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活動公告】薩提爾模式工具介紹與運用工作坊

你是否常常感到自己被情緒和想法牽著鼻子走?
你是否想要更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發掘自己的潛力和資源?
如果是,那麼這門課程就是為你而設計的。

薩提爾模式是一種心理學工具,通過探索自己與原生家庭的影響,幫助我們發掘內在的資源,感受到自己的豐富與提升自我價值感。在這門課程中,你將學習如何使用薩提爾模式工具,並通過練習運用這些工具,更好地探索自我。

本課程特色:
✔️ 學習如何使用5個薩提爾模式工具,並掌握其基本原理。
✔️ 通過練習和分享,探索自己的生命資源。
✔️ 發現並探索自己,感受自己的豐盛、並提升自我價值。
✔️ 以終為始,描繪心之所欲,一步步達成你的嚮往。
✔️ 實體與線上學習方式,讓你更有效率學習。

【 薩提爾模式工具介紹與運用工作坊-自我探索與發展內在資源 】
➤ 講師:溫絮如、小丸子
➤ 時間:時間:2023年 8/26(六)早上9:00-4:15pm、  9/4(三)晚上7:00-10:00pm、 9/11(三)晚上7:00-10:00pm
➤ 地點: 台北市  &  線上
➤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826

三人以上團報有優惠,歡迎私訊我們了解詳情。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活動預告】薩提爾模式工具介紹與運用工作坊

小魚用盡全力想要往前游

遇見它的老魚問它:小魚,你要遊去哪裡?

小魚說:我們現在住的地方太小了,我想要遊去大海裡。

老魚笑了笑,說:我們不是一直都在海裡嗎?

……

那些很常被我們忽略的每一個當下

不正是我們這趟人生旅程的目的和意義嗎?

讓我們透過探索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幫助我們看見自己內在的資源,感受到自己的豐富與提升自我價值感。在這門課程中,你將學習如何使用薩提爾模式工具,並通過練習運用這些工具,更好地探索自我。

為了能讓大家接觸到更多不同的工具,長耳兔邀請小丸子老師、溫絮如老師以一天實體課程+二次線上課程的方式介紹

天氣報告
互動要素
家庭年表
影響論
家庭圖

這些工具不但相當實用,也深化了每個人自我整合的能力。

小丸子老師簡介:

漂泊
這應該是我前半生的生活縮影了。

印象中因為求學、父母親工作轉換,自幼就一直在各城市間搬遷。出國工作後每隔幾年回老家看望爸媽,我們家的住所就又換了一處。

當生活的常態如此,在我的心中也慢慢形成一種“大樹沒有根”的失落感;而我並不知道,這或許是我內心最深處的渴望。

年近不惑,接觸了薩提爾,在和自己靠近的歷程中,也更靠近了我的爸媽,靠近了那個一直在漂泊的自己;所幸的是,這次我有帶她回家。

願在成長的路上,我們都可以成為那個眼中有光、嘴角有笑、心中有愛的自己。

目前為跨國企業人資長並為長耳兔師資培訓結業講師。

溫絮如老師簡介:

NLPU(神經語言學)高階執行師認證。

嗨,我是絮如, 現在在一家跨國上市公司擔任高階主管、大學EMBA專技副教授, 曾任人資長也在外商工作過。2018年開始踏上薩提爾的學習旅程並投入NLP(神經語言學)、生命密碼的鑽研。

希望藉由分享探索自己生命的過程與經驗, 協助人們看到自己的價值。也期待自己二十多年來的職場經驗, 扮演生命教練, 協助更多人創造自己的劇本,活出自己的力量。

本課程特色:
✔️ 學習如何使用5個薩提爾模式工具,並掌握其基本原理。
✔️ 通過練習和分享,探索自己的生命資源。
✔️ 發現並探索自己,感受自己的豐盛、並提升自我價值。
✔️ 以終為始,描繪心之所欲,一步步達成你的嚮往。
✔️ 實體與線上學習方式,讓你更有效率學習。

