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內在黑洞》倒數一天

1天

李崇義/charles lee
芳儀的多重宇宙

親愛的崇義老師:
如果事事都第一個要「覺察自己」,是不是也是一種自責?

————————-

親愛的菜菜子:

首先我想了解,覺察自己與自責是怎麼連上線的?你如果想要自我覺察,你的目標是什麼呢,是想讓自己做出轉變,內在更和諧嗎?

如果覺察讓自己變得開始敏感或是感覺到難受,那像是一種清創的過程。

前一陣子我為了開一瓶真空玻璃罐頭,不小心打翻瓶身導致玻璃劃破了我的手指,搞得鮮血直流,相當狼狽。
我趕緊做了簡易處理然後就包紮傷口,沒想到過了幾天我的傷口開始發膿,隱隱作痛。我只好再度掀開膿包表皮,然後拿著酒精對著傷口清理膿泡,那一刻我的神經緊繃,手指刺辣難耐。

雖然會痛,但我知道這樣才會讓傷口好的更快。

如果你說的覺察像是自責指的是讓自己痛,估計就是這種感覺了。

為何要覺察,那是因為我們知道唯有傷口清創才能好的更快,雖然短時間內會痛,但我們的信念就是為了更好、更和諧的自己。

自責是一種自己傷害自己的內在舉動,無助於我們成長;但覺察帶來的痛楚則是為了帶來一個更健康的心理素質。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活動公告】陳志恆老師工作坊-台北

我們在工作上或私人生活中,時常會有突如其來的情緒,可能是憤怒、懷疑或悲傷,即時在當下很清楚自己有情緒,卻無法在當下對情緒做即時的反應。

常因著情緒怒吼、動手,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事後卻又後悔不已。

我們都希望可以轉化情緒,能夠快速釋放情緒,縮短糾結的時間,轉念之後,冷靜的處理問題。

或者是無論自己憤怒高張或苦悶,都可以慢慢接納與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情緒與感受,對家人亦是如此。

「與情緒溫柔相處」工作坊,志恆老師會運用NLP的技巧,透由頭腦的理解,實際的小組練習,把面對情緒的態度、處理情緒的心法不藏私地傳授給學員。

運用NLP的方式,試著抽離出來看看自己的情緒,察覺身體的不舒服,轉化拋開負面想法。

若能與自己的情緒溫柔相處,在不生氣、不委屈的狀態下更能有效溝通。NLP的方式也能幫助學校老師、家長運用在生活中,引導孩子們看見情緒、轉化情緒。

千萬不要錯過陳志恆老師的精采授課,值得您一同前來學習。

【 課 程 資 訊 】
課程名稱:「與情緒溫柔相處」
日期:2023/12/2 (六) 9:00am ~ 4:15pm
地點:台北市
講師:陳志恆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1202

✓  歡迎三人以上揪團參加同場工作坊,私訊我們享有團報價。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以不變應萬變,發揮“軟棉花”以柔克剛的力量

 
by趙安安Ann


神啊,求你賜我寧靜的心,去接納我所不能改變的。
 
賜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

賜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

——神學家尼布林

1️⃣改變我所能改變的

在正念課程裡,我們學習覺察自己的“自動化導航系統”。當外界的刺激出現時,我們的感官如眼睛、耳朵、鼻子和皮膚等知覺到這些刺激,大腦就會自動開始啟動評估和判斷。這個評估系統會產生相應的想法,並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舉例來說:
 
你今天看到同事臉色不好,沒有跟你打招呼,刺激產生→你的導航系統會立刻開始判斷這件事情的是非好壞→你會開始產生想法“是不是今天早上的報告沒有做好惹惱了他”,或者是“昨天對他講話比較凶惹他生氣了”→這時,你就會產生一些相應的情緒,例如內疚感或焦慮感→情緒落在行為層面上體現為你可能會想去討好他或者避開他等等。

