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1 則留言

「我們是血脈相連的陌生人」–讀後心得

611259

by 朱芳儀 
(文末有贈書活動辦法)

初看到這書名,心酸了一下。但也不得不接受這書名想傳達的意念
「我就是我,而你是你」—即使是家人,也不存在理所當然的應該
也很喜歡這本書的封面圖片,一個人從關係裡長出勇敢的翅膀,自由的飛翔。

在長耳兔的沙龍裡,曾經聽過陳志恆老師在課堂上調查,生活裡,最難溝通的是誰?(朋友們不妨也選選看)
1、子女 2、伴侶 3、父母

同學歪著腦皺著眉思考著,結果,「父母」這個選項,獲得多數票的勝利
志恆老師接著又說:「但很奇怪,所有的溝通課,針對子女多、伴侶的也有一些,針對父母的課程,卻是相對較少的。」

沒錯,若您剛剛選擇的不好溝通對象也是父母,那假設有一堂針對父母的溝通課,您會想要聽聽看嗎?

很多夥伴可能會想:「要改變父母太不容易了,畢竟他們都老了。」

的確,長輩們已累積了幾乎快一輩子的慣性,加上東方文化不太能允許「以下犯上」的傳統的道德框架,讓對長輩的溝通,似乎有些窒礙難行。
「如果反映出自己的意見,是否就是不孝順?」
 
這本書都是在解析這樣常見難解的習題
內容很好讀,故事的敘述流暢,彷彿正在看韓劇。

各種樣式的親情牽絆,成年子女與年邁父母的關係糾結,歷歷在目
這些故事雖然發生自另一個國度,但在我們身邊不乏這些故事的影子

韓國與台灣同屬東方文化的框架,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和樂而永遠在一起的大家庭,是一個理想傳統家庭畫面。
而現實則往往沒有那麼美好,理想的畫面其實忽略了多人性,有許多說不出口的壓抑與傷痕。只因親密的家人,對彼此存在著許多過高的期望,期待對方成為一個夠好的子女,期待對方成為一個夠好的父母,成為關係中的阻礙,親人之間的「理所當然」變成了壓力來源,令人想逃離這段關係
本書十分強調界線的劃分,關係與距離太過親近,界線往往彼此交疊,彼此踩著對方的界線,讓彼此都很不舒服。
當然在紙上談兵講著「拉界線」似乎很容易,作者也沒有忘記實際執行的困難,許多成年子女困自己自的罪惡感、愧疚感、與失去父母的恐懼之間,所以才會選擇讓自己的界線屢屢被侵犯。

任何的選擇都是有背後的意義,也有選擇之下必須負擔的責任。

作者也提出了幾個做法來翻轉觀點–「改變觀點就能填補衝突的鴻溝」
曾聽謝欣惠老師分享,自我整合的其中一個步驟,便是讓父母回到「人」的位置,當父母年老,其實要面對身體的衰老與不便,衝擊是很大的。加上面對自我價值因工作能力的消失而逐漸崩塌,因此想要藉由子女的關注、或是藉由一些言行來保留自己的存在感
把父母從父母的位置放下來,回歸到面對一個單純的人,才能生出同理與好奇。
同理與傾聽,對年邁的父母而言,是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那些長輩們一再重複的故事、武裝的情緒,與難以承受的情緒勒索,無非是希望在身體衰老之後,不會被忽略及遺忘。這個人性共通點,以切進彼此內心的縫隙。

然而照顧自己也是必須的,三明治世代(同時面對養育子女與照顧年邁父母),是一個很辛苦的時期,適時的表達,我的作為雖不滿足對方期待,但卻十分理解對方內心的渴望。
也讓父母把期待降低,讓子女也重新回到「人」的位置,表達出困境與局限,但處在這個困境裡,我們依然可以祝福彼此。

閱讀此書之後,慶幸我們都已踏上學習之路,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變成年邁父母的角色,從現在開始學習將照顧自己的方式內化為身體的一部分,將變成未來年邁時的養分。自己學習滋養自己,而不將自我價值寄託於子女或外界事物,時時刻刻認出自己的位置。

▴《我們是血脈相連的陌生人》 贈書方式
⋆ 參加辦法:
① 本文按「讚」
② 公開分享本文,並轉貼本文,並請在文字最後加上 #悅知文化
③ 在本文下方留言「已分享」
⋆ 名額:1名 (隨機贈送)
⋆ 得獎通知:將於下週五在本文公告得獎者,請得獎者務必於五日內「主動私訊」我們,超過五日將自動候補得獎者。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薩提爾學習筆記.行醫篇


by 林育靖

  在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訓練期間,有學長創立自然醫學診所,在那兒我體驗了花精、整脊、營養補給、身體功法,並學習手足反射區按摩、看見家族排列治療的奇妙。2006年返鄉後,至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進修,班上高手雲集,除了醫、藥、護專業外,尚有斷食療法老師、整復師、芳療師、「大愛手」推廣者……互相切磋,獲益頗多。

  我的碩士論文主題是「安寧病房醫護人員對病患使用輔助與另類療法的態度」,這一直是我關心的議題:醫師治療病患的過程中,如何面對他們關於輔助或另類療法的提問?當醫師的態度愈開放,病人便愈願意向醫師諮詢──然而我也擔心,我可以給他們最正確的答覆嗎?

  我想起在安寧病房照顧過的一位病人,家屬向我問起國外研發的「三丸疫苗」,一劑數萬,號稱對癌症有療效,也不知道要打幾劑,而病人的癌症已擴散全身;我想起另一個病人的年輕兒子,在家讓父親嘗試偏方,結果嘔到連膽汁都吐出來,奄奄一息被送進醫院,他央求我們讓他父親在病房裡再試一次,我當然絕不同意,兒子說這方藥一定會吐,爸爸要是熬得過三次,就會好起來……說著說著就哭了;也有病人──在我看來大概只餘數週生命,最後結果亦是如此──撐著虛弱的身軀,幾度驅車遠拜名醫,成千上萬元的買水、買氣;也有朋友的父親在癌症過世前不久,都還每個月飛往中國尋求治療……。這些都是我心裡有答案的,但我的答案,是他們要的嗎?

