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洪珊如
她期待自己跟孩子都能有自信且快樂,不用討好別人,希望知道要怎麼教養孩子。
她說:「看到孩子就像看到小時候的自己,討厭~是當下升起的第一個看法」
我陪著媽媽探討小時候的自己,有了情緒的流動,和小時候的自己說說話之後,媽媽表示心裡感覺舒坦了些。
媽媽覺得孩子經常逃避事情,用親親抱抱來試探她,她也覺得孩子沒有自我,總是看別人臉色,這很辛苦,不希望孩子像以往的自己一樣⋯同時也提到孩子若是做好一點點,便會來問自己是不是很棒?
我問:『媽媽這時會稱讚她嗎?』
媽媽搖搖頭
我:『不稱讚的原因是什麼呢?』
她說:「應該做好的事有什麼好稱讚的!」
〔聽到這我看到了以往的自己,當時自己也認為-做好是應該的,沒做好就要處罰,這是理所當然〕
她說:「而且每次稱讚就尾巴翹的高高的,下次表現就不是這樣了」
我:『有曾經發生過的例子嗎?』
她說:「有一次掃地掃乾淨,我說,妳今天很棒地板掃得很乾淨,結果隔天就不是這樣子了」
我:『媽媽現在不稱讚孩子了,孩子都能夠掃得很乾淨是嗎?』
她說:「還是一樣有時候乾淨,有時候會不乾淨」
媽媽突然一愣,接著說:「這好像跟我有沒有稱讚她沒關係」
〔我知道媽媽看見了,但我還是繼續提出詢問及核對〕
我:『媽媽的意思是?』
她:「我了解了,她是想要我肯定她,不是說我表揚她就應該做的很完美,我對她要求太高了,我了解了。」
〔只是帶著好奇去探索的對話方式,總是帶著神奇的力量。從一開始媽媽的觀念(做好是應該的、稱讚會帶來反效果)到後來轉變成(我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應該在她有好表現時肯定她的)。
如果我帶著想說服媽媽、改變媽媽的觀念,這樣的想法和她對話,那麼我們很可能會陷入彼此觀念的拉鋸戰,那情況有可能不歡而散或者我提供了不適合這位媽媽的建議。
如今我可以藉由好奇提問,協助來者找到自己的答案,這是這些年學習為自己帶來的新視野!〕
最後,我確認媽媽的感受。
我:『現在的感覺跟一開始有不同嗎?』
她:「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我:『那麼在之後對女兒的相處跟教養上、媽媽有想到可以怎麼做是適合妳的嗎?』
她:「多誇獎她,我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了。」
於是我們的談話在這裏結束。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此我若是給建議並不見得適合來對話的人,陪伴對方經由探索找到適合的方式,我喜歡這樣的感覺。〕
蔡倩渼、洪善榛及洪珊如老師 三人小組線上對話練習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901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828陳桂芳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1022李儀婷老師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1211 胡展誥老師一日工作坊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1204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 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私訊長耳兔 ☆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