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我愛你,和你沒關係

By 李崇義/Charles Lee

一群人圍著我上課,我看到好多雙滾動的眼球,有的人表情面露為難,有的人顯得有些尷尬,有更多的眼睛貌似在觀察,準備看我怎麼回應當前的問題。

我受一個單位邀請前去做了一場工作坊,內容著重於家庭和諧互動與親子溝通。來參加的夥伴泰半沒參加過類似的工作坊,他們對於我現場跟夥伴們對話的狀態頗為震撼。

盈盈(化名)在下課期間來問我一個問題。

「老師,上課的時候你說要先覺察自己,然後才做出回應。我覺察了啊,可是接下來呢?」

我定睛看著盈盈,大約三十來歲左右的外表,雖然口罩遮蓋了大半個臉,她的臉部線條仍然看起來顯得緊繃。

「盈盈,妳說的是什麼時候有覺察自己呢?」我不疾不徐地問。

盈盈說:「就是昨天的事而已。像是我的兒子有一點輕微的亞斯,我有的時候跟他講話會氣得半死。昨天他們學校有園遊會,需要穿特別的襪子,我知道他平常東西忘東忘西,所以前一個晚上還特別把他的襪子放在他的口袋,叫他早上從口袋裡拿出來穿就好,沒想到他早上起來還是給我不見一隻,到處找都找不到,我就忍不住一直罵他,怎麼都已經幫他準備好了,他還是忘記。他做事就是這樣,每次都要我在旁邊一直盯著他,我自己念他也唸的很煩了。他對我也很不耐煩。」

盈盈語速很快,她的問題劈哩啪啦陳述完,我自己都察覺到我的肌肉隨者盈盈的話語開始緊繃起來,肩膀頓時感到僵硬。

我的意識先流轉到我身體緊繃的部位,看著自己僵硬的肌肉,順勢也做了一個深呼吸。

在我先回應了自己身體與內在的感受後,我才開口跟盈盈說話。(雖然文字表述看起來需要花些時間,但其實意識流動也是電光火石之間的事而已。)

「盈盈」我輕喚夥伴的名字,然後先停在這裡。

盈盈眼神急切地看著我,等待我接下來的話。

「妳的語速偏快了,我邀請妳深呼吸一下,用頭腦的助力幫助自己先把語速緩和下來,好嗎?」

盈盈用力點點頭「我知道我講話比較快,我會慢慢練習。但老師,接下來呢?」

我心裡想,慣性這個東西很是有趣呀,Joe Dispenza 在「未來預演」一書提到,人類大概到了35歲之後,大概多數處於自動導航的狀態,95%的反應都是以慣性來應對。盈盈大概腦袋想的是「要怎麼解決問題」一事上。

我問盈盈,孩子找不到襪子,妳覺察到的情緒是什麼?

「生氣!」盈盈不假思索。

「妳允許自己有生氣嗎?」我問。

「可以啊,我不但生氣,還罵了孩子」盈盈很快地回覆。

「那是兩件事。內在的情緒跟外在的應對是兩件事。盈盈,我邀請妳慢一點,感覺一下自己,看看一個內在有生氣的自己,妳跟她說說話,告訴她,『妳可以生氣、妳可以煩躁、妳也可以感覺無力,我會在這裡陪伴這樣的自己』。可以嗎?」

盈盈按照我的引導,閉上眼睛對著自己說話。

「不行耶,老師」盈盈開口了。「我做不到!我沒辦法允許自己。」

我看著盈盈努力的樣子,心疼一個盡力的媽媽,走了這麼遠的路,眼睛只專注看在孩子身上,卻忽略了自己。

「盈盈,做不到是嗎?妳允許自己做不到嗎?」我輕聲地說。

盈盈開始眼眶泛著淚,但立馬收起嚴肅的臉龐,帶著笑容告訴我:

「老師,真的會哭耶,我不行了,先不說了!」

還沒等到上課時間到,盈盈很快收起剛剛洩溢的情緒,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我明白她需要一點時間靠近自己,在這個節點上我並沒有特意地想要做些什麼。

或許這也是我能力所不及的地方,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也是我的慣性。我的觀點總是認為助人者也好,做為意欲連結的親人或朋友也好,我們釋出關懷並且發送一份溫暖就已經足夠,剩下的就是需要一點時間來發酵、讓子彈飛一會兒。持續發送關愛是我們可以做的,而保留一點空間讓對方也能夠自由地選擇他們想要的。

許多人認為「愛」是一種溫暖與包容的感覺。而我以為,「愛」是無條件的給予跟付出。因為有愛,我願意等待。因為有愛,我願意體驗失落。

我喜歡薛之謙在「方圓幾里」的歌詞:

「因為我愛你 和你沒關係
我的愛 擴散在方圓幾里
近的能 聽見你的呼吸
只要你轉身 我就在這裡」

我的愛一直都在,這是付出,是我的願意。而這個願意不會因為你的回應與否有任何改變,這就是愛,「它」跟我的付出有關,和你的回應無關。

我的愛就這麼近,我會讓你知道,只要你轉身,我就在這裡。

只是我沒有想到的是,我的等待其實也就下課幾分鐘的時間而已,下一堂上課後,盈盈的轉變就讓我深感訝異。

上課沒有多久,盈盈就主動舉手分享了她的小故事。她說,從小母親就對她很嚴厲,每當她生氣或不如意的時候,母親總是責罵居多,她的內在機制形成了一種習慣,「生氣是不好的」、「生氣是不對的」,凡事處處要求自己,不能允許自己有絲毫的差錯。現在換到自己教育孩子,同樣的邏輯也帶入教養裡。

盈盈說,她在求學階段時,她希望可以發揮她美術的專長,能夠繼續考取美術班就讀,而她自認為美術是她一輩子的興趣,但母親卻強烈告訴她,做為一個女孩子,不要浪費家裡的錢,能夠念個高職或專科學校就好,希望盈盈趕快畢業出來賺錢,以解決家裡的經濟問題。當時的她,非常不能諒解母親的決定。

「當時的妳生氣嗎?」我問。

「很氣啊,明明我可以升學,為什麼不讓我念?」盈盈握著拳頭回覆。

「這個氣,現在還在嗎?」

「在,但也沒用了」

「怎麼說沒用?」

「我沒辦法再回去唸書了,媽媽也過世不在了。」

我大概明白了盈盈內在的憤怒為何遲遲無法消散,而這也進而影響到她日常的應對。

 「盈盈,媽媽不在了,對你有衝擊嗎?」

「有的,覺得有生氣,又覺得都過去了,我不應該這樣對媽媽生氣。也很難過,我的人生就這樣被註定了也無法改變。」

盈盈說,青少年時期的她對於此事耿耿於懷,即便她怎麼跟媽媽表達她的不滿,也無法撼動媽媽的決定。

面對她的生氣,我邀請盈盈回家做幾件事情。

  1. 回家之後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想像著母親坐在她的對面,告訴媽媽,她對媽媽還是有生氣。盡量發洩做為女兒的她的不滿。
  2. 找到一個媽媽曾經給予她溫暖的畫面,並且感受一下那個畫面帶給她的感覺。也把這樣的感覺回饋給媽媽。
  3. 謝謝自己曾經走過這麼一段路,還願意透過學習來改變自己,欣賞那個不曾放棄的自己。

盈盈跟我確認了這幾個步驟,我也帶著她示範如何健康地、不傷害他人地發洩自己的情緒。

只見得盈盈突然大喊「我不行!」、「我不要!」雙手緊緊握拳,全身不斷顫抖。

盈盈的反應強烈,在課堂裡,除了盈盈之外,我也觀察其他學員的神情,我看到好多雙滾動的眼球,有的人表情面露為難,有的人顯得有些尷尬,有更多的眼睛貌似在觀察,準備看我怎麼回應當前盈盈的反應。

我如實以對。

我能給予我的關愛,也能接納他人情緒起伏而安穩面對嗎?

我看著盈盈的顫抖,想像著她與自己的內在打架的狀況,那種滋味真不好受。我等待了一會,告訴盈盈「如果情緒要來,就放手允許它來吧,有多久的時間我不能允許自己有情緒了呀。」

盈盈大叫,低吼,緊接著大量悲傷竄起,開始啜泣了起來。

當憤怒流淌之後,悲傷隨之而來,情緒的流轉總是這麼的運行。在這之間,我能示範的就是如何允許盈盈,並且溫暖地接納她而已。

在盈盈宣洩一陣時間之後,我跟在座的夥伴們解釋這個過程,也同時不斷帶領盈盈覺知自己、核對盈盈的狀態,確保她最後是安全,是有力量的,做到談話最終的「關門」。

後來,盈盈在課堂上反饋說,她沒想到以前不允許自己情緒的她,經過了這樣的程序,她的肩膀突然鬆開了,她的胸口感覺也比較輕鬆,內在覺得更踏實了,她經過這「一役」,她更有方向了。

我邀請盈盈還有在場的夥伴們,讓他們知道對自己有愛,是不需要理由的。當我允許跟接納自己的一切,我的身心容納之窗也會變得更寬大,應對上也能更自由。

連結了愛的渴望,我就能夠更勇於接受我即將面臨的挫敗與失落了。不管外在如何變化,我愛我自己,都跟別人沒關係。


🥕李崇義老師線上聊心室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619

🥕李崇義老師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723

🥕李崇義老師對話練習-台北星光場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804

🥕李崇義老師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820

🥕謝姵穎老師線上講座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616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 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私訊長耳兔 ☆ 

(Photo by Lea Khreiss on Unsplash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