  其他還有很多,我心裡沒有標準答案:維他命的補充原則及廠牌、飲食型態的優劣、五花八門植物萃取物的效用……各有其研究實證,卻又眾說紛紜因人而異。即使是主流西醫的治療原則,數十年間也經歷了轉折與變革,昨日之是今日之非,總令我惶惑。

  直到去年參加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工作坊,開啟了內在冰山探索之路,學習用豐富的眼光看世界,每一天都有細微卻深切的領會。再度面對病人或家屬諸如此類的提問,我開始不糾結在療法「正確不正確」,而是從感受、觀點、期待,一步步走向渴望。每個人都希望更好,但可以有各自定義的「好」。

  於是我想好好聽他們說話,因為每一個人都值得被溫柔對待。



🥕 「與情緒溫柔相處」-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617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

🥕「從覺察到放鬆-自我照顧與提升 / 人際關係工作坊」-台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a

🥕「《冰山對話》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4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14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圖.林信義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唯有你能記錄與還原你的生命史

By  謝欣惠

你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如人、不夠聰明、不夠漂亮、不夠成功,但是你無法否認你的歷史中,你曾經幫助小動物、得到某位大人的稱讚、有人欣賞喜歡你、有人不如你。

為什麼要回溯自己的生命史、探索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要還自己清白,以及給自己脫下虛幻面具的機會,因為要活的真實自在、穩定和諧一致,而非完美,當我們追求完美,眼前是美麗的目標,但說穿了就像有個鬼魅在後頭追著你,使你不敢停下來,這是一個搞笑又真實的比喻了。

回溯自己的生命史,就像照鏡子,許多面向都能清晰的被記錄,你才得以認出自己對自己的偏見、幻象、小看,靠近自己、認識自己、親近自己,倘若有許多你無法面對的汙點、難堪,透過回溯,你才有機會用現在更加成熟有智慧的自己,引領自己重新學習、改變。

有個事業成功的女士,她非常害怕自己的憤怒,因為她童年曾經在玩耍的過程中,憤怒一觸即發,失去理性的毆打妹妹,她被自己嚇到,她的良知使她對自己感到難堪、丟臉,至此她不再允許自己憤怒和生氣,避免再度失控打人。這段記憶的浮現,是因為她女兒的憤怒,當她看見女兒生氣耍脾氣、摔東西,她也失控的指責、懲罰,而後充滿焦慮不安,也覺得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自己沒有教好女兒,一連串的混亂念頭,導致她精神緊繃,一下對女兒生氣,一下又跟女兒道歉,她失去了立場與分寸,也開始跟先生起衝突。

當生命史攤開,她想起這段記憶,想起了她的害怕、難堪、不安,以及給自己一個「再也不」的要求,她困住了,吂然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麼接納憤怒的自己,更不知道該怎麼接觸憤怒的女兒,她只會用同樣「再也不」的方式,要求女兒不要生氣、不應該生氣。深呼吸,覺察我們自己,是不是我們其實也有類似的事件,也下了一些決定,成為我們的規條,自動化的謹守規條,也無意識的用此來對待我們身邊的人?

讓我們來認識當年這個小女孩:她經驗到生氣、她失控了、她打了妹妹、她知道打人是不對的、她有良知,這些都是她所陳述的事實,但是我好奇的是,這個事實在小女孩的脈絡當中,或者成長當中的意義會有什麼呢?
她平常會對妹妹有生氣的感受嗎?
她的家庭當中,可以有生氣的感受嗎?
大家都怎麼表達或處理呢?
當她有生氣時,在這個家庭中會如何被回應呢?
當她做錯事,通常大人又是如何回應她?
會跟她說明或教導她?還是會關心她、詢問她?
她的家庭是允許犯錯的嗎?

許多的好奇,在她的回顧下有了完整的故事:
原來她的媽媽在生完妹妹後幾個月過世了,媽媽在過世前告訴她:你是姊姊,你要多照顧妹妹,爸爸要工作很忙,你要分攤家事,不要讓爸爸太辛苦…。
得到母親的認可與任務,女孩真得負起責任,勤做家事,打理自己,也照顧妹妹,當年她才五歲,妹妹未滿一歲。小女孩慢慢長大,妹妹也依賴小女孩,跟著姊姊到處玩到處跑,感情非常好,但是,這位女士回憶起「我想到我其實會忌妒妹妹,當她跟大家玩在一起很快樂的樣子,我發現我是生氣忌妒的,我討厭她過的天真沒有煩惱,我恨她的
出生要讓我成為母親,而不是母親的小女孩……」,女士放聲哭泣,因為她發現最深層的感受不是生氣,不是對妹妹多討厭和生氣,是她對母親過世的生氣和難過,她失去母親,她感到無力又害怕,她以為只要努力就好像母親會在活起來,她想念母親,不要母親離開,不要母親給的任務。

當時,五歲的她,得到的照顧也僅僅是大人們的安置,沒有人會跟她關心詢問她,陪伴她經歷所有的心情,她只是被告知該做什麼,而她的乖巧,也得到許多人的稱讚,也因此,她連生氣、難過、悲傷的心情,都不知道能不能表現出來,那就更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面對了。

原來這是一個「失控暴力」的歷史,但是,其實這是一個失去母親恐懼茫然的故事。
小女孩用努力、照顧妹妹、分擔家事、體諒爸爸、獨立、自律與過世的母親連結,但她終究是個小女孩,有著小女孩對母親的渴望,以及失去母親的害怕傷心難過,我問女士:你現在有女兒,你能理解小女孩需要母親的照顧和愛的心情嗎?
如果小女孩哭鬧,是因為小女孩很壞嗎?
女士搖頭說不是,她只是想要母親抱,想要撒嬌,只是還不會說。

我問:你能明白這個,你會怪你女兒嗎?還是會理解她而後教她?
女士回應:我不會怪她,我會跟她核對,我會教她,我也會擁抱她。

我最後問這位女士:那你現在可以理解當年的你,失去了母親,會生氣、難過、想念,無法像你現在擁抱女兒一樣得到母親的擁抱,也無法得到母親的教導,而這不是你的錯,你可以理解並且原諒、接納自己、擁抱自己了嗎?這位女士終於可以真正的釋放悲傷,也撕下「我很暴力」的標籤,慢慢地,有機會重新安放歷史,並用現在的自己,重新理解與選擇如何表達生氣。