【 薩提爾模式工具介紹與運用-自我探索與發展內在資源 】
➤ 講師:溫絮如、小丸子
➤ 時間:2023年 8/26(六)早上9:00-4:15pm、  9/4(三)晚上7:00-10:00pm、 9/11(三)晚上7:00-10:00pm
➤ 地點:實體 & 線上

[詳細報名信息與連結將於明日粉絲頁公告]
*長耳兔的票券,委由Accupass活動通購票平台辦理售票,想報名的朋友可以提前至Accupass活動通註冊帳號,以利後續訂票活動。

Accupass網址:www.accupass.com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活動公告】好書導讀《我可能錯了》(線上免費)

執著的認定自己早就知道了,又怎麼會看到新事物呢?

男生:最近我看到一部韓劇很好看,很有深度,黑色榮耀⋯⋯

(正準備繼續說,但被打斷了)

女孩:我知道,我知道,他就是在說一個女生小時候⋯, 後來報復⋯,敍述完一整個劇情。

男生:(心想你很厲害,都給你說)知道我要說什麼嗎?
女孩:要跟我說劇情和心得啊!
男生:哦!(轉身離開)

如何專注聆聽,如何在已知的狀態下,只聽不說呢?也許在上面的故事中,男孩只想告訴女孩另一個面向。

當我們以過去的經驗和所學,以為已完全了解,不願意或不接受新的觀點/發現,可能因而錯過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同時也錯過了與他人連結的機會。

知識對自己所知的一切感到驕傲。智慧在自己不知道的一切面前謙虛。

歡迎大家6/13 晚上八點
請準時鎖定「我可能錯了!」好書導讀

【好書導讀- 《我可能錯了》】 
講 師:陳韋蓁、林秀玲、尼娜
時 間:2023/6/13   (二)    晚上8:00-9:00pm
地 點: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613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自己能夠理解自己,是最深刻的相遇。

By  陳雪如

「小孩在家會對你亂發脾氣的舉手?」

我在對家長做親職講座時,很常問家長這個問題。

至少有1/3到1/2的家長,會默默把手舉起來。

「恭喜!」我說。家長們面面相覷。

家長1:「恭喜甚麼!我為他付出這麼多,結果他對我最壞!」

家長2:「我小孩超假,對外溫和有禮,在家像小霸王,別人稱讚我家孩子,我都跟大家說不要被他騙,他超會演戲!」

「大大的恭喜!」我又說了一次。

小孩在家,會對父母亂發脾氣,一來,代表跟父母關係夠穩固。父母提供孩子足夠安全感,孩子知道,在父母面前,不用戴上面具,也不用時時表現好,偶而任性、失控,也會安穩地,被父母接住。

但父母接納孩子情緒,並不代表孩子對父母不禮貌的行為是正確的。這兩件事要分開來談。孩子確實需要學習用適切的方法,對父母展現情緒。

只是,孩子願意對父母展現負面情緒這點本身,是值得被肯定的。

我遇過好多青春期的孩子,在學校戴著面具、在家裡對父母,也戴著面具。他是個好學生、好孩子,跟同學父母關係和睦,內在卻非常孤單寂寞,孩子覺得沒人願意接納真正的自己,也好怕顯露真正的自己,會嚇跑大家。

