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陳姿瑾 / Louise TZU
貼近與他人的對話,首先要能指引他要去的方向,在對話中,讓對方有感覺,是我想要的目標之一,也是我在陪伴他人時很重要的元素。
讓對方有感受,我會區分三種層級淺層、中層和深層:
淺層就是理解,靜靜聽他說,讓他有機會表達,藉由核對讓他的聲音可以被聽見。
中層就是同理,透由聽者的探索,讓同理在空氣中發酵,讓情緒能有更多停頓的時刻。
深層則是需在對談中透由觀察他的語言及非語言訊息中,把不自覺隱藏起來的亮光被看見,藉由語言文字讓他連結底層的自我,當那份自我能被看見,盡然而然,力量感就自然而然產生。
前些時候找我對話的夥伴,是位母親,孩子是特殊生,為了孩子踏上薩提爾的學習。
他向我敘述著在生活中的諸多事件,近期換了工作、工作上遇到的困難、孩子在校園中發生的事情,細細地聽,什麼才是她要的?
詢問她時:「妳的問題都指向一個核心『我沒有價值。我不值得』 這符合妳想去的方向嗎?」
頓時,空氣好像凝結了….
她表示:「好像是耶…….」
接著,她:「我剩兩次和諮商師的晤談機會,姿瑾,妳有什麼建議的方向嗎?」
我沒多想:「或許可以跟諮商師表達,妳想去的地方,或許有沒有機會可以針對這個議題深入探討。」
她不經意的回:「可是…我、好、累。」
聽見那微弱聲音,我頓時明白了。
此刻她要的,並不是去講原本提的核心價值「我沒有價值。我不值得」
想要的是,先這樣就好,先好好生活。
當讀懂她的語言背後的意涵,知道說出口對她也是一個很大的門檻。
我:「如果我是妳,我會跟自己說….
我知道妳在這條路上一直很努力
願意找資源,找諮商師幫忙自己
願意花時間去理解自己
即便在經歷轉職期間,我能明白,妳這段時間壓力很大,不僅要照顧孩子,又要照顧好生活的一切事務
我知道妳、很、努、力、了。
或許把 深入探究的機會放在下半年或是明年,可以等我有時間後,我再來好好和妳相處,和妳和解。
現在我想要先能呼吸就好。」
說完,聽到電話另一頭傳來哽咽及啜泣的回音…
一份來自自己和自我的連結,在當下,開啟了。
事後跟我說:「這就是我想要的。」
當引導陪伴的夥伴能真正確認他想要去的方向,只需要短短幾分鐘,就能讓她和自己連結,當她有了力量,就能再次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檻。
如果你也想要學習如何引導對方找到他渴望的方向,請和我們一起加入 「話出愛的力量」,
期待運用對話的力量陪伴彼此的旅程有你有我。
「話出愛的力量」-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16 「在愛中成長 – 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06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04 「與情緒溫柔相處」-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617 「遇見生命力 築出心家園-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8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