在這段記憶的喚醒與更新後,這位女性很勇敢地做了幾件事,她跟妹妹說了當年的事,也像妹妹道歉,妹妹說早已經忘了,但是我相信這個道歉對關係,和這位女士極其重要。因為她愛著妹妹,她只是太想念母親。
好多我們對自己的認識,都建構在某個事件和事件的結果,忽略了事件底下作為孩子的我們的內在真相,也因此我們必須倚賴外在的定義,來認識自己,最終遠離了真實的我。

Satir女士說:每個人都充滿了應對世界的所有資源寶藏,只是等待我們去發現。倘若我們無法與自己的真實連結,我們認識的不是真實的我,而是被事件結果或他人所定義的我,那我們又怎麼有辦法發現並整合我
們所有的資源寶藏呢?

「家」是我們第一個學習的場域,有太多資源寶藏除了天生帶來的,就屬家庭學習的最多,家人猶如生命老師,經歷家庭工作的忙碌、老、病、死、衝突、煩惱經濟、家族親戚問題等,小孩是觀察者、學習吸收者、模仿者,從中累積學習各種特質、能力,表現在許多事件中,那怕是被打了躲起來,仔細覺察,都可能發現祈禱、控制、想要變好的能力與決心。探索原生家庭,就像偵探追蹤真相,而這個真相是你的生命力、精神、本質,內容有哪些?

只能等待你自己去發現了!


🥕 「遇見生命力 築出心家園-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8

🥕 「話出愛的力量」-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16

🥕 「與情緒溫柔相處」-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617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

🥕「從覺察到放鬆-自我照顧與提升 / 人際關係工作坊」-台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a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薩提爾學習筆記.接納篇

340263731_1463401634197200_405859547795465725_n
by  林育靖

  我一直是個容易緊張焦慮的人,身心也常因此受困。去年三月,上完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工作坊,隔天到郵局辦事時,莫名的焦慮感又湧上,我察覺、停頓、深呼吸,用老師教的6A方法安頓自己,雖然焦慮沒有消失只是變淡,我卻驚異的發覺,對於自己的焦慮,第一次不感到「生氣、討厭」,就是靜靜地跟焦慮在一起,呼吸著。焦慮當中,竟然還可以感到平靜。

  然而工作坊並不是王子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那般夢幻結局,上課後的蜜月期會過去,我還是容易焦慮緊張,還是在焦慮中感覺肌肉緊繃、頭疼、胸悶,以及陷入「為何始終無法擺脫焦慮」的沮喪。我有時記得6A,有時忘記;有時會覺得焦慮比從前容易應付,有時不會。

  薩提爾冰山探索之路繼續推展:我參加長耳兔辦的線上三人小組對話練習;買了崇建老師《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有聲書,每星期按進度做功課;我也參加張瑤華老師的薩提爾工作坊。我可以感覺前進的腳步,也可以感覺有時停滯,甚至倒退。

  二兒子個性像我,十幾歲的孩子,大大小小的事都很認真看待,守分盡責,時時刻刻繃著精神,我期待自己透過學習,能協助他放鬆一些。我常告訴他:媽媽跟你一樣容易緊張,我們一起練習、調適,希望我們都能過得輕鬆一些。在我學習薩提爾之後,親子關係確實有了更好的品質,不敢相信一年前那個壓力稍大就經常暴怒的我,可以走到今日如此平和的狀態。

  這個情人節,先生送我的卡片寫道:「你上了冰山之後,改變真的很多,不管是之前的你或是之後的你,都喜歡。」完整被接納的我暖出淚來。不是因為我不夠好才去上課,也不是因為我不夠好要繼續學習,更不是因為我不夠好而必須改變……,我想起薩提爾女士說的──每個人都夠好。

  最近因為挑戰一份新工作,相當忙碌,焦慮緊張還是與我形影不離,我已不嘗試推開。我細細感受肩頸肌肉的備戰狀態,那樣辛勞,那樣認真,忽然湧起一份憐惜之心──這份焦慮陪伴我努力這麼多年了呀。
  於是當我看見二兒子「要代表學校參加大隊接力的縣賽,而他跑最後一棒」的緊張模樣,我也不再期待他「放輕鬆」了,我對他說:媽媽跟你一樣容易緊張,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疼愛自己的「緊張」吧,因為我們的「緊張」陪伴我們達成了許多目標呀,你說是嗎?

圖.林信義


🥕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04

🥕 「話出愛的力量」-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16

🥕 「與情緒溫柔相處」-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617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

🥕「從覺察到放鬆-自我照顧與提升 / 人際關係工作坊」-台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a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從歷史中認識自己

By   謝欣惠

當梅西成為世足賽的傳奇,他的成長故事,開始被世界看見;當楊紫瓊獲得奧斯卡女主角獎,她不放棄的演員生涯也被各大媒體採訪報導,為什麼大眾無法就停在那光彩的一刻,總想從光彩中去看見他們的一生,為什麼呢?!

大部分的人會說:「因為想跟他們一樣成功、因為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好奇他們是不是真的都坎坷過」!如果你仔細體會這些答案,人們在問的是:「該怎麼在一生中走到自己想要的光榮、當挫折時怎麼面對」。當然有一群人是以不以為然的心態說:「這些都是幸運的人,如果經歷我的苦難,沒有那些幫助他們的人,也不可能會如此」,這樣的描述,在說的是:「生命使我不得翻身,我的委屈也無從改變,幸運沒有降臨在我身上,我是孤單且不被眷顧的,我永遠無法像他們一樣。」這沮喪的話語中,其實也露出了嚮往美好的渴望,不是嗎?

