:「你之前都罵我、打我!所以你沒有愛我」我停在這!不知道如何回應!就開始念故事書給他聽了!(轉移他注意力😂😂)請問老師,我這樣的對話是那個環節有問題嗎?我應該繼續對話下去嗎?謝謝老師。

答:這樣的對話即使有瑕疵,但是都值得讚賞。若在對話中檢討,一開始孩子已經說檢查過了,但媽媽說還有錯,那麼媽媽可以指出來,哪裡有錯誤?並且好奇孩子,剛剛是否沒看見?是否習慣忽略這個錯誤?避免當一個檢察官,那會變得冷酷無情。孩子過去習慣了打罵,可以在此問孩子,以前的方式,孩子喜歡嗎?並且說明媽媽用更好的方式愛你。
—-

問:我很好奇我是怎麼了,第一次上完課有被充電的感覺,可是這一次卻沒有,不過感受有變深了,上課三天中有一次感到有力量,想要請教老師這是正常嗎?如何讓自己經常可以感覺到有力量?

答:這是常見的狀況。當我們覺知了另一個層次,是沒有力量的層次,會有無力感,或者感受變深,但是還沒學會如何給自己滋養。若要讓自己變得有力量,先接觸無力的部分,接納無力與無能的時刻,再給自己愛,會是比較好的途徑。
—-

問:Sorry to type the comments in English, because I do not want to spend one hour to express myself by typing in Chinese.  I am sorry that I did not think it helps me a lot(of course it ‘s my own problem), I have to say that I finished with more scars and which is not what I expected.  I have two suggests: 1) please do not use the sentence “that’s your own problem”(那是你自己的問題), I am sure there is a better way of communication to express the same idea.  2) suggest to have more practices between the attendees.

答:生活更快樂,需要的是為自己負責,並且接觸自己的不快樂,那是一種誠實與接納,這需要一點時間學習,我沒有能力給予一個答案,立刻就得到好處,只能帶來覺察與為自己負責的站起來,在這一點上,你是坦誠面對的,但那的確是自己需要面對,因為長大了,會應對豐富的世界,可以詢問的是,若那是自己的問題,我需要如何應對這個問題?如何釐清一個期待,是合理的期待?還是不合理的期待?如何應對自己的感受,這是課程理我想放入的部分。祝福。


羅志仲老師進階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628

張天安老師進階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705

羅志仲老師高雄初階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719

張瑤華老師新竹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801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9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20190412學員心得分享3

Image result for 原生家庭
(圖片取材自網路)

[學員心得分享]

「薩提爾模式」、「冰山溝通」,在上個星期五以前對我來說,還只不過是兩個從書上看來的名詞,不痛不癢,無感。呃,不對,應該是說,我更覺得這可能會是一個跟學生對話時很好用的「工具」。

所以當看到工作坊消息時,我只抱持著「多去認識一項工具」的想法而報名,並沒有其他期待,沒想到這卻是挖自己瘡疤的開始(誤)。就像我跟其他學員分享的,我本來以為自己是要去製作一把鏟子挖別人,不想這把鏟子倒先把自己挖得遍體鱗傷。真是把好鏟子~

原因是課程規劃中那一條「看見原生家庭的影響」。

甫看到這一條,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啊!完了!」幾乎我的每個朋友都知道我從小就跟阿嬤住,卻很少人知道我在小學三到六年級間,曾經跟爸媽一起住過,可以說我刻意隱藏這一段過去吧。我從小就跟我媽不親,覺得媽媽過分重男輕女,什麼好的都留給弟弟,甚至連弟弟犯錯也不太會兇他,卻把工作的勞累和生活的怨氣都發洩在我身上。跟爸媽住的那四年是我這輩子過得最糟糕的四年,我也因此從國中開始又回去跟阿嬤一起住。自此之後,我跟媽媽都是被動式的見面(例如因為過年不得不見)。

最近這五年,我跟媽媽的關係才開始變好,但我以為那是因為我工作上有點成績,甚至出國唸書了,媽媽終於發現我的價值,而回來對我好。當她稱讚我、說她愛我的時候,我甚至自我懷疑「這是真的嗎?妳怎麼可能愛我?」

媽媽對待小時候的我的方式也影響了現在的我,例如我對自己其實很沒自信,所以覺得我必須做很多很了不起的事才能讓大家看見我,卻又在大家的焦點聚集在我身上時想逃開…總之我覺得自己是個很矛盾的存在。

在工作坊中,老師邀請我們透過冥想,跟小時候的自己連結對話。我馬上想起並且找到那個在爸媽家中,爸媽和弟弟都在客廳和樂看電視,她卻獨自站在角落的小女孩,那是小時候的我。

