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小戴輸了,還是贏了?

by 李崇義/Charles Lee

本次奧運賽事各國參賽的選手給我們帶來了一場高張力的運動盛宴。當然,我也很關注來自台灣的好手每一場比賽。

前天由球后戴資穎與對岸好手陳雨菲對戰的冠軍賽,整場比賽讓人時而徒呼可惜、時而血脈噴張。

兩人僵持三盤,小戴在第三盤從劣勢比分開始追趕,每一球都撼動人心。比賽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小戴最終在網前失手,看著最後一顆球沒有過網而墜地,無緣金牌。

沒能拿到金牌,自然感覺扼腕,不過我很好奇,像是這樣高強度的比賽小戴經歷過了不知多少次,才能在羽球殿堂排行高居第一,她是怎麼熬過來的?

我在求學階段也經常遭遇挫折,學校成績不理想、高中被留級、高中時期大過、小過不斷甚至差點被退學、大學考不上,每一次的挫折之後都有一種「我幹嘛努力」的念頭。回想起當年周遭師長對於孩子挫折的回應,幾乎都是「再接再厲」、「下次加油」之類的話語,把希望寄於未來的表現,這對我而言都早就是耳熟能詳的語言,連我在鼓勵別人時,也經常出現類似的話。但聽在孩子耳裡,似乎就是不斷疊加的期待與壓力,如果下次再做不好,也只能不斷自責。直到壓力的臨界點,大概最好的紓解壓力的方式就是放棄。反正「我放棄總可以了吧,你們也不用再放期待在我身上了。」

為什麼過去的我經常出現這個念頭,面對原本設定的目標,也經常中途就放棄。為什麼像是小戴這些頂尖的運動員,她們能一路堅持,挺進奧運?這裡的差異點在哪?

根據科學研究,人在犯錯時大腦的反應會比較活躍,會重新將腦神經迴路組合再連結發展,而這個重新組合的過程,一個人的信念可以改變大腦運作的方式。人類的情感、認知與知識是互相交織、密不可分的,當一個人出了錯,如果能相信自己的潛能,就能激發更多有益的腦部活動。

經歷挫折後,若是能夠看重這個犯錯的過程,鼓勵這個努力的細節,人就可以培養出一個信念,我的努力是為了要享受這一切的過程,每一刻的付出都是最美好的當下,我就會不斷地願意嘗試,因為光是這個歷程就足以令人回味無窮,這無關乎最後的勝敗。

我看到許多父母為了孩子的課業煩惱,也因為孩子沈溺於3C而苦惱不已。我們可以反向思考一下,孩子沈溺於3C或執著於某件事,他們能夠從中獲得的好處是什麼?研究發現,對事物上癮可以活化人類的腦內啡,讓人體驗到「被愛」的感覺,如果孩子可以從沈溺3C裡能夠有被愛的感受,何以父母的愛沒有讓孩子感受到呢?

看到了這一層,我們就有機會可以改變一下與孩子應對的方式。

賽後記者採訪小戴的父親,如何看待小戴最終坐收銀牌。小戴父親說:「比賽有輸有贏才精彩。」我可以看到父親面對孩子的挫折給予很好的成長型思維鼓勵。

小戴在賽後也表示:「表現算還不錯了吧,自己已經盡力了,就沒有什麼遺憾了。」這個盡力的過程才是一個頂尖運動員所重視的,而小戴確實也做到全力衝刺每一顆球,享受每一刻帶來的衝擊。

我喜歡小戴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即使到了排名第一,也依然要學習著承受輸的感覺。」這是對自我的期許,對生命的謙卑。

最終的輸與贏是獎牌成色的不同,但享受努力、享受奮鬥過程的人永遠是贏家。


🥕李崇義老師對話帶狀練習


🥕陳怡如老師線上瑜珈靜心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813b

🥕李崇義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820

🥕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828

🥕蔡倩渼、洪善榛及洪珊如老師 三人小組線上對話練習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901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 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私訊長耳兔 ☆ 

(圖片選自網路)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