無論是學齡前的孩子、或是國小、國高中階段的孩子,他們其實花了很多心力,在努力適應 #社會化。

孩子在適應團體生活的過程中,會焦慮、會有情緒。

有些孩子會用咬手、拔頭髮、撞牆等傷害自己的方式舒緩焦慮。

他們拼命忍住情緒,因為他們其實知道,亂把脾氣對老師同學發出來是不對的。

孩子累積了一整天,回到家中,疲倦的孩子,自制力已下降到最低點,加上在眼前的,是很有安全感的家人,孩子容易變回 #原始人 狀態、變回缺乏理性的 #小野獸 狀態。

這時候,千萬別 #評價 孩子。

「你好不可愛!」
「你好歡(台語)!」
「你怎麼這麼壞!是小惡魔!」

這些評價性的話語,不只會加深孩子的負面情緒,同時,也會壓抑情緒。

無處可安放的情緒,終有壓抑不住的一天,情緒猛獸爆發出來,傷了老師同學父母,也傷了孩子自己。

當孩子對我們亂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可以用 #關心取代責罵,#針對孩子的情緒做回應,#但同時也告知孩子我們的界線

例如:「我不喜歡你對我大吼。但我也知道,如果沒事,你不會這樣失控的說話。寶貝,你還好嗎?是不是發生甚麼事情了?我很願意聽你說。」

放下手上的事,專注地看著孩子、等待孩子。讓孩子感覺,他是你好重要的人。

如果孩子願意說,不但能增加親子間的親密感,孩子也能覺得被支持、理解跟陪伴。更重要的是,那些無以名狀的情緒,能夠透過言語,被表達、抒發出來。

除了在不相干的事情亂發脾氣之外,孩子學到,原來,也可以用好好說的方式,梳理自己情緒。

如果孩子不願意跟我們分享他發生甚麼事情,也沒關係。

孩子大了,本來就會想保有一點隱私,我們可以給孩子這樣的空間。

當我們反映孩子的狀態,詢問孩子是不是發生甚麼事情,所以才亂發脾氣,此時,我們如同一面鏡子,沒有評價的,映射出孩子的狀態。

孩子會進而看見自己的狀態。開始有機會 #停下來。 而不是繼續把脾氣發洩在父母身上。

當孩子 #停下來。孩子才有機會,把眼光從埋怨他人的外在,轉回自己內在,接觸自己,溫柔地了解自己 #到底怎麼了。#自己的憤怒,#背後的受傷是甚麼。

自己能夠理解自己,是最深刻的相遇。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

🥕 「遇見生命力 築出心家園-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8

🥕「《冰山對話》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4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14

🥕「《非暴力溝通》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810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看見冰山的結構

天安老師清晰的文字邏輯展現了薩提爾的概念,讓身為超理智的兔編容易理解。
目前老師明年,暫定休息。
你想從文字中體驗生命力?
請把握今年僅有的學習機會  ❥

By  張天安

學習薩提爾模式一陣子的朋友,在探索自己的內在歷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冰山」隱喻時,常會在過程中失去方向感而不知所措。若能對於冰山的結構有更深入的了解,將會形成一個參考的地圖,在探索和轉化的歷程中更清楚前進的方向。

在我自己運用冰山的過程中,逐漸地感覺到,將冰山分成三個層面去看,會有助於我們更加理解薩提爾模式內在歷程的架構。

【可見的與不可見】

首先,更清楚的意識到冰山「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的兩部分(如圖所示,水面/曲折線是兩者的分界線)。我們常常糾結於可見的行為,卻忽略了不可見的部分,其實它才是促使行為發生的原因。

我們習慣聚焦在「可見的」、「眼見為憑」的事物上,也經常用這樣的方式評價他人。例如,父母和老師常常以孩子的行為表現為主要依據,如學業成績、守規矩、聽話…等。這些表現可以被看見,而對於人內心複雜的狀態,例如情緒上的痛苦、疑惑和否定,以及真正想要的願望,很容易被忽略。這些「看不見」的部分是生命的重要元素,但我們卻不知該如何理解它們,因為自己也是在這樣被忽略的情況下長大的。

於是我們更容易被「結果」所吸引,因為它可以被看見,可以產生被看見的影響力(獎賞、升級、錄取等)。這樣的主流價值盛行千年不墜,歷史上「成王敗寇」的評價是很典型的例子。

