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活動公告】好書導讀《教出有勇氣與行動力的孩子》(線上免費)

By   林桂安

爸比才剛放下蜂蜜罐,下一秒,孩子就立刻拿起,伸出舌頭,一舔!

我嚇了一跳:「燁燁!!!你在幹麻??!!」

“我的天啊!有夠噁心的!”

這是我心裡第一個冒出來的OS!
意識到自己的反應有點激動
我先深吸了一口氣
再次把場面交還給神隊友。

爸比以不帶有情緒的語氣和孩子談了幾句,
接著燁取下瓶蓋,往櫥房移動。

在燁離開我視線時,我開始思考,若是在自己家中,面對孩子這樣的舉動,我肯定會平淡以應。
怎麼在婆家,我就變得如此敏感呢?

我發現是因為所有家族親友都在的關係,在疫情依然的氛圍下,叔伯妯娌的大孩小孩嬰幼兒們全都聚在一起,有咳嗽的、流鼻涕的、也有打噴嚏的,我不介意吃到燁的口水,不代表我能放任自家孩子,把他微感冒的口水傳播出去,因而我才對自己孩子的行為特別在意。

重整了自己,我帶著澄澈清明的心,重次看見腦袋裡對燁行為的觀點
“噁心!”

我想起書上這句:
「當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有比較合宜的觀點時,在父母效能上便會有很大的改善。」

當我的心智對孩子有評價、我就很難在互動上與孩子連結、也很難引導孩子在這個經驗中得到正向體驗。孩子擔心被大人責罵評價的不安害怕情緒,會讓孩子忙著為自己解釋和辯護。

我靜下心來試著看見孩子行為背後可能的正向動機。
也許孩子太渴望那一滴美味的蜂蜜,也許是孩子捨不得浪費。

好吧,在拿掉焦慮和擔心的放大鏡後,

它真的只是一個孩子因經驗不足而犯的微小失誤。

而大人的回應和態度,將決定這個事件:
會變成一個讓孩子感覺自己很糟的經驗?或是一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包容,並從錯誤經驗中學習的機會。

燁將蓋子擦淨蓋上後不久,我的情緒也散去了。

於是我回饋給孩子
「燁,剛才你舔了瓶蓋旁滴下來的蜂蜜,不過後來我也看到你馬上就去洗瓶蓋了,是嗎?」
『對,而且我有擦乾,這樣裡面的蜂蜜才不會碰到水、整罐壞掉。』
「哇,所以你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呢,而且也有注意要把水擦乾啊!」
『嗯啊~』燁看著我點點頭微微地笑
「那你覺得這樣的自己…怎麼樣?」
『我覺得我有負責任,我覺得自己很棒!』

感謝神隊友爸爸,引導孩子以行動去面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讓孩子從生活經驗中增加自我效能感。

我與孩子後續的對話,連結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也有助於提升孩子日後再遇到錯難或挫敗時,願意面對的勇氣。

越來越多親職專業工作者在多年的務實經驗後都指出,要解決孩子在團體中適應不良、情緒障礙、或諸多問題行為的根本之道,正是:親職知能的家庭。

家庭是一個孩子發展的根基。
父母,則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願自己在日常中持續當個阿薩母,透過覺察、調整、放開自己的恐懼和焦慮,拉起與孩子的連結,增加彼此的勇氣、合作、與行動力!

邀請你4/18(二)上線與我們一起來聊一聊這本《教出有勇氣與行動力的孩子》。
在養兒育女的辛苦經驗中,我們可以同時也享受著為人父母獨有的幸福和喜悅。

課程免費,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 《教出有勇氣與行動力的孩子》好書導讀(線上免費)
▴ 課程日期:2023年4月18日(二)  早上10:30~11:30 am 
▴ 講師群:高佳均、林桂安
▴ 地點:線上(Google Meet)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418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