這些報導都是光榮後的回推與歸因,成功者的歷史故事,絕對可以啟發人們從中學習,然而,當你攤開這些故事,你很快可以發現,這些故事都不是新鮮事,都是我們身為周遭所發生的,如梅西先天生長激素不足、楊紫瓊苦練舞蹈而受傷,就像我們許多人有著先天心臟病、過動、學習遲緩,或者有人受到身心暴力或虐待的受傷,受到文化、家族的迫害,也有許多人因為意外而失去眼睛或手指等,最近霸凌事件也被關注,觸發許多過去被害者的發生。

這也就是說,我們跟站上舞台上的人,在人生的本質上是相似的,都是經歷過各種苦難、意外、惡意對待、挑戰、失敗,那為什麼獲得榮耀,或者過得好的的是那些人,卻不是我們呢?

Satir女士提出「壓力下的應對姿態」,是以「自己」、「他人」、「情境」的整體系統來覺察,這些榮耀的結果,我相信是多種因素創造成就出來的,最核心且最重要的,便是「自己」,沒有這個「自己」,絕對無法創造出榮耀的結果。所以,在這裡先不談「他人、情境」,而是想談談「自己」。

關於「自己」的幾個問題,你是誰?
你認識自己嗎?
你喜歡什麼?
你對什麼感興趣?
你了解自己有哪些需求期待?
知道自己對那些事會敏感、厭惡嗎?
知道自己害怕什麼?
最擅長什麼嗎?
你有沒有注意過你自己的潛力是什麼?
夢想呢?你有夢想嗎?
你是否有知道你在關係中的樣子是什麼?
你追求關係的方式是什麼?
你知道怎麼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嗎?
你有看見自己的陰影面嗎?
你知道怎麼改變不適合的行為嗎?
這些關於「自己」的問題,甚至會隨著年紀、生活發生的事件而改變,你是否也感覺的到自己有沒有在改變?

為什麼榮耀跟這些問題有關?我不需要榮耀,我連工作都沒有,這是許多探索生涯、生涯茫然的人最常問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使人厭惡、煩躁,當生涯茫然、生命無異議、沒自信、找不到工作時,還要花時間探索自己,這不是在自己身上繼續撒鹽嗎?不快點告訴我方法,趕快成功、找到工作,做什麼認識自己,豈不是浪費時間!
寫到這,我想呈現的一個現象就是這個:「人們總想成功,人們也願意找方法、付出努力來獲得成功,但是,人們害怕面對自己,若不是耽溺在痛苦中抱怨或自憐,就是逃避認識自己的機會,把注意力都放在外面,抓住外在的人事物,藉此從他人身上獲得成就,也許是被注意、被愛、拯救他人。」現在3C也提供不少可轉移不面對自己,與自己相處的管道。

這並非指所有人都錯了,而是我們的文化、社會、教育,少了這一塊,少了鼓勵孩子認識自己、做選擇、思考、覺察自己這一塊,獨處更彷彿是可憐孤單者會做的事,導致我們最陌生不安沒信心的就是自己,不敢說自己真實的想法、表達立場、為自己的權益發聲,不敢活出自己,甚至不敢拒絕保護自己。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界限、優勢和脆弱點在哪裡,我們做不到尊重自己,有自信地介紹自己,坦承自己的不足,相對的我們就無法敏感到他人的界線、自信與不足。我說3C提供很多轉移,其中一部分就是創造了不切實際的想像,讓人們開始更加接近社會追求的典範,遠離了自己,理想我和真實我的差距更大了。

這絕對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更不是我們需要的循環,遠離自己的生命,就像機器人在過你的人生,你無法真實地感受到生命中的酸甜苦辣、你只是按照成功法則在運作,你無法從你的苦難中起步,你停留在過去的某個片刻,持續等待有人救贖你,而你現在可能已經40、50歲,即使你看了無數個成功者的故事,得到許多故事中的啟發、關鍵,你終究會被「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這樣的問題給打回原形,為什麼呢?因為你與自己失聯了,你或許可以從看起來成功的人身上建築你的夢想渴望,但是你感受不到踏實,甚至你還可能否認你真正的渴望。

所以,要真正能夠得到生命的成功、榮耀,或只是簡單的做想做的事,你得真正的成為自己、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各個面向,珍惜、尊重自己、不做會讓自己羞愧危險的事、愛自己、認可自己,成為自己最忠誠的主人,如此,你才有機會整合你的資源,運用你的生命力和能力,開創你的未來,並熟悉面對挫折挑戰時該如何應對,換句話說,你永遠無法離開自己的真實而得到夢想的實現,因為夢想實現的那一刻,除非你是處在真實一致的狀態,否則你的喜樂也只是你預期中的,你也無從感受,更多的會是喜悅後的空虛!
成癮、做更多的事得到榮耀、找更苦的人拯救、開始吃美食、賺更多錢,類似這樣的無意識動力,也會慢慢在空虛的心中蔓延開來。你覺察到了嗎?

說了那麼多看起來可怕的循環,並不是要威脅恐嚇,而是希望透過直指核心,喚醒你給自己一個全然開放的勇氣與機會,轉身面對自己,並且以最中立、關愛的心,放下過去對自己的偏見和負面信念,看見自己、認識自己、好奇熟悉自己,和自己產生連結,跟自己有深刻的對話、會心、同在,如此,才能慢慢摸索出專屬於你的獨特人生道路。

Satir女士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擁有生命所需的所有資源寶藏,等待你去發現。

在梅西、楊紫瓊的報導中,你可以感受到他們的不放棄、專注,他們想要達到目標的能量,遠遠超過他們遇到的身心、環境的苦難,我不確定他們是否墜落過、怨天尤人、自憐過,但是我相信即使有,他們也不停在那些時刻;我也相信他們會遇到貴人,然而,努力地終究是他們自己,貴人通常不會以拯救、同情的姿態出現,因為這是自憐者所需要的。Satir女士的信念中,深信每個人都是宇宙生命力的展現,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生命力,因此,在她的治療歷程中,她接觸並且深信對方的生命力,並非同情可憐或拯救他們,這是對人最深的尊重與信任。

再回到Satir女士所說的生命力(life force),生命力是什麼?又以何種形式存在呢?這似乎是哲學命題,抽象又難以捕捉,但是,既然每個人都具有生命力,每個人又是獨一無二的,那現在的你,不就是生命力的展現嘛!你的樣貌、姿態、信念、價值觀、感受的表達、喜好等等,都是如此的獨一無二,你是否看見?現在的你又如何成為現在的你?這好比在訪問梅西如何成為現在的梅西。