常在課程中聽到參與者的一些領悟:一輩子努力工作賺錢、追求成就,沒太多時間觀照自己內在需求,也就更容易忽略家人和孩子的內心需要,甚至要求他們也如此用功讀書、努力做事,等到功成名就之時,卻發現家人關係日漸疏離,內心也感到空虛,不知一生辛勞所為何來。

人面對世界的確必須採取行動,而「行為」是人主動求生存的必要途徑,也是內在力量/生命力的展現。只是,若只注重求生存而忽略了心理/精神層面,那麼生存的動力也會逐漸消磨。

如同之前「你想怎麼活?兩種選擇!」的這篇文章,提出人生面對自己生活與生命的兩種選擇:「求生存狀態」和「成長狀態」。而「行為」和「結果」容易被看見,形成人們判定自身價值的標準,這樣「求生存」的動力,就更容易讓「生而為人」的我們被「窄化」、「簡化」和「物化」。

即使學習薩提爾模式一段時間後,仍然不容易聚焦在內在歷程。要接觸內在的感受和渴望,需要一定程度的覺醒與勇氣。有些人因為害怕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困惑和痛苦,選擇逃避或掩蓋自己的真實情感,衍生種種心理困境。只有意識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願意勇敢地去面對內心的痛苦和渴望,才能真正地深入冰山中「不可見」的部分。

因此,要穿越「可見的」行為與結果,需要練習更加有意識的關注自己的內在需求和心理狀態,深入探索與瞭解「不可見」的部分,也就是冰山水面下方的區域,包含內在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與生命力。

【相同與不同】

這「不可見的」部分,又可分成兩個區域,一個是「每個人都不同」,另一個是「所有人都相同」(如圖所示,紫色粗線兩者的分界)。

「每個人都不同」的部分,指的是內在的「感受」(包含感受的感受)、「觀點」、「期待」這三大層面。它們都深受「成年之前的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會經常出現什麼樣的感受、會如何看待和表達自己的感受,根據成長經驗形成的家庭規條與信念,以及早年形成的未滿足期待,都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強大資源,同時也是我們內在主要困難所在。

「感受」、「觀點」、「期待」衍生出求生存能力,同時又是內在糾結的來源,這樣一體兩面又交錯顯現的生命歷程,呈現出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內在與外在同時進行的劇場,更是一部史詩般的故事!此處,人的「特殊性」、「唯一性」被凸顯出來,我們可以用「獨特的美」的眼光與價值標準,來看待所有的生命歷程,每個人都是獨特而美好的存在!

「所有人都相同」的部分,是更深層的「渴望」與「生命力」,這是人類共有的層面以及核心的本質,也是我們尊重每一個生命的信念與依據,相信每個人都具有「平等的價值」。它們是我們生命力量與能量的所在之處,每個人的出身或原生家庭的「特殊性」,不會影響這兩個層面。

「被愛」、「被接納」、「有意義、有價值」、「自由、做自己」…更接近看似抽象的能量狀態,但又可以透過身體知覺與情緒被具體的體驗到。當「渴望」被體驗到時,就會更加流暢地連結「生命力」,整個人的狀態變得更積極正向而有活力。當我們進入到這樣的狀態,就彷彿進入到內心的「天堂/天國」,可以帶著這樣的能量回到「人間」(感受、觀點和期待層面),進而轉化被卡住的能量。

從上述冰山水面下的「相同」與「不同」,體現了薩提爾的信念「我們每個人都是宇宙生命力的獨特展現」,同時,在面對伴侶/親子等關係時,我們可以「在相同之處連結,在差異之處成長」。

【過渡的關卡】

從上述三個層面的結構,讓我們在探索自己的冰山時,有更加清楚的方向,也就是説,需要通過兩個重要的關卡,才能使冰山的各個層面更加流動。

第一個關卡是從可見的「行為」進入並探索不可見的「感受」、「觀點」、「期待」,而「溝通姿態」是很好的「覺察工具」,是一個比較容易的入口,是進入「不可見」的部分的橋樑。(如圖所示,第一個藍色向下的箭頭。)