我發現她很像鬼片中的怨靈,批頭散髮怒瞪著我,而當我跟她說「我看到妳了,我感受到妳的委屈、憤怒和難過了」我發現怨靈…不是,是小時候的自己哭了,我也哭慘(事後老師說我可能是在幫她哭)。隨著對話的推進,我同理並且承諾會好好保護她、照顧她,不再讓任何人事物傷害到她的自尊,然後怨靈般的小時候的自己就笑了。嗯,怎麼這麼可愛~

這真是一段看起來很像在練肖威但卻是最真實的感受和體驗。難怪老師會開玩笑地說,這整個過程很像收驚。我們在面對某些特定情境時會一再湧現負面情緒、做出負面反應,應該是小時候也經歷過類似的經驗、聽過類似的話語,這些經驗與話語會變成邪靈,附身在長大後面對相似情境的自己,讓自己又開始否定自己,這時候,透過跟小時候的自己對話,邪靈就被收掉了。賀!三魂七魄歸位!

工作坊結束後,我發現自己好像把什麼稍微放下了。我甚至發現原來當我看到以前的媽媽時,我非但不恨她,反而希望去親親她、抱抱她。

這個感受或許也正提醒我,媽媽其實比我想像中還愛我,只是我被童年經驗這個邪靈蒙蔽了,才會一直說服自己她的眼中只有弟弟沒有我。

然後我非常感謝當時的我選擇繼續長大,並且沒有變壞,才成就了現在的我。然後我開始相信我天生就有價值。我根本不需要特地做什麼就已經夠好了。世界沒有我依然可以正常運轉,但是多了我會更豐富美麗。

承認自己的脆弱,其實才是真正的堅強。
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才有能力變完整。


羅志仲老師進階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628

張天安老師進階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705

羅志仲老師高雄初階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719

羅志仲老師進階工作坊台中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823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9

李崇建老師工作坊台中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712

李崇建老師工作坊台北第二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813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20190129 學員心得分享

Image result for 五雷轟頂

今天的心得有點長,但卻是一個靈魂,為了穿越生命困境,勇敢進入黑暗、穿越黑暗,真實歷程的書寫。

「過去習慣科學思考的我所受的訓練是解題,透過各種操作,尋求問題的答案。而這晚我頓悟了,所有問題的答案,原來是:愛!」

「上課前常看到心得裡學員說您的課程特色是:五雷轟頂!我深刻地經歷到了,課程中如雷擊般的電流打在我的腦神經的同時,我感覺到下腹部有一團情緒也轟地往上炸開來,逼著我不得不把喉嚨打開,讓它快速地奔離我的體外…」

生命當中的裂縫,是為了允許天光穿透而來…


[學員課後心得]

親愛的阿建老師:

第三天的課程結束後,我努力思索我對老公跟對其他人的應對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後來我想起某個學員分享他在關係中習慣扮演的角色,我想起了:是設定角色的原因。我對女兒無所期待,我是照顧他們的角色;我對學生無所期待,老師原本就是付出的角色。

我也想起了,第二天的體驗活動,我以為選擇了一個安全的題材:是根據夥伴A提及的對老公角色的失望。我想夥伴能理解我的論述:我們都以為選擇了一個最值得信任的人,但他的行為不符我們的期待。A提到了他小時候是被爸爸捧在手心的,但在跟老公的關係中,他需要很獨立,沒有被捧在手心的感覺…那一天的活動中,我原本以為我選擇了一個相較父親較安全的,不會驚擾大家的主題…但在驚嚇了大家,也令我自己意外的尖叫中,其實混雜了我的憤怒及委曲,不單只是對伴侶的。

課程中,我看見自己投射了許多對爸爸未滿足的期待在老公身上,甚至,我發現我希望他扮演的不只是父親,還是可以「無條件付出」的理想父親角色。但伴侶不是我的父親,更遑論我還希望他是理想父親,在遭受我這樣對待下的他,肯定會有情緒及抱怨。

在體驗活動中,我新升起或新覺知的情緒是:無助。無助的是我想要改變,我清楚只要我改變了,跟小孩、跟配偶、跟父親…的關係都能改善,而早已知父親不可能改變,因此,我將期待全部投注在老公身上,期待他能接住情緒,與我一起成長進步,當他沒有辦法做到的時候,我感到生氣、難過及無助,無所依靠的感覺。

