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嶄新的一年,不再只是舊年的重複

315867450_5869731536474419_121789875247623536_n

by 林涵蓁

2022以李崇建老師工作坊起始,像是第二次誕生,期間還參與了幾次對話練習以及陳桂芳老師工作坊。這是情緒豐富但又是眼淚甚多的一年,但不是只有難過也有感動。2022最後,也以李崇建老師工作坊為結尾。

記得一月份參加工作坊的最後一天,阿建老師建議每年上一次就可以了,因為基本流程、架構是不變的,變的是每次課程中的人。他珍惜金錢與時間,所以不建議一年之內重複上他的同樣課程。他說:「沒有進入自我內在,對話這項工具學起來就沒有用。我們如何接納在對話中的內在衝擊?而內在引擎要改變,才有辦法平穩的應對外在。」

我心中下了一個決定,如同工作坊的名稱,在生活中學習與實踐,一年後再去參加老師工作坊。

這一年的過程,並不是靠著我的努力與認真,成長與療癒、關係的和諧就會一飛衝天。在上完課,感官更加打開後,面對更多的是感受中的衝擊,然而,我也一步一步與自己更靠進。從卡住的對話中摸索自己、從情緒高張的互動中學習暫停、從波濤的情緒中學習呼吸與靜心、從挫折中學會看到自己做好的地方與減少自責、也看見自己慣性的改變所帶來對方回應的轉變。

同時,也覺察到自己陷入誤區:將薩提爾模式變成一種框架,要求自己也期許他人。

然而,所見即所得,任何覺察都帶來選擇與改變。

阿建老師曾在《教室裡的縱深對話》的影片說過:「覺察以後一般人都是會後悔:『啊,我怎麼這樣』、『啊,我怎麼那樣』,內在宇宙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正是來自於你的愧疚、後悔、自責。不!跟自己說:『喔,我看到了,真開心!』,所以覺察之後,不是進入一個系統性的陷阱,可以『噢,我剛這樣了,可以想想如何改變』。」

我成長於重男輕女的家庭,出生三個月便被外婆帶去嘉義,養到7歲才回台北,開始與父母、兩個姊姊與弟弟一起生活,家庭經濟的沒落與生活上的壓力,讓父母時常沉迷於賭博,也經常爭執,對孩子疏於管教與關心。從小在身邊養的孩子尚還如此,更別說我這個跟父母「不熟」的孩子了,我的資源更少。

因為這樣的成長背景,我跟父母的關係疏離,手足不親,心中累積了許多悲傷、憤怒與孤獨。在我逐漸長大也更有自我意識後,與父母的衝突不斷。經由這幾年的閱讀、書寫與學習,才有些調整。

然而,真正的轉變,還是上完阿建老師的課。從工作坊的體驗與生活練習中,更能覺察自己的慣性、看見他人應對背後的真正渴望、真心的正向回應,在有意識地調整自己一陣子後,我發現家人也有點不同了。

四月中旬發生了一件事。

一天晚上,我爸敲我房間的門,小聲說叫我去他房間,他有東西要給我。我去了他房間,他立刻把房間門給闔上,似乎在掩人耳目。

他拉開衣櫃拿出一疊用熨斗燙平後以橡皮筋捆的百鈔,然後遞給我,說這個給我花。

我呆掉。認知中這是我爸絕對不會做的事。

小時候爸爸有賭癮且愛揮霍,曾抵押房子和保單借款、預借現金等債務。有段時間家裡過得很拮据,記得讀國中時我跟他要150元去游泳池門票,他帶著歉意表情對我說,他沒有錢──我爸。

那個曾經跟我與手足要零用錢的爸爸,曾經認為子女拿錢給父母天經地義,不覺得自己當父親這個角色有什麼不恰當──我爸。

如今,我爸居然拿錢給我?

我不安地再三婉拒,他仍執意給我。我心情複雜地收下這筆錢。

回房間後,我把那疊百鈔收到櫃子中。我仍然覺得很是驚訝。太不可思議了,我實在做夢也想不到他會這麼做。

一直以來,我從來不是他疼愛的孩子,也經常感覺他把生氣發洩在我身上。所以,我曾憤怒想跟他斷絕關係,從此不姓林,或是希望他腦中風後從此長眠。而我每次過年給他的紅包,都是最低額度的。

可是,他如今給我零用錢,這是一種愛的表現嗎?畢竟對那一輩的人而言,錢就是安全感,如今他居然願意把一些些安全感分享給我?

我入睡前,依然感到不可置信。

這是夢嗎?

我打開櫃子,那疊百鈔擱在那裡,它告訴我不是夢喔!