比如,從自己的行為覺察到溝通姿態是「指責」時,容易覺察到比較明顯的情緒,可能是「生氣」、「不滿」、「煩躁」,而比較隱晦的感受可能是「受傷」、「無力」、「悲傷」、「害怕」…,觀點上容易聚焦在他人的錯誤上,而比較緊抓著自己的期待和標準。在「你是怎樣面對他人的?體會四個姿態!」一文中,對四種姿態都有相關的描述,讓我們更容易進入到自己的內在,覺察並體驗自己的感受,從而了解觀點和期待。

第二個關卡是從「每個人都不同」的部分去接觸、連結「所有人都相同」的部分(如圖所示,第二個藍色向下的箭頭),彷彿從內在的「人間」進入「天堂/天國」,也就是「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從期待到渴望!」這是探索冰山最關鍵的部分,沒有通過這一關卡,很難鬆動我們固著、受限制的冰山狀態。若是在這個關卡受到阻礙,請記得,這樣的阻礙往往是成長路上相當重要的墊腳石。

【生命力的展現】

在探索冰山的歷程中,「探索」與「轉化」是同步發生的,實用而重要的「轉化」方法,是透過期待進入渴望、提升生命力。這個方法是根植於我們從出生到今天的內在歷程,尤其是感受、觀點和期待,以及由內在歷程推動自身面對現實時的行為,以及此一行為挑戰現實後所產生的回饋。

當連結渴望、生命力提升之後,就會開始由下而上滋養與鬆動冰山中的期待、觀點和感受(如上圖中下方綠色箭頭),當冰山水面下的區域開始流動、進入動態平衡之後,就會更自然而然的展現出適當、平衡而有力量的行為(如上圖中上方綠色箭頭)。
這就是探索冰山(二)–個人的基礎練習(下)一文中所分享的演練程序背後的主要想法,也是符合「我們每個人是宇宙生命力的獨特展現」這一信念,所衍生出來的具體方法。

生命力是整個冰山的核心,而冰山的每個層面,包括:渴望、期待、觀點、感受、行為,也都是生命力所顯化出來的獨特型態!

文中所提及之相關文章, 請參考老師的部落格:https://vocus.cc/user/@Andy


🥕 「在愛中成長 – 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1124

🥕 「遇見生命力 築出心家園-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8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

🥕「《冰山對話》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4

🥕「《非暴力溝通》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810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文章選自:https://is.gd/gorzYO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活動公告】《你背負了誰的傷》線上讀書會

你對於「家」的想像是什麼?心中盼望的和諧和溫暖是生活中的真實還是腦中的想像?

美有人想被被過往綁架,只是曾經歷經傷痛的你我,記憶被深深埋藏在身體中。
枷鎖並沒有因為我們成長後而解脫,過去不舒服的經驗會不時被喚起打擾著現在的生活。

如果你願意,請給自己一次相信的機會。

以量老師會用六周的時間,利用書中的故事,牽起與你共情的記憶,讓療癒之光帶入心中。
當你有勇氣回看小時候的種種,就有力量帶著他走向此刻。

破解的勇氣,需要你的相信。
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請多把握。

【《你背負了誰的傷》讀書會】
➤  講 師:馮以量
➤  時 間:2023/8/24、8/31、9/7、9/14、9/21、9/28 連續六周、每周(四)  晚上 8:00 ~ 10:00pm
➤  地 點:線上(zoom)
➤  報 名 網 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824

▴ 本次課程將安排三次課後團討及分享的時間: 2023/ 9/5、 9/19、 10/3 (二) 晚上 7:30-9:00pm 
(帶領人:陳姿瑾)

▴ 三人以上團報有優惠,歡迎私訊我們了解詳情。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活動預告】《你背負了誰的傷》線上讀書會