一般人難以覺察這一系列程式,它後續引發的效應快到好似自動化一般,以至於都還不知道那個念頭是什麼,就已經出現身體感覺和情緒變化,直接帶領我們進入行為的“反應(reaction)”,而不是“響應(response)”,所以我們稱之為自動化的導航模式。然而,通過正念的方式,我們可以逐漸地拆解這個過程,捕捉到頭腦中對刺激產生的想法,甚至覺察到想法背後是如何判斷和評估的。
自動化導航系統不是萬能的,它有時也會引導我們做出錯誤的評估。例如你在為同事臉色不好而戰戰兢兢,但同事卻突然向你道歉:“早上我的隱形眼鏡掉了,因此無法看清大家的臉色,沒有回應你們,希望各位多多包涵。”這時你才意識到,原來我的想法評估是錯誤的。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資訊龐雜、人際關係複雜以及各種觀念的存在,我們的自動化導航系統很容易出現扭曲,有如“瞎子摸象”般,每個人只是瞭解到大象的一個部分,導航系統也可能只是接收到事件的局部。當學會分析行為背後的情緒、情緒背後的想法和想法背後的評估系統時,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去覺知它,最終放下它。我們不必盲從導航系統的安排和指揮,而是可以持懷疑態度並進行反駁。
懷疑態度可以為我們打開更多的可能性,避免過於執著其中一點而掉入認知陷阱,更全面地評估我們所面對的情況。
2️⃣如何反抗和改變
現在安安老師帶領大家進行一個練習,專門針對面對困難或逆境時產生的負面想法和情緒。
 
• 請準備一張紙和一支筆。
 
• 接下來,請回想一下,在過去的一周或最近一個月中,你遇到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可以是最近產生的,也可以是在你的生命中長期存在的,而你通常對這個問題持有稍微負面的情緒和反應。
 
• 當這個問題出現時,你通常會有什麼想法?
 
• 除此之外,你更深層次的想法是什麼?也許你從未意識到這些想法,只是在面對困難時立即產生情緒。現在需要分解一下,是什麼樣的想法讓你產生這種情緒,比如“我討厭他”、“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我感到尷尬”或者“這件事情永遠得不到解決”。你可能有很多這樣的想法和情緒背後想要表達的話,請寫下來。
 
• 你的評估系統期望的是什麼?或者是它認為事情應該怎麼樣?所發生的事情很可能違反了你的評估系統的期待,從而激發你的負面情緒。
 
🌤️在跟隨安安老師的引導,我們逐步分析出了自己行為背後的情緒、想法,以及想法背後的評估和期望。接下來,讓我們通過冥想來清理這些拆解出的雜念。請默念你剛才寫下的念頭,並在末尾加上一句“是嗎?”
🧐
是嗎?
 
想像原本的想法如手中的氣球一樣自然地飄走,放下所有期待和應該,就接納自己在清靜的感覺中停留一會兒。當你把身上黏著的這些氣球全部放掉的時候,你逐漸感覺到頭腦變得比較輕鬆、親近。你不需要再用新的想法去取代之前的想法,暫時放下所有的期待和應該,讓自己的心保持在清清靜靜的狀態,只需要安住在平靜的呼吸裡。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從原本的心念中跳脫出來,不被情緒波動所控制,心知所呈現在眼前的世界可能是片面的,我們就能不被自動化導航所左右,真正從逆境中解脫出來。
 
3️⃣接納我所不能改變的
據我父親講述,小時候他喜歡去溪水玩耍。儘管他對那裡很熟悉,但遭遇暗流和漩渦的危險仍然存在。採石或建造房屋的人們會在河裡大量挖掘砂石,坑坑窪窪的河床會形成漩渦和亂流。有一次,他在靠近河中央時,腳被一個暗處的漩渦用力往下拖,整個人幾乎被卷走。一開始我父親非常緊張,但他很快冷靜下來,想起來曾經有大人教過他,不能掙扎抵抗,否則會很快耗盡體力被卷到河底。正確的做法是先放鬆,讓水流帶著你沉浮,同時留意漩渦切邊點的位置,利用離心力巧妙逃脫漩渦。於是他放鬆身體,讓水流帶著他轉動,最終順利脫險。
在太極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同樣會採用類似的思路。太極的推手技巧並不是直接用力去硬扛對手,因為如果對手的力量比我們更強大,那麼我們就會吃虧。相反,我們要順勢圓轉,借用對手的力量來推開他自己。這就是太極推手技巧的精髓所在——借力打力。
 
4️⃣如何接納與臣服?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我能夠在得了非典後奇跡般地康復,我認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服軟”。起初得知自己感染了非典後我很害怕,每天都在一直詰問自己為什麼會是我,心情始終處於低落之中。可是我很快就意識到,面對這個強大的病毒“對手”,一切反抗都是毫無意義的。修讀心理學的我很快就平靜了下來,開始尋找一些“臣服”的方法,主要圍繞兩點:
 