要瞭解完整的你,得從歷史當中發現,你的歷史是什麼?你從小到大經歷過什麼?你都如何反應、你在想些什麼、你當時怎麼了、你學習到那些、你怎麼走過來的,所有的答案都在你的成長歷史當中,回顧歷史,目的不是為了榮耀或審判你的過去,而是去遇見真實的自己,去認識充滿生命力的你,曾經有過哪些模樣。就像有些人回憶起過去童年經驗,你是這樣看過自己,譬如:父母從小就離婚了,你的世界宛如戰爭,對你來說玻璃破碎的聲音、謾罵的語言、猙獰的表情,可能都成為你腦海中父母的印象,而你將自己隔離在一個孤獨的世界中,這是你當時五歲可能唯一會做的事情,你的內在生存本能,幫助你免受痛苦,用安靜來使你度過那個可怕的歲月,你看見那個既脆弱又懂自我保護的自己了嗎?

而如果你願意再看看那個五歲的自己,而不是活在腦海中如戰爭的烙印畫面,你會尊敬並感謝當年的你,你會想跟五歲的自己說聲抱歉,這個抱歉我相信不是你做錯了什麼,而是你沒有發現小時候的自己是如此強而有力,你憐憫他所發生的事情,也會想深深的向他道謝,因為如果沒有當年的他,就沒有現在的自己。

生命力就在這歷史中延續,小時候你以安靜孤獨的樣貌存在,成長中以其他樣貌存在,但現在,這個重新認識的歷程,你可以選擇以整合、慈悲、尊重、感恩、愛的形式存在,取決於你。

故事不會只有這一件,有許多歷史記載著你的祖父母、父母、手足,可能也包括社會上、政治、經濟上的影響,就像這次疫情,可能也對你的家庭造成影響,進而影響了你如何面對天災,這些種種你所能想到、回憶起的情節,處處都可見你存活下來,努力成長的身影。那怕是曾經說謊、打人的經歷,我們都可以坦然的面對與紀錄,我們並非要審判自己,我們歷史中理解自己,更重要的是好好地接納自己,只有真實的我,感受到真實的自我價值感,生命的活力與流動感,才會讓我們感覺體驗到活著,你想走向未來,那麼你得真正的帶著完整的自己,這是對未來的自己、所愛的人或愛自己的人的一個美麗的禮物。


🥕 「遇見生命力 築出心家園-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8

🥕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04

🥕 「話出愛的力量」-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16

🥕 「與情緒溫柔相處」-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617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圖片取材自網路)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青春期解說手冊

590917

By  朱芳儀

去年的年中間,我有幸協助了陳雪如老師的線上課程–「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當時我女兒還五年級,雖然她一直是很有個性的孩子,但還不至於貼上叛逆的標籤,依然還願意還跟爸媽出去玩(一直覺得這是一個重要指標XD)。

誰知道,那一個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真的是一個—「突然」

那個原本一臉嬰兒肥稚嫩的孩子,好像一夕之間換了個靈魂。
難怪,老師會這麼定書名,青春期,真是如午後雷陣雨一般,瞬間到來,此時我很懂那措手不及的感覺。
對於父母來說,真的想破頭找孩子改變的原因—我那個乖巧可愛聽話的孩子去哪了?

是接觸了3C的緣故嗎?
是交了那一些朋友的緣故嗎?
還是,是我做了甚麼,還是沒做麼的緣故嗎?

跟著雪如老師學習之後理解,那都不是突然的,而是有跡可循。
既然有跡可循,那就有路徑去理解與靠近。

從老師課程內容的超廣角涵蓋範圍,讓我深刻體會到,當青少年爸媽還真不是件簡單的事,要面對的狀況好多,從情緒講到3C、從交友到性教育、憂鬱焦慮,講到自傷甚至到自殺。

原來青春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在呈現哪~
急速上升的賀爾蒙、突然變成大人的體型、每個月多了的生理期、突然變低沉的聲音、還有突然–沉重的課業。
其實,對孩子來說,也有好多好多的突然。

小孩以上、大人未滿的過渡期,孩子也很用力很用力的在適應自己,以及適應這個連大人有時都不適應的世界。

這時候,爸媽可以扮演甚麼角色呢?

 
爸媽在此時需要切換角色的設定,雖然孩子擁有了自己的想法,擁有了自己的朋友,不再是仰頭盼望父母的兒童。但是,他們依然是需要愛的人類一枚。
想讓自己像個後盾一樣的支持,得自己先站穩
想像燈塔一樣讓迷途的船隻靠岸,得自己先發光。
我們與孩子彼此都不容易,但也同樣這麼渴望能夠在愛裡呼吸。

老師不但把燈光打在孩子身上,讓我們能看清楚
也把燈光打回自己身上,也要好好照顧自己,讓父母更有能量。
雪如老師說,叛逆一詞,其實是因為這些所謂叛逆的行為,都是不符合父母期待的行為,並不代表他真的叛逆,而許多唱反調的行為,也是青少年為了證明自己是被愛的孩子,這個新觀點一進來,讓人更清楚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渴望。

我們的渴望都一樣,這樣青春期就不難懂了。

青春期有這樣一本解說手冊,讓人可以邊讀邊學,也邊前進
那真是一個美好的歷程,往後一起攜手回頭看,會是茶餘飯後百聊不厭的話題吧(茶)~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

🥕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04

🥕 「話出愛的力量」-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16

🥕 「與情緒溫柔相處」-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617

🥕 「遇見生命力 築出心家園-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8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與欣惠老師相遇 (二)

卡通妈妈孩子图片大全,卡通妈妈孩子设计素材,卡通妈妈孩子模板下载,卡通妈妈孩子图库_昵图网soso.nipic.comBy  朱芳儀

接續上次跟欣惠老師的第一次線上相遇
在課程裡,欣惠老師帶我尋找資源的部分,也令我印象深刻

在課程中,老師請我示範講一個成長中的故事。
我想了一想,腦中閃過一個小故事,本以為”沒甚麼”的故事。

那是我國小三年級左右,因為一些因素我越區就讀,我家離學校有點距離,必須搭公車上下學。
有天,那個小小的芳儀,看到了平常搭的那班公車,但卻出現在不太一樣的方向。
小小的女孩想:「雖然方向怪怪的,但應該是一樣公車的吧?」
於是我上了車,也就是搭錯了車(錯方向)

車開著,但沿路的景色,都不是我印象中的樣子,小孩內心也越來越慌。
雖然害怕,但她鼓起勇氣走向司機詢問,司機告訴她:「妳搭錯方向了。」
對一個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那真是可怕的事
但那個孩子腦袋一片空白,完全不知所措,想著:我要下車嗎?