在原生家庭裡,是否帶著滿身傷痕?
血液的親情是否讓你無法切割?
糾結又痛苦的心情不時在心中盤旋
被道德感綁架的信念,會不定期來騷擾你
被矛盾綑綁的心,讓你不知所措,無法好好向前,感受生命帶給自身的美好

其實
傷痕是一個提醒,知道我們都是有感情。
原來傷會痛、會有傷心。

其實
情緒是一個提醒,提醒著我們「是時候回來看看自己了。」

本次課程,長耳兔邀請到重量級的嘉賓馮以量老師。
老師預計用六周的時間,用生命故事的交換,帶你醒悟生命帶給你的禮物。

從共有出發,學會用理解的眼光看自己,練習把結鬆開,從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回看自己,讓共情能被發酵,把串聯彼此療癒的能量流入心中。

一份對自己的關愛和陪伴,值得您一同參與 ♡

【《你背負了誰的傷》讀書會】
➤  講師:馮以量
➤  時間:2023/8/24、8/31、9/7、9/14、9/21、9/28 連續六周、每周(四)  晚上 8:00 ~ 10:00pm
➤  地點:線上(zoom)

▴ 本次課程將安排三次課後團討及分享的時間: 2023/ 9/5、 9/19、 10/3 (二) 晚上 7:30-9:00pm 
(帶領人:陳姿瑾)

講師:馮以量

現任馬來西亞孝恩集團輔導與諮商顧問兼主管,並擔任馬來西亞已亮出版社執行長。曾在 2009年獲頒新加坡醫療仁心獎。擁有二十多年輔導領域與安寧療護實務經驗,輔導超過千對夫妻及青少年,陪伴超過千位臨終病人及喪親者,提供八百餘場演講 (觀眾總計超過四十萬名),開設兩百餘場有關家庭關懷,以及臨終關懷深度學習工作坊。

[詳細報名信息與連結將於明日粉絲頁公告]
* 長耳兔的票券,委由Accupass活動通購票平台辦理售票,想報名的朋友可以提前至Accupass活動通註冊帳號,以利後續訂票活動。

Accupass網址:www.accupass.com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活動公告】好書導讀《生氣爆炸時 怎麼辦》

By 戴首嫻

與孩子有更深的連結

大孩子兩歲左右,我將「正向教養」帶入家庭,目前家中有個六個月大的小寶寶,我們從零歲開始正向教養。正向教養沉醉者如我,<<生氣爆炸時,怎麼辦?>>電子書一在網路上市,我就用最快的速度買下。親子共讀是我與孩子從零歲至今,每日最享受的親密時刻,當我將大孩子抱上大腿,在他面前開啟英文版《生氣爆炸時,怎麼辦?》電子書時,他雙眼為之一亮,迫不及待要我盡快讀書的催促聲,至今依然在我耳邊打轉。

專注的聽我讀書的同時,諾亞撞倒積木、拔出娃娃頭和吹氣球的橋段,還不時發出可愛的笑聲,讀完了故事,我立刻打鐵趁熱,問他要不要做一個自己的旋轉輪?四歲的他立刻答應了,畫了一個不怎麼圓的圓,不識字的他用綠色彩色筆畫下每個想法,我們一起在選擇輪中間用筆尖刺了個洞,將迴紋針穿入,一起將選擇輪貼在他期待的書櫃旁。

