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周夏橘(逸儒)
課程中,欣惠老師溫柔的引導著:
……是哪些特質或者資源,一路陪伴著你走到現在?
你對它們的熟悉有幾分?接納有幾分?……
……沒有關係,那都是你……
吸氣、吐氣,我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臟的跳動,有一股頑強,帶點倔強的能量湧現,我形容這個特質為「不想放棄」。拿著麥克風,我堅定的看著老師的眼睛,像是宣告一般對著老師與夥伴們說:
「無論是困難也好,自我探索也好,尋找價值感也好,我都還不想放棄!」
之前上過幾次薩提爾工作坊,看著老師在台前對擔任案主的學員進行家庭雕塑,深入冰山底層,引導學員與小時候的自己或者家人對話。這個過程常常讓我非常的不自在,一種尷尬的感覺從腳底向上蔓延到頭頂,我坐立不安,為台上學員的反應捏把冷汗,很想從教室逃走。
不過,台上的學員並未流露出絲毫尷尬的神情,只見他沉浸在當下的情境中,投入在那個感受裡,允許眼淚不斷落下。我才意識到,尷尬與抗拒是我的,是我還沒有準備好去經歷家庭雕塑的過程。我感覺從胸口到鼻腔都很悶很悶,好像是一團混雜著害怕、生氣、難過、悲傷、孤單又無助的氣流,逐漸要將我滅頂……
一直以來,「我不夠好」、「優秀才能被愛」、「必須符合期待」像是難解的結一樣繫在我的生命裡。從小時候的品行操守、課業表現、體育、美術、音樂,到青少年時期的外貌、身材、個性、才華,再到成年以後的學歷、工作、薪水、成就、名聲等等,我總是用盡全力在奔跑追逐,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符合眾人的期待,因為那樣,我才能獲得肯定與讚美,我才有可能被愛。
然而,真實的世界總會告訴我,有些結果不是用盡全力就能達到,有的人不是我對他好,他就會同樣回應。我還無法接納失落的自己,所以那分巨大的失落,有時候化成生氣;有時候化成悲傷;有時候化成煩躁、焦慮、挫折;也有時候化成孤單,散落在我的四肢百骸間,終於壓垮了我……
過去每次問自己:「我可以做得不好嗎?」、「我可以失敗嗎?」、「我可以不被喜歡嗎?」眼淚就會自動掉下來,心裡的答案都是:「不可以!」雖然,我很想願意,但是依舊無法允許跟接納,只好暫時停留在那裡,嘗試去接納還不能接納的自己。
這次參加工作坊,上課前我仍然在緊張、抗拒著課程中的家庭雕塑、原生家庭圖與生命紀事圖的進行;但是欣惠老師好像有一種讓人信任、放鬆下來的魔力,她溫柔接納的神情與氣場,一點一點卸下我的防備。她願意等待,耐心的聽每一位學員訴說獨特的生命故事。
我第一次成功與小時候的自己對話,也重新看見了那麼多屬於我的特質:害羞、單純、細膩、溫柔、倔強、討好、自責、努力、認真、勇敢……即使生命裡難解的結仍未解開,但我總是直面困難,總是那麼勇敢、努力、不放棄的走到現在了。這樣的我,值得我去欣賞,值得我去愛。
下課前,老師問大家,如果為你的生命歷程選一首主題曲,哪首歌會在你心裡響起呢?
回家的路上,《灌籃高手》的片尾曲〈直到世界的盡頭〉(世界が終わるまでは)自然的在我心裡浮現:
世界が終わるまでは
離れることもない
直到世界的盡頭
也不願與你分離
……
……
そして人は形(こたえ)を求めて
かけがえのない何かを失う
人們總是尋找著有形的答案
卻失去了無比珍貴的事物
……
……
是啊!是啊!那些珍貴的寶藏,一直都存在於我的生命裡,我們就這樣走下去,直到世界的盡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