💫第一,不要急於尋找答案和出路。
 
💫第二,不要抗拒你的痛苦。
 
當我實踐了“臣服”的兩點後,我很自然地不再問為什麼,停止了尋找答案的行為,也不再抗拒自己的情緒,坦然接納自己情緒上的難過和身體上的難受。我從怨天尤人與鬱鬱寡歡的狀態中逐漸改變,幾天後慢慢地擁有了能量和力量。心情好轉的我開始行動,決定開始給親朋好友打電話,完成四道——道謝、道歉、道別和道愛。在這個過程中,電話另一頭的愛與關心源源不斷向我傳遞,遙遠地溫暖了獨自身處病房的我。最終,完全“臣服”的我在強大的病魔面前反而漸漸復原,並發生了奇跡般的治癒。
🙏接下來,我們要進行一個冥想練習,將自己化為一團柔軟的棉花,柔軟地接受逆境的挑戰。
 
首先,當想法、情緒或評判湧上心頭時,請默念它們並接受它們的存在。例如,你可能會想:“我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尊重,他的行為真的很過分。”請回應自己:“好的,我知道了。”或者用點頭等動作來表達。
 
接下來,我們要跟隨內心,尋找到內在的自動化導航系統,它包含著更多我們認為的“應該”和“不應該”。默念這些想法後,同樣坦誠地以點頭和對話的形式接受它們。不要急於解決問題,也不要抗拒這些想法、情緒或評判,讓一切自然發生。讓自己沉浸在安靜的氛圍中,接納一切,仿佛置身於一團柔軟的棉花之中。漸漸地,你的想法、情緒和評判變得越來越輕盈,一切都回歸安靜,一切都被允許。
 
當我們面臨一些無法改變的情境和人際關係時,我們常常會感到無力和無助。

這時候放棄所謂的主動權和控制力,置身於被動狀態,可能是一個可行的選擇。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完全放棄自我、放棄追求,而是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可以放下對結果的執著,不再抗拒現實,以更加柔軟的態度去面對和應對。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我們可以減少能量的消耗,降低情緒的波動,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

如果無法反抗,我們的心態可以像一團軟棉花一樣,以不變應萬變,讓“軟棉花”柔韌的力量,達到以柔克剛的效果。

#逆境裡臣服才是最高級的反抗


原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ananteacher
——————————-

【《轉念的力量》讀書會】(線上)–2023/12/5, 12/12, 12/19, 12/26 (二) 7:30pm-9:30pm
講師:尼娜、陳韋蓁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1205


【與情緒溫柔相處】(台北)–2023/12/2(六) 9:00am-4:15pm
講師:陳志恆
【生活在愛中的秘訣】(台北)–2023/12/8(五) ~ 12/10(日) 9:30am-4:15pm (第一天和第二天課後討論最晚至17:30)
講師:陳桂芳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1208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新竹)–2023/12/15(五) ~ 12/17 (日) 9:00am-4:30pm
講師:李崇義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台中)–2024/1/19(五) ~ 1/21(日) 9:00am-4:30pm
講師:李崇義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內在黑洞》倒數二天

2天

李崇義/charles lee
芳儀的多重宇宙

親愛的崇義老師:

可以不跟父母和解嗎?

—————————–

親愛的菜菜子:

你想要與父母和解嗎?

如果你壓根不想,這個議題對你來說就不會是議題,因為它不會影響你。
但你如果想,只是這條道路太難受,那麼我們自然有一些解方。

過去與父母親的糾葛是從何而來相信你最清楚,而從什麼時候開始你有了「和解」的這個念頭呢?當我們有機會探索這個過程,就會看見原來自己在受了這麼多辛苦、委屈、挫折或是悲傷之後仍然不忘記「和解」這個念頭。

先謝謝自己依然嘗試和解的道路,並且允許自己在還沒準備好的時候有所選擇。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內在黑洞》倒數三天

3天


李崇義/charles lee
芳儀的多重宇宙

親愛的崇義老師:
想當一個好的傾聽者,但在傾聽的時候,內在卻滿滿的的煩躁,該怎麼安頓自己呢?

