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工作美學

by 李崇義

很多年以前有個工作坊裡的學習夥伴告訴我,他很糾結不知道要不要去報名某些心靈課程拿取證照,而坊間證照課這麼多,他更是不知道從何下手。

這個學員從以前到現在無役不與,他幾年下來已經上了非常多的課程,比起證照班的學生來說不知多出凡幾,若要談上各家各派的心理學他都能細細分辨哪裡不同,他的應對也相當溫暖得宜,我好奇他怎麼會卡在要不要走完認證課程呢?

我問他,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拿一張證照還是為了要更加深學習?

他摸了摸頭說,其實他也不知道,他心裡總覺得好像有了一個證照就能夠證明自己學習告一段落。
「你有拿過其他證照嗎?」我問。

「有。」他說。
「那有得到你要的證明嗎?」
「似乎沒有。」

看起來,一個人學習是否足夠與外在認定無關,如果無法從內在轉換思維的話就會不斷升起冒牌者症候群的想法:自己永遠不夠、永遠不好。

「那你怎麼還想要拿證照呢?」
學員抿著嘴唇說道:「我要上課的那一家證照好像比較正統。」

.
五星主廚江振誠在《工作美學》一書裡面提到了一個讓我相當有共鳴的比喻。

在法式餐點裡經常看到的煙燻鮭魚總是會搭配著洋蔥、酸豆或有的時候佐上一顆水煮蛋,擺在圓圓大大的白盤子上看起來就相當正式。但沒有人質疑過為什麼要這樣做,很有可能是某個開創性的主廚開發之後,成功定了型流傳至今。到現在,沒有人知道他的想法,也沒有人問為什麼非得如此。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要一直重複?

所謂的正統,會不會也是世俗的一種眼光呢?在江振誠的眼中,一道真正好的料理不是只有食材本身,而是如何透過手藝與創意呈現在所有饕客面前,才能產生價值的差別。一顆蘋果、一顆青花菜與一顆松露擺在你面前,要你全部拿起來啃,松露絕對是最難吃的,又乾、又柴、又沒有什麼滋味,氣味嗆鼻。所以單純迷信「某某食材比較高級」無形當中我們就落入了一種人云亦云的迷思。
.
我在《冰山對話》一書裡面提到我在一家高級餐館用餐時發現桌邊服務員介紹某道料理時說出「31種味道」。那家餐廳就是江振誠主廚打造的RAW餐廳。

在我閱讀Andre江振誠的《工作美學》時我才發現,原來每一道菜都是經過團隊精心打磨,不斷測試與嘗試而來,也難怪我在享用餐點的時候聽到服務員說,當時的主廚為了這道餐點親自品嚐之後發現總共有31種味道,這是一種正念、沈靜、專注的投入才能夠發現的細細品味,如同我們的人生一樣,當我們囫圇吞棗,不經感受就吞嚥入喉,自然體驗不到人生各種的滋味。

Andre說,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存在,決定你是誰。

舉例來說,RAW不管一朵花、一道菜、一盞燈、一首歌,都有存在的原因與意義,每個細節都是為了創造一次獨一無二的體驗所準備,沒有任何多餘或華而不實的東西。
這同樣是一種人生定位。當我們殫精竭慮的在為了夢想或是目標打拼的時候,很多時候會忽略了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那些細節其實主導了人生愉悅、熱情、積極向上的揚升狀態。
認識自己,作品才有靈魂。無奈的是很多人連自己都不認識,遑論對工作輸出能夠產生高度的認可。
.
當我聽到「正統」二字的時候,通常我會不由得好奇這個觀點是怎麼來的。許多人在學習的時候也會拘泥於這兩個字而不知該如何是好,更有不少學習者會自居正統,然後貶低其他的學習者。

有沒有人好奇過,正統是誰定義的呢?

Andre在書中談到「對我而言,沒有永遠不能夠動搖的架構。所謂標準是可以打破和改善的。」

Andre提到一個例子,他20多歲時曾經造訪法國著名的香檳區,參觀最好的酒莊。一路上他滿心期待,侍酒師從冰筒裡拿出冰鎮過「透心涼」的香檳,倒進每個人的酒杯中,仔細品聞香氣,欣賞氣泡緩慢而優雅的冒上來,然後輕輕啜飲一口。

結果,酒莊主人打碎了這個畫面,他拿起一瓶香檳,沒有冰鎮,也沒有細密氣泡,只是一瓶「赤裸裸」的香檳。
這支全法國最好的香檳就這樣沒有冰、沒有泡,一口一口注入眾人喉嚨。結果Andre驚訝的是,沒有氣泡、溫度的幫襯,這瓶香檳依舊展現優異的本色,非常好喝。

酒莊主人說:「你們覺得冰鎮、冒泡這條規則怎麼來的?」因為品質不夠好的香檳只能搖著玻璃杯的泡泡,冰冰的喝,香氣還沒出來,就不會顯漏破綻。

原來我們常常受到心理操弄而不自知。所謂的「正統」很多時候不過是眾人盲從之下的操控概念。
我們要捫心自問,我們是否能夠有這樣的勇氣做出突破、冒險、打破常規?如果不行,我們要如何展現個人的獨特與不追隨他人的美?
.
「真正的美學在不斷的追求與嘗試,而不是在舒適圈裡忘了進步,最終讓成功變質為一種停滯不前的美麗陷阱。然而,要跳脫舒適圈,嘗試其他新的可能,就要有接受失敗的準備。」
「創作本身帶有變數,一旦你決定創新,就像把自己放在危險的邊緣,但這也是創作最刺激、最好玩的地方。」
我在閱讀Andre《工作美學》時頻頻點頭稱是,也符合了我很多在職場上工作的心境。一向不喜歡墨守成規的我就連帶領長耳兔師資培訓成員時也把重心平衡的放在教學、品牌經營、打造獨特性、為自己冒險體驗等細節上,一如Andre在很多場合裡談的很多不是料理本身,而是品牌設定、商業模式、財務計算、美學設計、社會責任等議題。

這不代表我們每一件事都要專精,但要能夠親身去經驗這樣的過程才能夠體會所有事情的呈現都不是只有我們眼前的那一道菜那麼簡單,而是背後代表了每一個環節的付出與努力。
.
《工作美學》談的不僅僅是工作態度,更是一種人生哲理。從Andre談到的七家各自獨領風騷的新創餐廳就能明白,「美」不是一種刻意,而是一種生活,是Passion(熱情)、Patience(耐心)、Persistence(毅力)結合之下的極致表現。

你會發現,成為一位米其林廚師不是人生的目標,成為一位樂在其中、充滿熱情的廚師才是。

————————————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高雄)–2023/10/20(五) ~ 10/22 (日) 9:00am-4:30pm
講師:李崇義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1020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台北)–2023/11/17(五) ~ 11/19 (日) 9:00am-4:30pm
講師:李崇義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1117


【遇見生命力 築出心家園-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中)–2023/10/28(六) ~ 10/29(日) 9:00am-4:15pm
講師:謝欣惠
【從覺察到放鬆-自我照顧與提升人際關係工作坊】(台中)–2023/11/4(六) ~ 11/5(日) 9:00am-4:15pm
講師:胡展誥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1104


【與情緒溫柔相處】(台北)–2023/12/2(六) 9:00am-4:15pm
講師:陳志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