我也能感知老公的侷限及痛苦…一個矛盾複雜的情緒,我既依賴著他,期待他能承接我的情緒,同時我也關心著他,不想見到他痛苦…多年來,我們一直在互相折磨,彼此痛苦的關係中…沒有接觸薩提爾之前,那簡直是地獄,我根本無法區辨當下的情境勾起了兒時的情緒,浪打來,就是將我倆同時擊倒,或者是我被衝擊倒,拉著我的他或是被我拉著的他也跟著我一起沉下去。

開始學習後,我深刻體驗到:自己升起的情緒裡包含了過去與現在,常常在現在的情境裡,被勾起的過往情緒好大,大到即使我意識到那是過去的情緒,我仍無力招架。我看到了老公的應對所勾起我過往的情緒,會讓我落入過往的應對慣性,尤其是在對大女兒的教養衝突上。我試圖想終止這痛苦,我告訴老公,他的指責會讓我回到兒時,我很痛苦…但他覺得那是我的藉口,或者,他沒有感受過我的痛苦。他覺得,我上了課程卻沒有改變,或是,其實我對其他人改變了,但一遇到他的應對,我就卡關,他看不到我的改變,自然,我也覺得他沒有改變(現在想想,應該是我們兩人之間多年的慣性卡得太牢固了,不容易鬆脫)…好幾次,我想逃開這痛苦,我想結束關係,放了我倆,讓彼此都好過…

這次課程結束的這天晚上,似乎有了些改變…這天晚上,我仍然不死心地想知道跟伴侶互動,我們仍舊繼續僵持,我仍然繼續用眼淚陪伴自己的難過。睡前,我一如以往地明知他會煩躁抗拒,我們可能依舊繼續僵持,我仍然想繼續探索他堅持下的冰山…

然而,這天晚上卻改變了,也許是工作坊的體驗中,我的腦神經有了些雷電鬆動,老師示範我如何回應孩子,帶我真正地體驗:重點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感受關懷;不論問題是否解決,對方感受到你的關懷才是重點。

我突然了解,過去習慣科學思考的我所受的訓練是解題,透過各種操作,尋求問題的答案。而這晚我頓悟了,所有問題的答案,原來是:愛!

這天晚上,我意識到我過往急於解決問題,可能帶來了我沒注意到的壓力給對方。我突然緩下自己,不急著想解決問題,不在他對應我的問題沉默時焦慮,我關注到我並沒有對他任何丟回來的訊息及應對起波瀾,我感受到他的情緒,同時,我也留意到自己的channe1是平和的,當他敘述的是他對我的負面感受,我甚至是開心的,他終於能夠不是在累積過多的狀態下才以指責的應對說出來。

我關注到這個人很辛苦,長年以來,他一直生活在需要討好我的壓力及情緒下,而我,這個造成他情緒的壓力源,竟然在這一兩年接觸了薩提爾之後,一直試圖想探索他的冰山;瞬間,我突然懂得老師說的,即使我手上不拿任何武器,我想靠近他的冰山本身,對他就是種壓迫了,一如多年來,只是想起需回兒時家面對父親的節慶快到了,身體自然而然地就是會不由自主地感到壓力,下意識地想逃。

這天晚上,對我們倆都是個新的突破,我放下了,他變得開放了…我不清楚是這三天的課程讓他有所啟發,對於冰山探索不再排斥…或是,是過去我的應對讓他排斥探索,又或是,過去他只是不想也不敢對我坦誠而已。

親愛的阿建老師,在上課前常看到心得裡學員說您的課程特色是:五雷轟頂!我深刻地經歷到了,課程中如雷擊般的電流打在我的腦神經的同時,我感覺到下腹部有一團情緒也轟地往上炸開來,逼著我不得不把喉嚨打開,讓它快速地奔離我的體外!

瞬間我失去思考,我也無法壓抑住那團情緒不竄出,不影響其他學員,腦跟身體都已不受我控制,我只知道我需要叫出聲音,聲音的強度跟長度卻不由我控制。那陣雷擊之後,我隱約感到我的腦中仍然嗡嗡作響,我腦裡被打中的那處神經好像斷掉了,形成了斷片,我一直無法好好地思考接下來的練習,我感到我的身體在發抖。那個課間下課,我走離教室的時候,感覺雙腳無力,無法如我正常速度地行走。

我想我是如武俠小說中,遇到了內功深厚的大師,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脈,我想我先能暫時靠著這一招半式闖闖天下試試!發自內心地感謝老師,感恩老師的善意,讚嘆老師驚人的功力!

課程中的許多部分,讓我深受啟發!在教職生涯中,我們都曾挫折於孩子受家庭的影響之深,試圖改變孩子,也試圖想改變影響孩子的家長…我們都曾無力於個案孩子在原生家庭中所遭受的對待無法改變,但老師說的,在孩子的生命中,他曾感受到一個人給他的溫暖,支持他產生力量,這何等珍貴!

