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林育靖
在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訓練期間,有學長創立自然醫學診所,在那兒我體驗了花精、整脊、營養補給、身體功法,並學習手足反射區按摩、看見家族排列治療的奇妙。2006年返鄉後,至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進修,班上高手雲集,除了醫、藥、護專業外,尚有斷食療法老師、整復師、芳療師、「大愛手」推廣者……互相切磋,獲益頗多。
我的碩士論文主題是「安寧病房醫護人員對病患使用輔助與另類療法的態度」,這一直是我關心的議題:醫師治療病患的過程中,如何面對他們關於輔助或另類療法的提問?當醫師的態度愈開放,病人便愈願意向醫師諮詢──然而我也擔心,我可以給他們最正確的答覆嗎?
我想起在安寧病房照顧過的一位病人,家屬向我問起國外研發的「三丸疫苗」,一劑數萬,號稱對癌症有療效,也不知道要打幾劑,而病人的癌症已擴散全身;我想起另一個病人的年輕兒子,在家讓父親嘗試偏方,結果嘔到連膽汁都吐出來,奄奄一息被送進醫院,他央求我們讓他父親在病房裡再試一次,我當然絕不同意,兒子說這方藥一定會吐,爸爸要是熬得過三次,就會好起來……說著說著就哭了;也有病人──在我看來大概只餘數週生命,最後結果亦是如此──撐著虛弱的身軀,幾度驅車遠拜名醫,成千上萬元的買水、買氣;也有朋友的父親在癌症過世前不久,都還每個月飛往中國尋求治療……。這些都是我心裡有答案的,但我的答案,是他們要的嗎?
其他還有很多,我心裡沒有標準答案:維他命的補充原則及廠牌、飲食型態的優劣、五花八門植物萃取物的效用……各有其研究實證,卻又眾說紛紜因人而異。即使是主流西醫的治療原則,數十年間也經歷了轉折與變革,昨日之是今日之非,總令我惶惑。
直到去年參加李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工作坊,開啟了內在冰山探索之路,學習用豐富的眼光看世界,每一天都有細微卻深切的領會。再度面對病人或家屬諸如此類的提問,我開始不糾結在療法「正確不正確」,而是從感受、觀點、期待,一步步走向渴望。每個人都希望更好,但可以有各自定義的「好」。
於是我想好好聽他們說話,因為每一個人都值得被溫柔對待。
— 「與情緒溫柔相處」-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617「《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從覺察到放鬆-自我照顧與提升 / 人際關係工作坊」-台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a「《冰山對話》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4「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14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圖.林信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