躺在床上的我,環顧自己的房間,發現自己其實擁有很多,或許比頭腦知道的還要多,無論是內在還是物質,其實我是那麼的平安和幸福,一股豐盛感蔓延開來。

不要忘記這一刻。

如果未來又有強風吹來,不要忘記這一刻,能支撐我的幸福。

兩天後,在一個普通不行的日子,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沒來由覺得幸福,頰上留著感動的眼淚。

2022年年底,我又再次參加了阿建老師的工作坊,

老師第二天回家功課如同上一次,一樣是:對一個人好奇5分鐘。


我直覺想到爸爸,雖然這是一份功課,但也出於我的真心。

他給我的那疊百鈔零用錢,我猜想是因為我家務做得勤的獎勵,雖心裡有感動,但我不曾表示過什麼。加上年底到了,我回顧這一年發生的事,決定要好好向爸爸表達感謝與溫暖,然後再帶到好奇,詢問他當時的起心動念。

我特別選在爸爸睡前的二十分鐘,那是可以與一對一談話的時機。我先是邀請他,說我有話想跟他聊,他同意便坐下了。

「爸,你還記得差不多在今年四月份時,你給我一疊百鈔,約一萬元當零用錢嗎?」

他認真聽著,點頭「對啊,我記得。」

「爸,有些話我一直沒跟你說,雖然這麼說很彆扭,但我很謝謝你給我零用錢,我很感動,也覺得溫暖。」

他沉默。我猜他可能不知道要回我什麼。


我:「你聽我這樣講,感覺怎麼樣?」

「ㄟ…..」

我停頓了幾秒,他還是沒回話。我爸曾經腦中風過傷及語言那部分的腦神經,所以不擅表達。

「是覺得無聊、奇怪、生氣、開心,還是?」

「…還不錯啦!」

「爸,我很好奇,那時候你怎麼會突然想給我零用錢?」

「你記不記得?大概是你高職畢業嗎…..還是大學?」

「我沒有念大學,我只有念二專。」

「對,應該是那個時候,我身上沒什麼錢,你高職畢業時還想繼續讀,我叫你不要念了…」

聽到這,我眼眶濕了。

我爸斷斷續續地說:「那時候我沒什麼錢。可是,像弟弟念大學四年我都有給他繳學費、給他零用錢,你二姊高職出事時我也給了他一筆錢。唯獨你,你從你阿嬤那裡回來,我沒給你什麼,你準備念二專時,我想讓你不要念了,你說可以辦理助學貸款,我還記得是我跟你媽騎摩托車一起去銀行辦的,你念二專時也是自己去打工,沒有給你錢…..」

我沒想到他回答我的話,遠超乎我的預設,雖然我才是詢問陪伴的那個人,但我聽到這裡已哭。想到過去的自己,我依然覺得心疼,而現在也有淡然的幸福,原來爸爸有放在心上。

「所以,爸,你是因為這樣才給我零用錢的嗎?」

「嘿~….你現在有需要嗎?我再拿一疊給你…」

我笑了「不用啦。給我零用錢不是因為我會整理家務喔?我原本以為是這樣。」

「不是啦~」

給我零用錢跟我功能性無關,真是甚感欣慰。「……這算是對我懷有份愧疚嗎?」

他停頓,緩緩點頭。

過去,我內心渴望父母跟我認錯道歉。這一兩年我感覺不再需要他們的歉意釋放我的悲傷、憤怒時,我卻擁有了。
後來媽媽帶狗散步回來,見我們在客廳聊著,她也加入了我們,聊阿嬤與死亡、新聞時事。

我們三人都坐在客廳中,我感覺氣氛溫馨祥和。

直到12:07,我想到明早要上課,預計7點就要起床,應該要去睡了。

從前都是默默離開,這一次我交代說:「我要先去睡了。」沒想到爸媽也跟著關掉電視,各自回房。我躺在床上,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多想了,其實平常我爸12點前就入寢,而我媽遛完狗就回房看網路小說。他們也是喜歡這樣氛圍的吧?

我大概永遠不會忘記2022的年底,既是悲傷又是美好的時日。

而2023也會帶來新的考驗與修行,我希望能夠時時刻刻覺察自己,還能夠隨遇而安。因為那個「安」,說起來簡單,能真正體驗到卻不易。

我不同往年設定一項項的目標,因為我知道自己努力認真的特質,總會學習成長的。無論是什麼。


🥕 「在愛中成長-薩提爾模式」-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210a

🥕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新竹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210

🥕 「冰山敲敲話」-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222

🥕「《非暴力溝通》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202

🥕「在家庭與人際關係中找到自在的位置」-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311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  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私訊長耳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