很開心我學到了關懷人的好方法,老師不藏私地將自己的武林秘笈如何交錯運用說明得如此詳盡清楚;我的內功還很弱,外功招式也仍用得還不順手,但只要能時時連結自己,穩固深化內功,出於善心,多依現場情境靈活練習,相信一定能愈來愈得心應手。

是的,解決問題不是重點,老師說關懷人才是重點,我想更進一步說的是:感受愛才是重點!

感受到自身的愛,關懷人,讓他感受到愛才是重點!感謝老師!


講師群李崇建、羅志仲、羅寶鴻、趙安安、陳志恆、洪善榛、李崇義等
愛與自由的體驗之旅沙龍台中晚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1

講師群李崇建、羅志仲、羅寶鴻、趙安安、陳志恆、洪善榛、李崇義等
愛與自由的體驗之旅沙龍台中早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516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高雄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2

李崇建老師工作坊新竹第一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8x

李崇建老師台中講座: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601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20190215 學員心得分享

二月高雄工作坊的朋友綿,心得來啦~~~

邀請大家快來看看,大家在工作坊中,有什麼體驗及收穫,

正在閱讀的你,其實不孤單,有許多夥伴,同在經歷生命的功課,努力成為豐富的人唷~

[學員心得分享]

—-

角色扮演的體驗後。以往我一直要堅強努力扮演父親母親的角色,現在知道其實我可以做不到。

—-

冰山理論-
1.從走內在冰山的路徑中,可以更加了解自己,近而貼近自己的感受。
2.更喜歡satir的信念。
3.學會開始敬重情緒,看重自己。

—-

沒參加過這麼流暢且溫暖的活動。已經非常棒了,希望下個月先生參加課程,體驗也將如此!

—-

用雕塑立體呈現,心靈困惑的情景,讓我也融入當時的情境去思考自身的問題。

—-

喜歡觀察老師的回應,那麽穩定又一針見血。每個夥伴的份享,讓不會表達情緒、感受的我,有了探索的機會。

—-

對於冰山理論的圖像式介紹,讓我更進一步明瞭。在面對事件發生時,自己的內在冰山,可以更能夠想清楚,進而能夠慢慢地穩下來。這部份幫助很大。

—-

以前覺得有時無法直接進入冰山探索,藉由雕塑,讓我有了更多理解。

—-

實際參加工作坊的感受與自己閱讀真的很不一樣,特別是在我們互相練習應對姿態的時候。先前讀崇建老師的書時,我一直以為自己並不擅長某種姿態;總是想著「這不像我」「我應該不是這個」;但實際與夥伴面對面練習時,很驚訝的發現身體的感受是十分直接、十分誠實的,熟悉與不熟悉的差異非常明顯。我瞬間覺得與自己的真實樣貌更靠近了。感謝有這個機會與工作坊相遇,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起點。往後還會再見面吧!

—-

對於課堂中老師所做的家庭雕塑、一致性雕塑,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除了更明白冰山及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的內在及應對姿態,也在活動中喚起自己塵封多年的記憶並憶起自己是如何一路走過來的,看著同學被療癒,同時我也察覺到自己內在莫名的焦慮及害怕,原來是來自感受的感受,所以當下也決定要更貼近自己的心,更看重我自己,去看見那個已經被我忽略很久的真實的我,讓自己能夠更加的一致性,更愛我自己!感謝老師及各位工作坊同仁的付出!

—-

同學分享自己案例時,老師運用雕塑串連了抽象概念跟內心,會讓自己縱使在台下也自我對照。三個整天太豐富,很難只說哪一部分最啟發!

課程期待是要如何讓自己的溝通表達不要跟媽媽一樣,或跟自己的爸爸一樣極具批判性。

但經過了幾個同學案例演練,發現其實母親與父親其實對於我的自我價值建立是完全地支持啊。原來有這麼難得可貴的影響在我身上而不自知。只是他們面對弟弟及家裡的問題是用指責、超理智方式處理,但我是在充滿他們讚美與肯定、平等對待下長大,意識到時真想跟爸媽說聲謝謝。他們在養育兒子上遇到重大挫敗,家裡氣氛長久緊繃。因此我很努力、認真地不讓他們再次心碎,但也獲得了現在的我身上擁有很棒的資源,讓我在工作上有自己滿意的表現。弟弟造成爸媽二十多年來的痛苦,於是我很焦慮地想避免養成如是破壞家庭氣氛的兒子,及渴望家庭中,親子氣氛和諧、親密。

