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張天安老師
在接觸薩提爾模式的最初幾年,如果問我這個模式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會說是「滋養」。
我感受到在學習這個模式時,內心從感覺到乾枯的狀態受到了滋養,不管是工作坊講師們的呈現,還是在學習過程中被對待與提醒的方式,似乎都在跟我說「你比你所認為的自己更好」、「你已經夠好了」、「你是獨特而美好的生命」…。
一開始我是驚訝而懷疑的,隨後我體會到我對自己的批判和不滿其來有自,主要是成年之前父親對我嚴格要求所形成的習慣。所以,當我透過學習用另一種不同的眼光看自已時,讓我感受到被滋養,原來我也可以是好的。
十多年前,我參加瑪麗亞(Maria Gomorri)老太太的轉機工作坊。當時我感覺人生是灰暗的,因為我是個養子,為了傳宗接代而被收養,內心有著強烈的矛盾感,一方面覺得自己好像很重要,另一方面卻在想自己難道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嗎?除此之外,我活著還有什麼用呢?從十歲發現自己養子的身分之後,二、三十年來,這樣的問題就一直縈繞在我的心中,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覺得自己是一個尋求生命意義、不斷的追尋卻沒有答案的流浪者。
在工作坊中,當我完成了「原生家庭圖」的作業給瑪麗亞老太太看時,她細細的端詳圖上眾多的兄弟姊妹以及密密麻麻的關係線,說了一句:「這家庭圖畫得好美啊!」,我驚訝又有些開心。
隨後,做了我的原生家庭雕塑,在聽完我描述在生父母和養父母兩個家庭穿梭的無奈後,她站在我身邊,指著雕塑中小時候的我的扮演者說:「你看,這是兩個國王和皇后所寵愛的王子!」突然有個亮光照了進來,看待自己的心態從一個棄兒變成一個尊貴的王子,雖然當時還在半信半疑當中,但隨後的幾年,這樣的眼光已經逐漸的滲透與渲染了我的生命,生活的色調也開始從灰暗轉變成光彩。
薩提爾模式相信每個人的內在都會有一個自我評價的中心,不管你願意或不願意、不管你意識到還是沒有意識到,它都存在在我們的內心,深深地影響我們。
當我們覺得自己夠好、有價值、有意義時,我們的生命力(生命能量)就會提昇,態度就會變得積極、有效能、正向看待自己或他人,同時,可以運用自己所有的資源和潛能,去面對生活與生命中困難或巨大的挑戰。
反之,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時,生命力就會降低,人可能變得焦慮或是沮喪,容易被生活中的困境卡住,甚至選擇逃避或放棄。
對我而言,薩提爾所有的工具和概念:原生家庭圖、冰山、曼陀羅、家庭重塑、影響輪….,都是以提昇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為重要的起點和終點。
在中間的過程中,認識自己、連結渴望、轉化創傷、重新擁有自己的豐富資源、提升生命力,最後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文章選自: https://reurl.cc/e96xnK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430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327陳志恆老師《正向聚焦》讀書會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420陳志恆 & 胡展誥聯合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508李崇義老師對話練習-台北星光場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512洪善榛老師《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讀書會vs對話練習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518陳志恆 & 胡展誥聯合工作坊-台中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904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