————————-

親愛的菜菜子:

溝通始於傾聽,如果我們急著想要打斷別人或是不讓別人說話,溝通就沒有辦法開始了。
當傾聽的時候如果內在有很多的煩躁,可以想想看這個煩躁感跟什麼有關?是跟對方的抱怨有關嗎?

如果別人在講述快樂的事情你會有煩躁感嗎,如果不會,怎麼是別人在抱怨的就會有煩躁感呢?假設你的前方有兩個無聲畫面,一個是對方講著快樂的事,另一個則是在抱怨,你如果聽不到聲音,這個煩躁感還存在多少?

如果聲音拿掉之後煩躁感就降低了,代表我們腦子裡會因為對方的語言內容進行了負面判斷,導致我們內在煩躁油然而生,這個時候試著在心裡看見這個煩躁的感受,然後承認它、允許它並且接納自己的這個感受。

你如果允許、接納了自己的煩躁,是否回到傾聽上就簡單許多了呢?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內在黑洞》倒數四天

4天

李崇義/charles lee
芳儀的多重宇宙

親愛的崇義老師:

在與父母的關係裡,想做自己,卻又覺得自己不孝而自責,該怎麼兩者兼具呢?

———————————————–

親愛的菜菜子:

小學的時候我經常演講比賽,演講稿裡常常出現詩經小雅蓼莪篇,講的就是父母辛勞而為人子女就當孝順,不應違背父母心意。

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更是把孝順一事上升到了神話的高度,似乎傳統美德裡首要就是孝順為上,其他次之。

我常常想著「孝」道固然優美,但「順」則帶著屈服、強迫,無怪乎很多人被這個傳統的大帽子壓得喘不過氣。

我並不排斥孝順父母,不過在談孝與順之前我們能先談談愛嗎?如果我們對父母親不是發自內心的愛他們,怎麼有辦法做到孝順二字呢?再來說到自責,如果我們常常帶著自責感,這就表示我們連自己都對自己失去了愛呀。

別急著談孝順,先看看如何愛自己,再將我們的能量擴散到長輩吧。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內在黑洞》倒數五天

5天

李崇義/charles lee
芳儀的多重宇宙


親愛的崇義老師:

有種怪癖,是很難接受別人對我好,似乎有人對我好一點,就開始有種愧疚、虧欠感,很想躲起來,該怎麼大方地接受而不愧疚呢?

————————————

親愛的菜菜子:

小的時候你可以擁有別人的關愛嗎?當你得到的比兄弟姐妹還多,你會有罪惡感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想邀請你去看看這個罪惡感怎麼來的。

我之前曾經分享過一個故事,一個中年主管從原本的超理智轉變為討好的姿態,原因是因為他的同父異母哥哥從小就得不到父母親的關愛,而他作為備受疼愛的老二,他對哥哥的失意顯得內疚不已,他恨不得將得到的愛能夠分一點給哥哥。如果你能從過去的經驗找到蛛絲馬跡,我們就有機會重新設定一次。

另外,你曾經真心誠意誇獎過別人嗎?

練習寫下自己的名字然後把這個名字當成你的朋友,接著對他寫下一些讚美之詞,看看從第三角度你可以怎麼欣賞一個人。把這個當作是個起點,同時也允許自己會退縮、挫敗,試試看這會帶來什麼結果。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活動公告】高佳均老師-「阿薩母教養」一日工作坊-台北

【教養:為孩子預備承受失落的韌性】

那日我陪孩子們去排隊,領取寶可夢官方免費贈送的「卡布嗚嗚卡」。

等到櫃終於開始發放卡匣後,我們一路往前挺進。

看著一個個拿到卡匣的孩子們露出開心的笑容。我心裡很忐忑,不知道一會兒我會看見的,會是孩子們燦爛的笑容?還是看見他們極為失落的表情?