很幸運的是,那位司機叔叔冷靜的跟我說:「妳不要下車唷! 就待在車上,待會我會繞回去。」
很難想像,如果當時這位司機叔叔沒跟我說這句話,而就讓我在不熟悉的地方下了車,還真不知道那個小孩後來要怎麼辦。
成長的路上,有許多幸運圍繞在我身邊,一直是我感恩的事。

車窗外的景色,開著開著,又進入了我認識的路段
一顆不安的心,漸漸地恢復了平常跳動的速度
終於最後,我平安的抵達。

下車前, 小三的小女生想,該怎麼表達這份感謝呢?
想了想,她把鉛筆盒裡平常存的所有的零錢,嘩啦嘩啦的全部放進公車的收費箱裡,然後,跟司機說了聲謝謝。

這曲折的旅程的最後,小女孩回到家,門後是焦急等待著的媽媽,此時,那個小女孩終於放聲大哭。

故事說完,本以為的”小”故事,突然開始發光。
欣惠老師驚嘆著:「聽妳的故事,我是很有觸動的,我感受到了妳生命的震動,妳有發現,妳有好多資源嗎?」
我不好意思的笑了,是阿,好多呢!

欣惠老師把我的資源一一點名,每一個被唱名的資源,都像被打了探照燈,它們變得不再渺小,閃閃發亮

老師說:「我覺得這個小女孩,很有思考力、也很有判斷力、也好勇敢,在等待的過程裡,那個小女孩也是聽話的,體貼的。她是個非常懂得感恩的小女孩。她內心有一份愛,所以她會回饋。她忍到回家(才哭),她是懂得照顧自己的,她不會給別人惹麻煩,她既讓人心疼、又讓人佩服。」

欣惠老師接著說:「如果,這個小女孩出現在妳面前,妳會跟她說甚麼?」

一想到這個小時候的自己,眼淚馬上奪眶:「我會跟她說,芳儀,妳很勇敢,但妳是可以哭的,妳就算在車上哭了,也不丟臉,因為妳真的超棒的。」那份心疼與敬佩自己這個生命的感覺,滿滿的充斥在我身體,非常感動。
我想,我應該會抱著她大哭一場。

老師開心的說:「小芳儀得到了大芳儀的認可。」
那是多麼美好的合一,找回自己的過程體驗
也讓我體會到,每一段本來認為平凡無奇的故事,都是生命力的展現。

欣惠老師在課後的信件裡,寫下了一句:「一場又一場下來,我越來越看見共創的力量,這也是薩提爾女士說的。謝謝,我們真的一起共創了充滿生命力的夜晚。」
老師謙和的態度再次讓我動容,這力量是我們”一起創造”的,是台上的講師與學員一起譜出的美好。

超級期待老師的實體課程,也很期待夥伴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之下,也能有感動的體驗,那個與自己整合的美好,絕對不僅只於頭腦的認知,能量在重新被找回來的時候,身體是真實感覺的到的。


🥕 「遇見生命力 築出心家園-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8

🥕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04

🥕 「話出愛的力量」-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16

🥕 「與情緒溫柔相處」-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617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圖片取材自網路)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與欣惠老師相遇 (一)

 
By    朱芳儀

好喜歡長耳兔舉辦的沙龍課程,至今我已參加了四場。
每周不同的講師,對我這雙子座的家庭主婦來說,就像驚喜福袋的超值豐富。
也很榮幸,擔任兩近期兩次線上沙龍開場主持人,因需要提前聯繫老師,也有幸看到許多老師私底下的一面。

與老師們接觸之後發現,真的每一位老師都身懷絕技,不只是知識,也都實踐於生活。

那一周,是謝欣惠老師的課,老師與我相約線上,討論課程進行的小細節。
那是第一次見到欣惠老師。
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好清秀的短髮女生,有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

「好可愛的老師啊!!」,我內心這麼想著。

老師和善親切的程度,讓我錯覺是在跟同學聊天。聊著聊著,就從課程進行的話題漸漸歪樓了(兩個女生嘛XD),忽然,我談起了人際關係的相處。

我感嘆了一下說:「老師,我總覺得,我和一些人之間,有意識的選擇了安靜與遠距離的相處。」

欣惠老師炯炯有神的雙眼突然挨近了螢幕

「妳有發現,妳選擇的遠距離裡,這裡面有愛嗎?」她真誠地看著我

愛這個字像個神奇的開關,一陣暖意從胸口衝上眼眶,瞬間紅了雙眼。

仔細想想,是的。
之所以「安靜」、之所以「遠距離」,是因為我怕破壞了這一份有距離的美好。
雖然外表看起來可能會被解讀為冷漠,但背後卻有一份珍惜的真摯。
現在竟然,有人看得出隱藏的這一點,連我自己都沒有覺察的一點。

「愛」這個演員,在生命劇本裡,總是有好多種出場方式,也有世人定義愛的方式
甚麼樣的表現是愛?
如果都以世俗期待的靠近與親暱來評分,那在這份關係裡我肯定不及格。或許也不自覺指責自己,怎麼沒有達到多數大眾認可的那種關係。

忽然看見自己的愛、也看見自己是有愛的,那瞬間心鬆了好多好多。

接著,不得不佩服眼前這個清秀可愛的老師。

欣惠老師學習實踐薩提爾模式多年,課程中,她帶我們看到的,並不是薩提爾女士擁有魔法,也不是因為她童年有被多少愛包圍。而是薩提爾女士因為自身生命故事的豐富,而擁有豐富的眼光去看每一個人,並且去平等看待每一個感受,看到每個故事背後的美感,尊敬每一個生命力。

「自我整合」是那次欣惠老師課程的主題。能不能把自己的完整找回來?
小時候,從大人的評價中評價自己。
長大後,也習慣從外人的眼中找自己。
於是,慢慢的「原本的我」消失了,剩下的這個「標準的我」,而。哪個才是真的我?
如果有天,我在世俗的眼光一無是處
如果有天,我是膽怯、軟弱,而依然可以被愛嗎? 而我相信我也值得嗎?