了解到自己原來想要的是什麼以後,再慢慢練習,能做多少算多少囉,因為一切已經是很美好了啊!
—-

實際上場演練明白過往的脈絡並帶來力量前往第三度誕生。

第一次參加瑤華老師的工作坊,對於初學薩提爾模式的我而言,老師清楚說明薩提爾女士的信念,強調一個整體的架構,運用的歷程含括了過去、現在、未來,澄清容易混淆的概念,避免只提取某一個概念而誤用造成傷害,感受到瑤華老師貼心又專業的提醒,我覺得這非常的重要。

過去的情感、情境、情緒深深影響著現在,當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積壓已久的情緒宣洩釋放了自己,帶著既有的資源、養分、生命的底蘊繼續前行,安頓好自己的內在,開展出屬於自己獨特的生命歷程。

深深感謝瑤華老師及所有夥伴,帶著我經歷一場奧妙的生命之旅。

—-

雕塑—很神奇的很大的幫助理解與覺察自己。Magic!! 感恩!

為自己而活是如此迷人看見自己,如實的與自己在一起,原本追逐急切困擾著要解決的問題,自然會解決。

不用談解決問題 先談,你認不認識自己  愛不愛自己~~全然的愛, 即使做的不好,你也相信自己獨一無二, 有無窮的價值。

承認是需要勇氣的,改變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但是跟真我結合的改變 ,我認為, 任何代價 都再值得不過了~

—-

瑤華帶領我去看自己的資源,讓我發現原來以前被自己否認害怕的感受也同時陪伴我走過人生的困境,我才看到自己原來是如此有著豐沛生命力,這彷佛帶我回到初當新手媽媽第一眼見到剛出生的寶寶那樣令人動容!

我ㄧ直明白地告訴自己要去看兩個孩子不同獨特的生命力,但當我帶著我原生家庭的觀點,我真的無力做到用純然的心去看待孩子們的獨特性,在上完工作坊後,看到原來自己也有著豐富的資源,在看孩子時我發現自己鬆了,我也很容易去欣賞她們的不同,這讓我很感動!也真的很感謝這機緣!

—-

原本以為冰山理論,已經聽過很多次,自己應該很熟悉了。但是瑶華老師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冰山的呈現更為清楚,不論是家庭溝通模式的呈現、個人內在冰山或是個人內在資源圖的角色扮演,及了解自己原來的樣貌之後,要如何調整的動態角色雕塑,都讓我覺得非常震撼。這樣的呈現方式,竟然觸動了我內心原本以為已經處理好的問題,讓我驚覺同時也更加明白,其實我對某件事,還存著這麼深層的感受。雖然覺得心裡像重新被翻攪了一遍似的有點痛苦,但也讓我更深地了解了自己。

瑤華老師帶領和呈現的方式讓我覺得非常印象深刻,也非常喜歡。她處理和回答學員提問的內容,也卓實令人佩服她的功力。

在此也要感謝主辦單位邀請她到高雄來,讓我們有機會接觸更多不同的老師,有更寬廣深刻的學習。

—-

雖然是學員分享的事件,但我把自己融入其中,跟著瑤華老師的對話核對自己的冰山,這件事讓我最有啟發,原來我是從小一直追求別人對我的認同來認同自己
而我一直以為「為別人活著」才是對的!而我一直再找尋這個「對」,小心的避開那個「錯」。

我從「事情沒有對與錯」這句話中得到解脫,我和別人都可以自在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的感受我知道了,但我不評價、不建議、不比較也不用留給自己,因為那是別人的感受不是我的。我頓時輕鬆好多了,我無須把別人不舒服的感受放在自己身上去檢視自己,是否也有他人不喜歡的感受的行為,而害怕他人不認同我或指點我;終於覺受到「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的輕鬆自在。

凡事都不是只有二分法,我終於知道我的渴望原來是自由,我可以有三個以上的選擇條件,我現在是大人,我選擇我為我的選擇負責~跟自己一致性~知道自己的資源~   我願意用薩提爾的方法當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隨時照顧好自己~

謝謝瑤華老師溫柔語調與深刻的對話,也謝謝長耳兔的工作夥伴這三天貼心的遞上面紙,謝謝崇義老師這三天的關心與核對我的渴望,讓我可以「身體在工作坊中,心在工作坊中;身體放鬆,進入自己冰山」。


講師群李崇建、羅志仲、羅寶鴻、趙安安、陳志恆、洪善榛、李崇義等
愛與自由的體驗之旅沙龍台中晚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1