最後…我們眼睜睜地看著最後一張卡,被排在我們前面的大哥哥拿走了…。後面的民眾見卡匣發完了,也一哄而散。

兩個孩子雖然失望,但顯然因出門前討論過,兩個孩子沒有就地漰潰。而是淡淡地分別牽上我的左手和右手。

孩子:「媽咪走吧…我們回家吧…」

好不容易我們進了家門,我率先洗好手,一屁股坐下,拍拍沙發:
「來吧,你們洗好手後,過來坐這兒,媽咪抱抱!想哭就哭吧,我知道你們很失望…」
#想哭就哭吧

8歲的燁皺著臉眉朝著我奔來,終於潰堤。
整張臉塞進我的懷裡,燁不再忍耐,而是發出嗚嗚聲,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一直哭……

我撫著燁的頭,輕輕拍他的背。
「媽咪知道你失望,媽咪知道你難過…我在、我在…。」
接著6歲的妞也哭著往我這兒走過來,坐到我的另一邊,趴在我腿上嚎啕地哭了起來。

房子裡的氣氛…低迷得令人難以承受。
我在心裡問自己:「我會自責嗎?」
畢竟,如果再早5分鐘帶孩子們出門,結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然後,我發現我的情緒確實受到影響了:跟著孩子們一起,感到非常失落。
然而,我卻沒有自責。
甚至,我還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

一來我事先跟孩子們討論,讓孩子們知道可能遇到的狀況(排了隊沒拿到),先替孩子們減敏。

二來,我能好好地陪著兩個孩子,就這樣坐在沙發上、讓他們放聲大哭,伴著,也撫著…著實是非常難得也珍貴的經驗。

在他們的一生中,還會遇到很多失落。畢竟生命中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能得到的。

而此刻,我卻有機會陪著他們經歷失落。

願他們能體會到:不論那份難受有多真實、有多痛,他們都會渡過的。

半小時後,孩子們的哭聲減弱了。雖然情緒仍在,但隨著眼淚得以自然的流動,孩子們都舒緩了許多。

我想,拿到贈送的卡匣,是這次出發的目標,但卻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當父母有能力照顧自己,就能夠接住孩子的情緒,不再那麼容易為孩子的惱人哭聲所引爆,而是能夠陪在孩子身邊,與他一起渡過那些煎熬的時刻,並使那些失落不再那麼令人難以承受。

我相信,父母的陪伴與同在,能夠將令孩子失望喪氣的體驗,轉化為灌溉孩子成長的養份。

【阿薩母教養-工作坊】
➤  講師:高佳均
➤  時間:2024/1/20(六) 早上 9:00 ~ 下午4:15
➤  地點:台北市
➤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40120

三人以上團報有優惠,歡迎私訊我們。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內在黑洞》倒數六天

6天

李崇義/charles lee
芳儀的多重宇宙

親愛的崇義老師:

現在的孩子沉迷網路,好像網路那個世界才是現實,該怎麼協助他從虛擬的世界拉回來?

—————————–

親愛的菜菜子:

別說孩子沈迷網路了,連很多大人都無法自拔。

許多遊戲公司專門研究如何使人上癮,這樣才能確保他們的生意源源不絕。但凡我們對某些事物極度有興趣,就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內啡肽這樣的神經傳導物質,讓你不斷地想要再繼續下去。

先別急著阻止孩子離開網路,我們需要了解他們在網路世界裡可以獲得的好處是什麼。例如,很多時候沈迷網路是為了逃避課業,甚至在餐桌上不自主地滑手機純粹就是不想理會大人們「無趣的話題」。

當我們知道他們想要擁有這些好處時,可以想想要怎麼樣才能進入到他們的世界裡,至少彼此之間能夠產生良好的互動連結。

當大人越能與孩子拉近距離,我們自然就會有機會減少他們沈迷的時間。

上癮症狀會促使體內分泌腦內啡,這會使人有「愛」的感覺。現在我們要想想,這個「愛」的感覺可以從大人得到嗎?那才是讓孩子離開「沈迷」的根本之道。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同行者》