老師帶著我們親手去接觸與體驗生命力的同時,我也深深被感動著,會呼吸、有心跳不是必然,那是一出生就在我身上的奇蹟,我們擁有療癒、肯定自己的力量,那神奇的力量原本就在你我身上。

當知道欣惠老師即將在長耳兔舉辦實體課程,怎麼樣都沒辦法克制我的興奮想尖叫。
從老師的課堂帶走的,是那種覺得自己「還真的是很棒的我」的感覺,是我難忘的。
我們原來就是夠好的,不需要任何的評判來給分,只需要誠實看待自己

期待著老師的帶領,帶大家看到更多已遺忘的、那個完整且美好的自己。

今天點播送給大家聽,蔡依林的「我」。喜歡這裡面的一字一句,總把這當成是對自己說的話。
影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FTFzRlW8F4


🥕 「遇見生命力 築出心家園-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8

🥕 「在愛中成長 – 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06

🥕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04

🥕 「話出愛的力量」-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16

🥕 「與情緒溫柔相處」-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617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


S__19791995S__19791993
by陳韋蓁/Sophia

公司中午休息時間剛結束,正在整理準備上班的情緒,突然看到手機來電顯示,是學校電話。我感覺心跳有點用力,通常學校來電,都不是好的事情。

我深呼吸一口氣,接起電話,是妹妹導師,她跟我說明,學校最近有幫孩子做心理評估測驗,問了一些問題,妹妹有幾項回應,達到需要進一步了解跟輔導的標準。接著老師敘述了其中幾個問題,包括會莫名地掉眼淚,晚上睡不著,常感到孤單、害怕……

我靜靜聽著,同時深呼吸,心中升起自責與心疼,怎麼孩子有這些狀態,我都不知道。另一方面慶幸的是,她願意表露出來,這是好事,知道了才有辦法協助她。

老師問我,願意讓輔導室老師跟他聊聊嗎?我說當然好,我也會找機會跟她聊聊,如果她願意告訴我。現在想起來,這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但對我而言,卻是很難忘的一通電話。

就如「#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書中提到的,當家長可以把孩子憂鬱的狀況,看成像一般病症的症狀,就比較能用平常心去接受跟面對。

青少年身心正值劇烈變化,敏感又脆弱,很多事都藏在心裡。如果老師與家長沒有發現,可能就會讓憂鬱或焦慮持續,到最後影響正常作息。

「#孩子常以不滿憤怒做為表現。」「#有時難以具體說出他想做什麼或需要什麼。」

不要說孩子,大人有時也是這樣!有次我說晚上有課不回家吃晚餐,女兒就突然莫名的對我發脾氣,後來才知道她生氣的背後,內心真正想說的是她很孤單,沒有人陪伴。曾在某親子社團看到有家長分享,小孩想要什麼都不直說,每次都用生氣來表達,她常常要這樣猜感覺很疲累。我想其實不是孩子不說,是孩子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

#青少年的憂鬱與焦慮比你想像的更常見。

回想我的青少年歲月,尤其是高中時期,雖然考進不錯的學校,但也因為大家程度都相當,所以我不管怎麼努力,排名總是班上倒數,越念越沒信心,甚至自我懷疑,老師講的都聽不懂。我追得好辛苦,卻始終不見起色。

那時的我,不懂什麼叫憂鬱,只覺得人生好苦,自己默默承受功課的壓力跟煩惱,感覺就算說了,也沒人幫得了我,那是自己要面對的問題。長期下來就常覺得身體不舒服,看醫生也不知所以然。就像書中提到的,#憂鬱與焦慮的外在表現,通常是生理不適或易煩躁。現在回頭看,才知道那是心理壓力反應在身體上。

「#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這本書從個案故事展開,進一步教你#認識憂鬱與焦慮,如何#陪伴青少年以及#培養心理韌性。發現青少年的憂鬱成因不外乎是#人際關係,#同儕團體壓力、#學業成就以及#家庭因素,加上#網路媒體的使用,讓青少年的內在與外在面臨了許多挑戰。

當我看到書中描述「孩子會用這兩種方式表現憂鬱或焦慮,1.#生氣易怒:容易發怒跟煩躁,對很多事情習慣批判,講話如同刺蝟般帶有攻擊性,或是看什麼都不順眼。2.#社交退縮:沉默少講話,對事物缺乏嘗試意願…沉迷網路或線上交友。」

這不是跟青春期狀況相同嗎?那我要怎麼分辨孩子是叛逆還是焦慮?

心理疾病跟叛逆行為不同的是,若孩子的情緒是由明確的生活大小事件引發,頂多持續一兩天,通常可視為較常見的狀況。但是,假使孩子的情緒已影響他原本的角色功能和表現,甚至因此與人發生衝突或拒學,通常就需要求助專業了。

我家有兩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國九的哥哥即將面臨會考,小六的妹妹即將升上國中。兩人有相同的”症頭”。

重視同儕,常看網路社群平台,喜歡打扮。跟父母若即若離,想展現獨立自主,尋求朋友認同。尤其是情緒變化明顯,有時候講話很衝,一副想找人打架的態勢。要是兩個人同時發作,火山爆發誤觸地雷,家裡就會引起情緒大爆炸。

「#傾聽比給答案更重要。」

在陪伴青少年的部分,專家建議,父母得先穩住自己情緒;孩子如果願意分享學校事情、交友狀況,家長即使很想說道理,還是得勒住舌頭(不給意見)。靜靜地聽他們說完(傾聽),不做任何評斷(批評)。免得孩子們下次就不想說了。(當父母還是得有點心機啊)