講師群成蒂、李崇建、楊世華、陳品皓、李儀婷等
打開接納的門沙龍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8

講師群李崇建、羅志仲、羅寶鴻、趙安安、陳志恆、洪善榛、李崇義等
愛與自由的體驗之旅沙龍台中早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516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高雄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2

李崇建老師工作坊新竹第一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8x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學員心得分享

「我自己試了很多方法和法門,卻始終有著不得其門而入的感覺,總覺得自己在原地繞圈圈……,現在我明白了,原來我繞過了我自己。

那些難以面對的、糾結的、繁雜交錯的觀點與姿態,在我將拼圖一片片撿起拼上後,如今回頭看來,是多麼豐富與美麗啊!」

父母、家人、朋友…這些原本以愛起點的關係,不知從何開始,讓人倍感壓力,充滿負擔。彼此仍然關心,但相處起來卻痛苦至極。面對關係、面對生命,我們可以有可以有更寬廣的做法—回到自我。

謝謝這位學員的文字分享,分享她帶著自己,走完這不容易的工作坊全程…多不容易啊~


<並不>

你知道離開漩渦的方法是不要動嗎
和離開今天的方法一樣
又是晚上
我不知道自己在哪。明明不是海
卻有那麼多浪。明明不是昨天,卻
沒有什麼不一樣。你睡了嗎
你知不知道除了明天
我們還能去什麼地方

你睡了嗎。拉開窗簾
看見別人的窗戶發出光亮
那些不屬於我們的影子
都屬於更好的形狀。又是晚上
我多怕你夢見更好的我們
然後才醒
怕你因為更好的我們而傷心
像一張地圖
讓迷路的人傷心那樣

你知道結束迷路的方法是不要動嗎
和留在昨天的方法一樣。明明不是海
有人把船永遠停在今天的房間
有人並不
有人因為放棄航行而得到幸福
有人並不。現在的我們
就是更好的我們了嗎?多怕明天
依然不過只是又一張床
然後才醒:「原來抵達
只是不再離開某個地方……」

你睡了嗎。明天早上
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哪?拉開窗簾
看見自己的窗戶發出光亮──
我多怕你因為早上而傷心

像一道影子
讓稀薄的人傷心那樣。太陽出來了
你相信自己嗎?睜開眼睛
明天就在這裡
有人去了更遠的地方
有人並不
有人因為沒有得到幸福而傷心
有人並不

工作坊結束的隔天,按照約定,和朋友一起前往故宮看畫展。有趣的是,搭乘捷運時,我們竟然坐過頭,過了三站,才搭反向的車班回頭。許久不見的好友,拉著車廂裡的吊環嘰哩瓜啦聊個沒完,驀然,我猛一抬頭,在視線前方的牆上看見了這首詩。一向不太讀詩的,正如同一向不太會坐過頭,印象中這是生平第二次。車廂裡的詩只節錄了第一段,短短八行讓我忍不住再三低吟、咀嚼,讀著讀著眼睛泛起淚光,它讓我想起在工作坊中的體驗和學習。

三天的工作坊,回想起好多我以為早已遺忘的回憶,升起了許多情緒,也流了好多的眼淚。我以為童年那些受傷、那些難過,早已遠離,沒想到卻被我深深藏在心裡。

工作坊的第二天,阿建老師要我們做的活動,我腦筋一片空白,在焦慮之中,腦海中浮起小時候的一個畫面。這個好嗎?不!我感覺這件事會帶來很大的衝擊,我沒辦法面對,然後腦海就浮現第二個畫面,時間不多了,我決定就說這個吧!
下了這個決定之後,我的手竟開始冰涼起來,回到教室後不斷增添衣物,把背心、外套、圍巾一件件穿上,並緊緊裹住身體,可是手依然發冷,課後回想才明白,原來當時自己竟升起了莫大的恐懼。活動中,我主動找了一位看夥伴,我的嘴巴竟然跳tone了,我訝異地聽著自己說:「您看起來像是媽媽,我有些話想和我的媽媽說…」接著我就哽咽了,被一股不知從何而來的難過淹沒,許久許久難以開口。

我艱難地打開從工作坊第一天就緊縮的喉嚨,勉強說了兩句話,接著又被悲傷的巨浪淹沒了,我停頓了一下,為了不讓夥伴擔心、困擾、等待太久,勉力鎮定我自己,打起精神來繼續參與體驗。這從胸口中湧起的難過的能量讓我太焦慮、害怕,但我仍讓自己完成活動中的要求,但忘了停頓和連結自我。之後夥伴和我分享,她在過程中有不耐煩,我才明白原來當我們和人們對話(說故事)時,若沒有連結、關照到自我(的感受),純粹用理性來進行,這樣的對話將會是乾枯而乏味的。

