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好書導讀】《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線上免費課程)

「我的存在是不是一個錯誤?」
孩子究竟多麼絕望,才會如此自我責問……
 
要梳理清楚孩子的狀況,源頭往往必須溯及大人。
 
兒心科醫師謝依婷想說:
 
一個孩子破碎,是傷痕疊加,壓力積累;修復之路也需要伴著孩子和家庭,一步一步地走,無論前進或後退,每一小步的鬆動都是進步。
 
謝依婷醫師:「兒心醫師的服務對象一直都不只是小孩,還有疲憊挫折的爸爸媽媽、充滿疑惑的阿公阿嬤,甚至是需要支持、陪伴的學校老師和其他專業人員。」
 
一位媽媽帶小男孩看診,因為孩子「想爸爸想到心痛」──其實真正心痛的是不甘丈夫離去的媽媽
 
夾在爭監護權、相互指責的父母之間,小女孩左右為難──才六歲的她,只能以沉默守護她的家。
 
遭性騷擾的女孩強忍委屈,最終不堪壓力而崩潰──被母親質問「你為什麼不小心」,讓她自責都是自己的錯。
 
高三少年嚴重失眠,爸媽卻只問「考試有沒有考好」──難道在爸媽眼中,只有考上頂大,他的存在才有意義?
 
媽媽內疚帶孩子看診,害他被貼上過動標籤──但標籤從來不是診斷本身,而是光看到診斷,就對孩子下意識地負面評斷。
 
愛是長大的養分,但成長環境中的傷,孩子亦默默地盡數承接、吸收了。
 
在診間,叛逆少女無力地說:「能不能叫我爸媽別再吵架了?」家長指責拒學小孩:「廢物!不努力!」
 
自殘的憂鬱女孩,媽媽生她時難產死亡,她被整個家視為罪人……謝醫師以行醫十年所見,描寫二十餘種親子困境的典型。但這些孩子不只出現在診間。這些孩子,就在我們身邊,是我們最心愛的寶貝。
 
長耳兔心靈維度好書導讀系列,特別邀請兒心科醫師謝依婷,來分享她的新書《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兒少精神科醫師與他陪伴的風雨家庭》。
 
歡迎夥伴們來參與,有機會可以與謝醫師提問討論兒少議題。
 
➤長耳兔 好書導讀《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 12月2日(六) 晚上 7:00 ~ 8:00 pm
▴ 講師:謝依婷醫師
▴ 地點:線上免費(zoom)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