當晚爸爸一走進門,大孩子拿著選擇輪到爸爸面前「爸爸你看! 這是我做的!」驕傲和自信的神情表露無遺。

漸漸的,當他覺察自己的生氣,對著家人大吼、尖叫、瞪人不再是他唯一的選項,取而代之的是吹氣球、跺腳,躲進黑色大垃圾袋中,或是想像自己是蟲蛹裹入床單中。

秉持著身教重於言教,成人也要用正向教養餵養自己的信念,我讓自己也擁有了生氣選擇輪,當火山爆發前一刻,我選擇現場跳30下,用2至3個字對話,衝進廁所休息10分鐘,對孩子說謝謝,抽取正向教養卡,查看正向教養錯誤目的表……等方式,多數時候都能成功的讓我與孩子擁有更深刻的心對心連結,當連結產生,也幫助我與孩子成功開啟親子互助模式,印證了簡尼爾森博士的話「connection before correction」(先連結情感,再糾正問題)。

除了親子間的相互合作,更深刻影響的是整個家庭的合作關係,循序漸進的,老公也在我對教養方式棄而不捨堅持執行兩年後,跟著我一起正向教養。這讓我想起正向教養認證課堂中的一句話:「家庭中只要有一個人改變,便能影響整個家互動結構性的改變。」將這句話分享給世界上所有辛勞的父母。

現在,選擇輪已遍布於我家三個空間,客廳及兩個臥房內。當產生沮喪、難過、生氣、失望……各種負面情緒時,我們會去轉動它,就連在最容易惱怒的陪寫作業時刻,都多次讓我以溫柔又堅定的姿態安穩、平順的達取親子合作。

6月8日禮拜四晚上,邀請你來聽我說說,影響我跟孩子深遠的這本繪本。

【好書導讀- 《生氣爆炸時 怎麼辦了?》】 
講 師:戴首嫻
時 間:2023/6/8   (四)    晚上8:00-9:00pm
地 點: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608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連結感的秘密來自複述與核對