看著夥伴的眼睛,我拋開所有的顧忌,敞開自己,任由胸口一波波的浪濤湧起,時而停頓,時而放手讓這一股股能量帶出一顆顆豆大的淚珠。慢慢地,我可以自然的在敘述時覺察自己的身體、感受,並適時的停頓了。

事後,我驚覺手暖了起來,人也輕鬆、自在起來,和第一天繃著臉,懷著緊張和防備來到教室,有著莫大的差別。

工作坊中,阿建老師再三提示,和自己連結,是最困難的部分了,他感覺到教室裡瀰漫著恐懼。是的,沒錯,體驗下來,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始終逃避著童年時家庭帶來的傷害,為了避免再度受到傷害,巧妙的使用指責、討好、超理智、打岔的姿態來面對父母、世界,甚至是我自己,以為只要把童年那個難過的自己推得遠遠的,藏起來、埋起來,取而代之一個更理想的自己,就可以解決問題,不再痛苦,沒想到帶給我許多麻煩和痛苦的是始終不願意去承認、面對和接納真實的自己的這些作為。

但是真實的自己怎麼可能丟掉呢?虛假的自己怎可取代呢?當我鼓起勇氣,在顫抖中進入情緒的漩渦,放下抗拒和掙扎後,漩渦的另一頭竟是阿建老師所說的自由和開闊。在夥伴的分享回饋中,我開始用新的觀點看待父母和自己,我同理了父母和年幼的自己的無能為力,同時也向被我丟棄的自己說對不起。

闔起眼簾,進入冥想,腦海竟浮現不一樣的影像。我看見一個小女孩穿著白色的連身裙在草地上奔跑、跳躍,開心的笑著,看了好一會兒,我覺察到,這個小女孩就是被我丟掉的自己。

生命何其慈悲,一次又一次的提點我、幫助我,拾回我自己。返家後,忍不住在隔天前往畫展的路上和朋友分享。

說著說著,赫然發覺,早從十二年前開始吧,就陸續有人提示我不要逃避自己,發現這一點,其實蠻難過的,忍不住紅了眼眶,感嘆自己竟然花了這麼久的時間才領悟。

同時我也發現,在課課前問卷寫下的問題和期許,也得到了解答。
我自己試了很多方法和法門,卻始終有著不得其門而入的感覺,總覺得自己在原地繞圈圈,無法切入核心,對這現象很是焦急煩惱,現在我明白了,原來是因為我避開、繞過了我自己。而那些難以面對的過往、糾結的情緒、繁雜交錯的觀點與姿態,在我將拼圖一片片撿起拼上後,如今回頭看來,是多麼豐富與美麗啊!

謝謝阿建老師,謝謝工作坊的工作人員和夥伴們,謝謝生命中陪伴我或長或短走一段的人們,還有謝謝努力又勇敢的我自己。


李儀婷老師台北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323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台中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330

講師群李崇建、羅志仲、羅寶鴻、趙安安、陳志恆、洪善榛、李崇義等
愛與自由的體驗之旅沙龍台中晚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1

講師群成蒂、李崇建、楊世華、陳品皓、李儀婷等
打開接納的門沙龍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8

講師群李崇建、羅志仲、羅寶鴻、趙安安、陳志恆、洪善榛、李崇義等
愛與自由的體驗之旅沙龍台中早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516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高雄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2

李崇建老師工作坊新竹第一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8x

李崇建老師工作坊高雄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501

李崇建老師工作坊新竹第二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614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學員心得分享

「當下的體驗來自於感受而不是頭腦,這樣的體驗對我而言是非常深刻的,衝擊自己的卻是來自於腦中的那份矛盾,腦中認知得自己是當個好人,當著配合大家的人,是非常好的人生哲學,在那次的體驗中,我又多一次的機會認識自己…」

工作坊中奇蹟,來自於我們有多誠實面對自己,這位學員靈透的內在書寫,深深打動小編的心,在此與大家分享。

[學員心得分享]

【認識情緒】
崇建老師在三天的工作坊不斷地跟我們對話我們的情緒在當下是什麼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原本自己以為崇建老師會針對冰山做很細緻的討論與分析,但我卻發現老師很想要打開並學習跟自己的情緒相處,老師有提到他發現其實我們對於冰山下方的感受非常地不熟悉也不了解,當下我聽著聽著也想著想著,連著兩天回家做著老師的回家功課才慢慢意識到,原來我對自己的感受很不熟悉,其實我並不了解我自己在當下是怎麼了,那時我才稍稍體會到崇建老師在工作坊的用心。