S__13279547

by李崇義/Charles Lee

大約七、八年前,我仍在美國矽谷工作的那一段時間可以說是人生轉折的掙扎期,心裡面知道不願意、也無法繼續當前的工作,但卻放不掉眼前的職涯基礎以及賴以為生的經濟來源,導致我心裡常常鬱鬱不樂。
在我父親過世那一年我回台奔喪,聽了崇建的演講後我大感震撼,當時才在我心中萌起放棄在美國事業的念頭。
這一段歷程是我斜槓的契機。
.
然而,回到台灣成立長耳兔後我發現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在生命交叉路口徬徨無措,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前行。
第一次見到芳儀時她剛接觸薩提爾模式,她為了幫助自己在教養路上更順遂所以進到教室參加工作坊,那個時候芳儀不知道的是,原來以教養為名而真正能夠靠近孩子的方法,是一條接近自己的道路。
身為兩個孩子與一群貓咪的媽媽,芳儀那個時候是一個標準的職業婦女,有著穩定的工作,她卻常常排除萬難請假、自掏腰包參與許多的講座與工作坊,為的是前方微亮的光芒,那是穩定與和諧力量的來源。
.
因為芳儀上課次數多了,而長耳兔也需要更多的夥伴加入,於是她就順理成章地成為長耳兔的一員,在我印象中,我們沒有經過面對面的面試,長耳兔也沒有向她要求任何的學歷或是資格證明,按照芳儀自己的說法,她加入長耳兔不是因為她任何的外掛程式、附加價值,而是這個「人」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種價值。
有了芳儀的加持,長耳兔的運營多了一些溫度也日漸穩健,她開始以「高麗菜菜子」的筆名在粉專上分享她自己與孩子互動的小故事,她的文章每每獲得不少按讚共鳴。就我的觀察,芳儀是個溫暖細膩之人,做事圓融親切,凡是在工作坊現場與芳儀互動的學員夥伴們見到她後無不備感安心。
因為芳儀的文字一如她本人帶著一點小幽默與溫馨,我在出版第一本書《冰山對話》時就邀請她幫我寫一些對我的貼身觀察,同時也將她的文字附在書末。在我每次看到她的敘述時總是覺得感動。
.
與芳儀共事這幾年有許多次她與我深談,討論了不少自己與他人的議題。去年某個時候我突然靈感乍現,倘若將我們的對話彙整成一本書,或許可以帶給讀者一些新的啟發,畢竟很多議題許多人都會面臨到,在每個當下也有著擔憂與惶恐。

有些議題我們在工作坊裡常常遇到,像是婆媳問題、重男輕女議題、青少年網路沈迷問題、自我價值感不足等等,我們都做了一些深入的探討。芳儀學習時間相當長,自然熟稔薩提爾模式的對話方式,所以與她討論起來更有一種「學術交流」的深入感。但我希望她在書裡面能夠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幫其他讀者發問。
.
我很感謝芳儀接受我的提議共同書寫《內在黑洞》這一本書,她花了不少時間觀察、收集周遭朋友、學員碰到的課題,隨之將其改寫、更動結構、統整,然後由她在書中化名「高麗菜菜子」向我提出問題。
芳儀丟出來的議題其實很多牽涉到傳統文化、家庭系統、個人內在發展等龐大脈絡,所以每個問題我試圖都運用幾個小節來解釋,更多時候是舉出案例、故事、理論基礎以及應對技巧來回應。
我期待建構一個易懂、易讀、易實踐的「問題vs回覆」書中世界,讓大家讀起來得到共鳴也汲取「實踐後的薩提爾模式」知識。
.
芳儀從學員轉變成長耳兔夥伴,再到與我合作執筆《內在黑洞》一書,她可以說是我學習、工作與創作的同行者,我也希望這次的新書透過「高麗菜菜子」的視角能夠帶來一些新的思考,也讓薩提爾模式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覆蓋在我們的日常裡。

《內在黑洞》一書預計在11/1出版,有興趣的夥伴10/27即可網路預購。這次遠流出版社特別還設計了十張「對話引力圖卡」讓讀者可以時時幫助自己快速提醒、即時重溫。除此之外,預購的夥伴應該也可以收到我與芳儀在扉頁的簽名版。

.
新書相關資訊如下:

【限量親簽版+加贈10款一組對話引力圖卡】
(馬來西亞) 大眾書局:https://bit.ly/3MpLDmO

【一般版+加贈10款一組對話引力圖卡】
【北中南新書分享會】
◢台北場◣
11/4(六)14:30-16:00
何嘉仁・民權店8F演講廳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07號。 本場次須行前報名,電洽02-25922559/線上報名: https://bit.ly/3S1EmNC

◢台中場◣
11/11(六)14:30-15:30
誠品・園道店3F閱讀書區
(台中市西區公益路68號)

◢高雄場◣
12/9(六)14:30-16:30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7樓際會廳
(高雄市前鎮區新光路61號,需行前報名與憑書入場,報名網址:https://bit.ly/3tu7Z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