By    陳姿瑾 / Louise TZU

很常聽到夥伴和我一起討論生活關係上的困境,每每聽夥伴提起和家人、親友、工作夥伴的衝突。

在生活中、在衝突下,我相信「每個人都想要被理解」、「每個人都想要被聽懂」。

溝通不是單行道,而是雙向道,對方怎麼知道我有聽見、我有聽懂,簡單的第一步來自複述和核對,這份語言上的確認,會讓對方有一種訊息被收到的安心感。

怎麼樣才是真正讓對方感覺被聽見,核對和複述是相對容易操作也能改善關係的鑰匙之一。

經驗告訴我,在日常中,多使用核對、複述和停頓,我認為,就能解決大部分生活遇到的狀況。

讓我想起,某日,坐在咖啡廳的我,手邊處理一些公事,有個保險業務員在一旁等著,他是許先生。

原先只是和他討論過去投保之保單內容,不經意提到我媽退休後生活作息,人在台灣過著美國的時區,每次提到這,就會翻幾個白眼。

許先生聽到我這樣子說,就跟我說:「我上週很不好過….」

聽到他不好過,那份對人的同理讓我選擇坐著慢慢聽他說

因為他女兒生了孩子,就決定把心力放在帶孫上,減少看訊息的次數。

就在前幾天,沒留意一位老朋友的信息

等過幾天再回看訊息,打過去問才曉得,原來是他一位老朋友過世了,恰巧公祭時間結束了,讓許先生來不及看到老朋友最後一面。

講到此,眼淚就在他眼眶中打轉
突然,他快速地一個擤鼻涕,我看見眼淚瞬間收乾

帶著對人的敬意,小心慢慢地探問:「許先生….你的眼淚是…你有難過,對嗎?」
他緩緩轉頭,看著我:「是….。」

我小心地等待,等待情緒在身體上的發酵和流轉。

接著
他:「我…其實有自責。」

我小心地詢問:「是什麼原因讓你有自責?」

「我太晚看到訊息了…..。」
「我前幾天真的很難受,身邊的人都跟我說,他都不難過了,你在難過什麼。況且他是在睡夢中離去。」

我:「那現在你還好嗎?」

許先生:「前天好好哭一場,有好很多。」

善解人意又敏感的他,不忘跟我說:「真不好意思,還耽誤你的時間…」

我好奇地再次詢問:「是什麼讓你想跟我分享這段心情呢?」

他:「你爸爸媽媽都已經退休了,讓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情就好。」

聽到他的回應,我瞬間懂文字隱含的意涵
我微笑地說:「你想跟我說,面對媽媽,就是讓他開心就好,對嗎?」

他邊點頭邊說:「對!老人家開心最重要。」

我:「我有收到你想跟我說的。」

離開時,感受到他帶著充盈飽滿的心情離去,一份溫暖在我和他之間串流著。

其實和人連結,真的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只要你願意帶著一顆好奇又關愛他的人心,把核對放在對話裡,增添一些停頓感,讓對方真實感受到「我是真的想聽你說」,當這份感覺在彼此間流動,啟動連結的鑰匙就開始了。


🥕 「遇見生命力 築出心家園-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8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

🥕「《冰山對話》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4

🥕「《非暴力溝通》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810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14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更遠

By    陳 韋 蓁 

我平常很少運動,一來老是覺得沒時間,二來是沒有運動咖,就少了一些動力。

那天朋友從新竹回來,我們一起晚餐,她說隔天要去走大坑步道。我馬上躍躍欲試說,我要去。

朋友平常有在爬山,她原本要走難度較高的4號步道,為了配合我這肉腳程度,特地選了10號步道,陪我練腳力。

10號步道一開始就有許多階梯,左彎右拐,上上下下,剛開始,我都還能跟上節奏。邊走邊跟朋友聊天,看看風景,涼風吹來,流點汗,挺舒服的。

走到中間,有段坡度近60度的階梯,我看了倒吸一口氣,朋友說,沒關係,慢慢走,不行就停下來休息。

我盯著前面一位大哥的腳步,他的腳剛好就在我視線前方,他腳步踩穩會停一下,再走下一步。我就跟著他的腳步節奏,這樣一步一步往上爬,走到最後,感到腳軟,就告訴自己:應該快到了、應該快到了,不要停,再忍耐一下下。

最後,終於爬完這段階梯,呼~滿身大汗,雙腳微微顫抖。回頭一看,長長的階梯,真有點暈,可是有很大的成就感。

朋友說,恭喜闖關成功啊!她笑說,這樣走過,腳的肌肉就有記憶,下次再來,就會輕鬆一些些,多走幾次就習慣了。

後面還有許多上坡下坡的階梯,我們走走停停,邊走邊聊,回到山下還順便買菜回家,一舉兩得,真是滿足又開心的爬山經驗。

結果,我的小腳後來整整痠痛三天,走路動作就像機器人般緩慢僵硬。但三天後,我就發現自己爬公司大樓的樓梯,可以走三四層樓都沒問題,感到輕鬆,游刃有餘,以前可是兩層樓就開始喘了。

其實,我們學習也是這樣,看書接觸新的東西跟觀念,總是不容易記憶,常常看過就很快就忘記。這時候如果有伴可以一起學習,彼此分享心得,整理歸納討論,就可以訓練大腦肌肉,有新的思考迴路,就會印象深刻,慢慢就會內化成為自己的養分。

跟登山一樣,有同好互相支持,實際走過,慢慢的,能力就會提升。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遠。
讀書會就是一個讓自己輸入知識,經由分享共學之後,提升經驗值最好的過程。尤其每周持續的學習,做中學,學中練,有問題與夥伴討論,在生活中更落實應用。

七月我跟秀玲、尼娜將帶領「冰山對話」這本書的讀書會,為期四周,邀請大家一起來共學共讀好書。

【《冰山對話》讀書會 】
☛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4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14

🥕「從對話開啟覺知、從覺知改變慣性」-台北平日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809

🥕 「遇見生命力 築出心家園-薩提爾模式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8

🥕「從覺察到放鬆-自我照顧與提升 / 人際關係工作坊」-台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a

🥕「《青春不是突然就叛逆》讀書會」-線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30701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