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面對人際關係的內傷,你可以學習療癒自己】

如同老師文章內提到的,小編的生活中也時常出現後悔及懊惱的心情,也會不自覺用傷害自己的語言跟自己對話:剛剛怎麼不多說一句…怎麼為了保持和諧而選擇沉默,對方也沒有因為我的沉默就懂我…
看著老師文章,內心觸動很深,思索著,當望著內心天空時,印入我眼簾的是清澈的天空還是烏雲滿載的天空?
好奇各位兔迷們,遇到這樣的情形,心中的圖像是什麼?

By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你有過這種經驗嗎?
當你掛掉電話、轉身離去之後,才發現自己「受傷」了。
然後,你可能會開始因為剛剛的對話感到受傷、委屈,後悔剛剛的對話沒有為自己多說些什麼……。

其實那不是因為你的反應不夠快、也不僅僅是因為你沒有勇氣把話說出口,而是你還對對方保有著相當程度的尊敬。
因為尊敬,所以即使不舒服,你還是有意無意地提醒自己要忍耐。忍耐著不把難受的話說出口、忍耐著不要引發更大的衝突。
如果你發現自己因為尊敬對方而忍耐,那麼,結束對話之後就不要再批評自己了。因為,你的忍耐是為了避免引發你所不樂見的結果。這跟你自己好不好、勇不勇敢沒有太大的相關。
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可能會很快地想要一種解藥,希望自己可以更大膽、說話更直接了當、或者可以豪邁地發一頓脾氣。

但真正的解藥或許不是這樣。

因為,你本來就是一個習慣忍耐、喜歡和平、為他人著想的人,突然要來個大變身,對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者,即使你變身了,對方也不一定會改變。到時候反彈回來的力道可能更強大。
然後,你又得花更多的時間去善後。
所以,無論你在表達上是否改變,或許我們需要更清楚的是自己內在的想法、感受、期待。

*知道自己好好說話,是不想引發更大的衝突。
*知道自己當下說了謊,只是為了某些原因,而不是欺騙自己。
*知道自己當下忍耐情緒,是為了避免後悔,而不是貶低自己。
*知道自己轉換表達方式,是為了溝通順暢、而不是示弱。
*知道無論如何,都不該合理化對方的言論。

至於對方是不是能夠理解你真正的想法,有時候真的無法由我們來決定。
重要的是你清楚知道自己的內在狀態、並且能夠練習表達出對應的行為,避免為自己惹來更多不必要的麻煩。

套一句《認識的妻子》(知ってるワイフ)裡的台詞:
「謊話有二種,一種是對別人說謊,一種是對自己說謊。你覺得,哪一種會讓你的生命失序呢?」

文章選自: https://reurl.cc/2bpmX4


🥕陳志恆 & 胡展誥聯合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904

🥕謝姵穎老師講座-台北早場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616

🥕李崇義老師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723

🥕李崇義老師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820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高雄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1106

✅ 其他場次報名連結請參考粉絲頁置頂文章。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PS: 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私訊長耳兔。

(Photo by erica del dente on Unsplash)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