「焦慮的青少年的生活,有時像一首後製過度的歌,塞進了太多聲響,幾乎聽不出旋律。」

認識跟知道憂鬱跟焦慮是什麼樣貌,才能及早觀察出孩子異狀,從旁協助。最重要的是,提早培養心理韌性,在還沒進入青春期之前,日常生活中先增加孩子的保護因子,建立良好親子的關係,努力累積愛的存摺。希望我們都可以#成為孩子憂鬱和焦慮時的好隊友。

 贈書方式–《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
⋆ 參加辦法:
①  本文按「讚」
② 公開分享本文,並轉貼本文,寫上書名《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並請在文字最後加上 #董氏基金會  #陳韋蓁/Sophia
③ 在本文下方留言「已分享」
⋆ 名額:1名 (隨機贈送)
⋆ 得獎通知:將於下週五在本文公告得獎者,請得獎者務必於五日內「主動私訊」我們,超過五日將自動候補得獎者。

#長耳兔心靈維度
#董氏基金會
#大家健康雜誌
#成為他的好隊友─當孩子憂鬱和焦慮
#陳韋蓁/Sophia
————————–
🥕「《臣服實驗》讀書會 」-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307

🥕「薩提爾模式之冰山自我覺察好奇與表達工作坊」-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325

🥕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421

🥕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台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429

🥕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04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我眼中的志仲老師

130454219_3687526257960469_4133175895854428377_n
By  朱芳儀

我生平第一次參加的成長課程,就是羅志仲老師的工作坊。

在為人母之前,有時覺得自己超像一隻刺蝟。
跟別的人類在一起的時候,一”牙”起來,全身都是刺讓人難以靠近,如果不幸跟另一隻刺蝟在一起,那就彼此刺著很痛。
但回到自己一個人,又覺得被孤單淹沒。

雖然生活不乏打鬧嘻笑,彷彿戴著一張面具,那時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開廣播,不管廣播裡是誰,就希望有人一直在旁邊說話,讓那些聲音驅散腦袋裡的聲音們。
關掉廣播就開是電視配飯吃,食之無味。

這樣的生活持續到我當了媽。
在孩子的嬰兒時期,生活塞不下無聊兩個字,日常被尿布奶瓶與口水巾填滿,團團轉的生活一直持續到孩子上學。

在孩子開始會走、會表達開始,一心想讓他們留下美好記憶,於是我們常帶著孩子出遊。
某一天,全家在一起盤點著,那些曾經去旅遊的地方、去住過的飯店。
我請孩子們票選,去過的地方,哪個地方最好玩呢?

孩子想了一想,選了一個位在新竹山上的民宿。
那個民宿真的很美,被仙氣的山嵐包圍,有無敵山景的大浴缸,有片的空地可以跑跑,還有一隻可愛的小黑狗親人的跟前又跟後。

我問孩子:「最喜歡這間民宿的哪一點呢?」  朋友們,你們猜呢?

孩子的答案很特別

「因為那邊沒有訊號啊」

是的,那個地方在山林裡,手機完全無法使用。
於是在那兩天一夜裡,他們得到了完整的陪伴,得到了沒有在划手機的父母。

聽到這個答案,心裡酸酸的

孩子的心願,就這樣而已
與我猜想的山景、浴缸、小狗一點也無關。

「拿起手機」這個無意識行為,起因在我無法處在當下、我不想面對內心那些紛擾的聲音,於是我用這個方法來轉移注意力。
當媽媽這個角色,讓我不得不跟這個問題直球對決。

我想改變。

某天,朋友傳給我志仲老師的課程訊息。

當時的我完全是個小白,完全不認識志仲老師,但看見海報上大大的標題—「在家庭與人際關係中找到自在的位置」

自、在、的、位、置

這幾個字牢牢吸住我的眼球。
多麼令人嚮往的境界。

我可以不要再當刺蝟了嗎?
我想自在的跟別人享受生活,也想自在的面對自己。

於是毫不猶豫的踏進課堂。

志仲老師高高瘦瘦,眼睛瞇瞇的,我覺得他穿上古裝應該也不違和,整個人就是仙風道骨。

他的語速慢的恰恰好,讓小白的我很容易聽進去,而我最驚訝的,是這個人竟然沒有使用智慧手機這件事(讓我確認他是古人無誤)

作為現代人,有時候忘了帶手機就會感到不安,而這個人竟然不拿智慧手機,很不容易啊!

當他緩緩的表達,其實他此刻內在有焦慮時,我也驚訝著。
焦慮方面我可是專家,但他可以如此如實的陳述,完全跟我那種團團轉、咬著指甲的焦慮不同。

所以,焦慮也可以這樣的焦法啊。
這樣看來,他並沒有太”焦慮”他的”焦慮”,反而如其所是,如此的接納這個焦慮。

在一連串聽到志仲老師與父親和解的過程,聽著他的改變所經歷的內在狀態,感動不需多說,更佩服的,是他的勇氣與力量,有逆流而上的勇敢,也有著順流而下的坦然。

在陸續跟隨老師學習的這幾年,志仲老師在內在的調整,與活在當下的力量愈發沉穩,也不吝惜的總是與學員分享著。

如果要我形容,眾多的教養方法中,學習薩提爾模式是可以作為根基的方式。
而修練讓自己活在當下,又是這根基中的基本功。
而這正是志仲老師多年的自身學習與實踐的方向,把玄妙複雜的心法講的簡單,又是我佩服萬分,很厲害的一點。

每每在志仲老師的課程中,我總是下載安裝了很多穩定的力量,是對我很受用的方法。
與自己和解、自在地與這個世界共處。

圖片:老師使用”不智慧”手機的證明,古人抱著企鵝布偶,也很不違和呢~


🥕「在家庭與人際關係中找到自在的位置」-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311

🥕 「冰山敲敲話」-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222

🥕「薩提爾模式之冰山自我覺察好奇與表達工作坊」-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325

🥕「《說不出口的,更需要被聽懂》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504

🥕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421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