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李崇義/Charles Lee
《非走不可的彎路》
小雅的女兒早已經研究所畢業,也找到了西雅圖的科技公司上班,收入相當不錯。女兒在西雅圖打算自己買房子,準備與男友進入婚姻。
「那不是很好嗎?」
「唉,我想要去西雅圖找女兒,可是她都拒絕我,不想要我去。最近幾年我見到她的次數越來越少,她自從研究所畢業後就漸漸跟我疏離了。」小雅嘆了一口氣。
「是什麼原因知道嗎?」
「可能是跟她男朋友有關吧。幾年前我覺得她當時男朋友年紀太大,兩個人觀念上一定有差異,他又離過婚,所以勸她不要跟她那個男朋友交往。」
「她聽進去了嗎?」
「沒有,但到最後他們自己分手了。」
「那不是如你所願?」
「可是我女兒還是不願意跟我說話。」
「原因是?」
「她現在這任男友是個白人,身上刺青很多,看起來很花心。我只是叫她要好好想想,是不是真的要跟這種男生在一起,她就覺得我管太多,不想跟我談。」
小雅臉上的無奈像是一個心急卻又無處使力的媽媽,眼見著女兒一步步走近危險境地,但怎麼呼喚她也不願意回頭。
「女兒現在的這任男朋友你見過嗎?」
「見過一次,話不投機。」小雅說。
「那你怎麼知道他很花心?」
「唉,看一眼就知道了,更何況這個男的工作不穩定,將來還不是需要靠我女兒。」
小雅說女兒跟她很像,當年她認識前夫時,她父親就不贊成,可是當她決定要跟這個男生在一起之後,什麼話都聽不進去,搞到最後她也跟父親似乎變得很疏離。即便到最後跟前夫離婚,她也不願在家人面前示弱,不想要家人給予任何的同情。
所有的痛苦都需要小雅一人承擔,她知道這條道路難走,所以不要女兒走上同樣的路。偏偏女兒這點跟她很像,在進入了感情關係後就聽不進小雅這個媽媽的話了。
百感交集地小雅似乎看見了女兒正在走著同樣一條彎路,但她跟自己的父親一樣無能為力,她突然對父親感覺到萬分抱歉。
與此同時,小雅想知道,為何女兒把她推得遠遠的,明明母親的忠告是多麼正當與合理,難道女兒的父親外遇離開家庭給她的教訓還不夠嗎?
女兒的想法看起來不一樣,她一心只想要建構自己的家庭,逃離母親的抱怨與控制。
「女兒像誰?」
「像我。」小雅說。
「哪一部分最像?」
「獨立、聰明但固執。」小雅搖了搖頭。
「如果真的像妳那是好事還是壞事?」
「當然不好,我走的路太辛苦了。」
「嗯,如果你的道路有個終點,你希望的終點是什麼?」
「唉,我希望得到幸福吧,簡簡單單的幸福。」小雅眼眶紅潤。
「那就好辦了。」
小雅抬起頭來,不明所以。她人生道路上充滿了挑戰,從台灣放棄好工作來到美國照顧小孩,為了這個家庭但卻讓丈夫離去,現在女兒長大後也不想跟她交心,這怎麼可能會好辦?
「你不是說女兒像妳嗎?如果妳擁有幸福,女兒不就能夠擁有幸福嗎?」
小雅眼神充滿困惑喃喃說道:「什麼意思?」
「重點不在妳女兒,而在妳。小雅,妳要幸福嗎?英文的幸福跟快樂是同一個字。Do you want to be happy?」
小雅愣了一下。
“Do you want to be happy?”
聽到這裡,小雅眼淚大量流出之際,身體不斷抖動,她一方面想要克制自己突如其來的情緒,但另一方面卻像山洪暴發怎麼阻擋也都是徒勞。
一個曾經走過彎路的媽媽帶著滿身的傷,她把全身的關注力放在孩子身上卻忽略了自己的追求。一個沒有快樂的媽媽卻希望自己的女兒快樂、幸福,多麼弔詭!
女兒像是媽媽生命的延續,但卻又是獨立、不受羈絆的個體。當媽媽看不見自己的幸福終點,又怎麼能看得見女兒的幸福終點呢?
小雅未嘗不知道,母女二人想要連結的關鍵鑰匙在自己手上,只是怎麼樣也沒想到她將自己幸福鎖在保險箱裡不見天日。她總以為孩子的成就、感情順遂就是她功成圓滿之時,但幸福的保險箱卻是深鎖在自己的心房,久久未能發現。
一位母親曾經走過彎彎曲曲的道路,當她到了人生的中年,見到女兒有可能也要步入自己的後塵,她說什麼也想要阻止自己的女兒。
這讓我想起了張愛玲經典的短篇文章「非走不可的彎路」。
…
在青春的路口,曾經有那麼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著我。
母親攔住我:「那條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你還有什麼不信?」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能讓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母親心疼地看了我好久,然後嘆口氣:「好吧,你這個倔強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
上路後,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摔跟頭,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於走過來了。
坐下來喘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朋友,自然很年輕,正站在我當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條路走不得。」
她不信。
「我母親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我也是。」
「既然你們都可以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為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同樣的彎路。」
「但是我喜歡。」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後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讓我發現自己不再年輕,已經開始扮演「過來人」的角色,同時患有「過來人」常患的「攔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
如果媽媽走過彎路依然能找到自己的幸福,那麼請相信女兒也可以,因為那條難走的彎路都走過,還有什麼挺不過來的呢?作為媽媽能做的不是擔心女兒,而是發揮母親的愛與關懷,時刻給予溫暖。在女兒開心、雀躍之餘,母親可以帶著微笑鼓勵、欣賞自己的孩子;在女兒跌跤、碰壁的時候,母親張開雙臂,接納與安撫女兒的傷口,作為她永遠的後盾。
但媽媽需要先有幸福,才有張開雙手的力量。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台中假日
講師: 李崇義
活動地點:台中市
時間:2024/1/19 ~1/21 (五六日),共三天,9:00am-4:15
[詳細報名信息與連結將於明日公告]
*長耳兔的票券,委由Accupass活動通購票平台辦理售票,想報名的朋友可以提前至Accupass活動通註冊帳號,以利後續訂票活動。
Accupass網址:www.accupass.com
✓ 每場工作坊僅提供單場單次使用,恕不提供延期或換課使用,請留意報名日期及縣市再報名。
✓ 長耳兔課程目標為心理教育而非心理治療,請自行評估身心狀況再決定是否能參加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