在兩天的回家作業看到對於自我情緒如此不熟悉及不認識從一開始感到驚訝、而後覺得自己拙劣的認真其實也滿可愛的,我想我能夠有這樣的轉變來自於老師的引導、自我的開放及自我願意學習的心,加上有一群跟我一樣想要學習的夥伴們。

【覺察自我】
第三天早上的活動讓我對自己有”慣性討好”的姿態有更顯著的體會跟覺察,善榛老師當下不說話但卻站在我身旁讓我覺得很溫暖,在當下我對於我自己總是扮演著犧牲的角色有很大的衝擊,我也不知何時開始我變成了總是犧牲的那位,但其實內心對於自己的犧牲是有怨言及不滿的,當下的體驗來自於感受而不是頭腦,這樣的體驗對我而言是非常深刻的,衝擊自己的卻是來自於腦中的那份矛盾,腦中認知得自己是當個好人,當著配合大家的人,是非常好的人生哲學,在那次的體驗中,我又多一次的機會認識自己,也想著老師工作坊想傳遞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不就是學習關愛自己嗎?

於是乎,我在當下對著自己說,我有強烈感受到自己的憤怒、委屈、不滿及難過,我也承認自己有憤怒、委屈、不滿及難過,我也接納自己有憤怒、委屈、不滿及難過,我送給自己很多次的深呼吸,慢慢地跟自己說,其實我很認真地想要了解自己,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我沒結婚也沒小孩,但我是個認真想要了解自己的人,這樣認真的自己是值得我好好珍惜及疼愛自己。

我試著做老師提到的死方法,希望如老師所說能夠踏上一條關愛自己的道路,即使我知道我不會每次都成功,但只要我願意堅持、願意認真看到成功的那次經驗,我想著,身邊的同學,就覺得我們是在同一條學習的路上,就覺得溫暖很多。

【我們慢慢來、不要急】
課堂中印象深刻的是老師提到的,我們不要急、慢慢來,這讓我在工作及生活上的快速腳步中,感受到原來是有人願意等我、願意等我慢慢來,這讓我從一開始的不可思議到後來感受到很溫暖,不可思議有人願意講出這樣的話,不可思議我們沒關係、僅是一個工作坊的學習,就願意說出這樣的語言,溫暖來自於有人願意等我慢慢來,並不像外面的世界一樣,講求速率及功效。

【自我關愛】
工作坊結束後就是過年,我自己對於過年是有恐懼跟焦慮的,焦慮自己要不常見的長輩們有禮貌的互動及對話,因為不想面對進一步升起內在自我的恐懼,因當下有覺察到自己的狀態而在課後問崇建老師我可以怎麼辦?老師簡短地回應說,多關愛及照顧自己的感受,其實這個答案在三天的工作坊似乎內心有得到答案,但內心的不確定感還是很強烈,所以還是課後詢問了崇建老師我在遇到這樣的自己的時候,我可以怎麼辦?

今年的過年,我並不像往年一樣主動和親朋好友相約過年聚餐,學習設立自我的界線,學習拒絕親友的邀約,而陪伴自己的是我購入的相關書籍及運動,雖然內心還是覺得有點怪,內心的觀點認為過年就是應該要聚在一起,透由運動跟靜心認識及體驗到關愛自己其實是非常重要,我練習跟自己的感受在一起,感受到自己對自己觀點的不自在與焦慮,看到自己的焦慮就練習跟他在一起,自己的體驗是,當時間過一陣子我跟自己的感受在一起之後,我內心的焦慮與不自在似乎也就慢慢消退一些,那時自己突然覺得似乎不一起過年好像也是可行的!對於這樣的自我觀察及認識,我感到很興奮也覺得很開心,興奮是因為老師告訴我的方法真的有管用!開心是因為我看到自己對自我的關愛覺得開心。


李儀婷老師台北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323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台中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330
 
講師群李崇建、羅志仲、羅寶鴻、趙安安、陳志恆、洪善榛、李崇義等
愛與自由的體驗之旅沙龍台中晚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1
 
講師群成蒂、李崇建、楊世華、陳品皓、李儀婷等
打開接納的門沙龍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8
 
講師群李崇建、羅志仲、羅寶鴻、趙安安、陳志恆、洪善榛、李崇義等
愛與自由的體驗之旅沙龍台中早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516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高雄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2
 
李崇建老師工作坊新竹第一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8x
 
李崇建老師工作坊高雄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501
 
李崇建老師工作坊新竹第二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