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芳儀的多重宇宙
我的名字是「朱芳儀」
小時候,我不太喜歡這個名字。
這個姓氏總讓我被取一些跟豬有關的綽號。
總怨自己為何不能擁有常見一點的姓氏呢? 常常羨慕著姓陳、或是姓林的同學們,總之不要跟動物有關。(結局先暴雷,我現在是侯太太,也是侯媽媽)
小時候,除了不喜歡姓朱,也不太喜歡「芳」這個字,覺得它好菜市場。
有沒有發現這個小孩的矛盾?
與眾不同也不行,太平凡也不行XD。
最後的「儀」這個字,更是曾讓那個初學寫字的小女生,寫到嚎啕大哭
這個字,對小時候的我來說,筆畫好多啊!!
記得我一邊在作業簿上重複寫著名字、一邊大哭,跟爸媽抱怨
「為什麼不幫我取名一二就好了,嗚……」
寫到這裡,自己都想笑了,這小孩是不是很有趣?
這麼不喜歡自己名子的小女生,她也不喜歡自己外型。
小時候的我總是一頭短髮,覺得自己好像小男生。
常感冒的我經常掛著鼻涕在臉上,玩著玩著,抹得一臉黑黑髒髒。
這孩子總是懷疑自己,羨慕著別人,常常自卑、也因此而覺得孤單。
可是,冰山底層那被愛的渴望一直都在,這個女孩一邊希望別人可以喜歡自己、認可朱芳儀,但弔詭的是,她自己卻不喜歡自己。
一路就這樣哭哭笑笑著長大,目光沒停過在繼續找尋自我,以及自己的價值。
卻沒發現長大的這一路,我已經擁有了好多寶藏與力量。
朱芳儀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她開始喜歡起自己,也喜歡自己的名字。
甚至有一天,她跟崇義老師一起,寫了一整天的「朱芳儀」,而心中充滿感動與欣賞
我喜歡龍飛鳳舞的寫著「朱芳儀」,尤其喜歡小時候寫到哭的那個的「儀」字,因為最後的筆畫結束在一個大大的—-「我」。
我,是一切的根源
我,也是最重要的人。
在被推進教室學習以前,我總是在別人的眼神跟話語裡,找自己的價值
從小到大,各式各樣的數字貼在我們身上
北鼻時期有身高體重、生長曲線
當學生有考試分數、成績名次
長大後有薪資、存款….等等
當了爸媽之後,連小孩的身高體重,小孩成績分數,都跟我的自我價值綁再一起。
各種數字看似量化了「我的價值」,但好像有不是這麼回事
原來,我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
我幫自己打幾分呢?
長大後,爸媽跟我說,朱芳儀這個名子是怎麼來的
他們慎重地去算筆畫、選了一個吉祥的數字
這個名子裡,有我父母滿滿的愛與祝福
我出生,我存在,就是有價值。
崇義老師邀我一起書寫的「內在黑洞」裡,好多關係的困境、人生的黑洞,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崇義老師說了一句我很有感的話:「百分之九十的抗爭,都是我跟我自己的抗爭。」
在書裡,我提問了10個故事,有夫妻關係、與孩子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與朋友的關係、與虛擬世界的關係,當然也有我與自己的關係
崇義老師也運用故事、運用方法回答了我的提問,就像在停電的房間裡找到手電筒,是黑暗裡的光與指引
邀請大家一起來放鬆地看看故事,在這裡找到彼此生命的影子,也找到穿越黑洞的力量。
新書相關資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