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與情緒共處是關鍵

by 芳儀的多重宇宙

我常常開玩笑,說我「生前」最喜歡買減肥的書(生小孩之前)。
當時想盡辦法,想讓自己身上的脂肪少一點,巴不得身上少塊肉
只要有甚麼兩周減肥5公斤之類標題的書,不囉嗦我一定買!

生了小孩之後,減肥暫時放一邊去,書架上開始增加了「如何育嬰」的書,然後一路買到「如何教養」的書籍
書架上都是我滿滿的期待,當然也有不少的失落

有時候,書上的教導的很清晰,用頭腦想也似乎不難,但實踐起來總是踢到鐵板

我發現,不管是減肥還是教養,最卡關的,都是「情緒」。
當不舒服的情緒一來,比如我最擅長拿手的「焦慮」跟「緊張」

手就忍不住想去開冰箱,嘴巴就一定好像要嚼一下甚麼。尤其甜點,高糖份下肚一開始衝上來的的爽快感,隨之而來是罪惡感,然後又責怪自己,怎麼老是忍不住。

我覺得「教養」其實跟「減肥」好像

面對家人、孩子,情緒平穩的時候,一切都很能按著老師書上所寫、課堂所教的操作。但當理智線斷裂那瞬間,所有道理被熊熊怒火燃燒的灰飛煙滅,一點不剩。
怒吼之後,又是滿肚子的罪惡感。我發現「情緒」似乎是這一切的關鍵密碼。

假如有一些方法,可以讓情緒不再淹沒理智,可以讓平時苦心學習的方法用的出來,那是真的是很值得學習。

陳志恆老師的「與情緒溫柔共處」的課程,我在其中獲益良多。
我曾經利用志恆老師教的方法,陪伴半夜因為看鬼片而發抖的女兒,度過難眠的夜晚,利用NLP,讓女兒的害怕漸漸的和緩、變淡。

也曾經利用老師的方法,讓自己憤怒的高張情緒,從想要掐對方的脖子,變成可以專注的平緩呼吸,最後,竟然有辦法去思考對方的冰山(想掐對方脖子的時候,誰管冰山)。


我記得有一堂課,有位夥伴舉手問老師

「情緒雖然和緩了,但問題還在啊!」

是的,沒錯。

但,可以接納衝擊、可以接住情緒的時候。看待事情的眼光,是可以完全不同的,內心多出了空間,可以去觀照自己,也有餘裕去換位思考。問題的解決方式,就有了選擇,就有機會很不一樣。

志恆老師帶領著大家實際體驗,這些與情緒溫柔共處的方法。
在現場實際體驗過是很重要的,那樣才能真可以從課堂帶走這些方法,不管用在自己身上,或是陪伴家人度過情緒風暴,都是相當實用,自用助人,兩相宜

*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私訊長耳兔心靈維度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opwilldo
希望大家藉此找到學習的夥伴

————————————-

【與情緒溫柔相處】(台北)–2023/12/2(六) 9:00am-4:15pm
講師:陳志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