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李崇義/Charles Lee
學習對話是一件有趣的事。
參加工作坊越多,或是同一堂課上過好幾次,通常你就開始會觀察老師的引導脈絡、姿態、語態,還有老師怎麼會這麼提問、怎麼不那麼問等等。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帶領風格,走出自己的風格是最重要的。
一次聚會裡,我跟崇建打趣地提到,現在很多學員夥伴學會了叫名字,無形當中連崇建的口吻都學了去。例如「阿建啊~」、「怎麼啦?」這樣的說法在我們家很是熟悉,因為那是我父親慣有的口吻。但從別人口中聽到這樣的口吻,覺得甚是新鮮。
日前在一個工作坊裡,台上老師提到,在原生家庭裡,父母有的時候會無形當中給孩子壓力,這個壓力是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深怕哪一天孩子過不上好日子,將來苦了自己。即便後來父母不說,小孩子內在也會有一種聲音不斷告訴自己:「我只有考試成績好、找到一個好工作、結婚找到好對象,日子才能過得好。如果這些目標沒有達成,爸媽就會擔心我,他們也不會快樂」。
小孩子的快樂與否經常建立在是否達到父母的期待上。
有一個學員在課堂上提出了一個問題。她的歲數稍大,女兒也已經結婚成家。
「老師,我的情況不是這樣。我經常告訴我女兒說,你已經夠好了,不需要這麼拼命。可是女兒一直很努力,有的時候我真的捨不得她,叫她可以休息一下,不需要工作這麼辛苦,可是她都不聽。我平常就會讚美她,捨不得罵她。」
台上老師的回應是:「這要從以前妳的教養模式來看。妳可能以為妳對女兒一直讚美多於責難,但是讚美也是需要分成幾個部分。」
「一般人的讚美多是針對結果來讚美。比如說考試成績考的好,所以自然給予讚美。另外一種讚美是針對過程來讚美,只要有了努力付出,父母也通常會給予讚美。第三種則是一般人比較少體驗的,是針對「存在」而讚美。一個人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不需要其他的因素就值得讚美。」
「孩子本身的存在就值得我們不斷地欣賞與讚美了,有的時候不是因為孩子做得好才值得讚美。」
老師的解釋相當完整,這也是一般人容易有的誤區。如果我們只是針對結果來讚美,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懂得父母的期待為何,孩子一旦達不到那個期待,內在就會有一種自我鞭策、自我責難的機制,這樣的機制一旦啟動,人就會不斷鬼打牆,一方面想要達到父母的期待,但另一方面是,做不到的時候,她/他就會拿著生魚片刀刮著自己的肉,搞得血肉模糊,自殘神傷。
有趣的是,我在課堂裡聽到了這個問題,頭腦裡自然模擬了一下「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回應」的畫面。
這裡暫且不說我的回應方式,對於對話有興趣的夥伴也可以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台上的老師,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換作是你,你會怎麼回覆?
前幾天我的岳父母來家裡閒聊,岳父談及了他年輕時候的種種。他是個努力勤奮之人,凡事親力親為,不假他人之手。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事業有成,提早退休。退休之後,他帶著妻小一家人就移民了北美,但掛念著家中的父母親,所以經常來回北美跟台灣之間,也常接椿萱二老到國外長住。
我岳父自己陳述,他即便退休了,他打掃家裡的功夫與毅力不下於工作時期。他經常親自修剪庭院花草,在春天來臨前,他總是提前算好花開的時機,早早就開始刨土、除雜草。在他打理後院植栽,把每一粒種子埋入土裡的之前,他會事先拿著皮尺丈量好距離,以免花朵長成時顯得歪七扭八。他甚至連舖在土上的石頭都一顆一顆挑過,把同樣大小的石頭擺放在一起,以免參差不齊的石頭破壞了庭院整體美觀。在冬天的時候,他早早就起床鏟雪,還會順便把對門鄰居車道的雪也一併鏟好,有時鄰居還會納悶,「市政府怎麼那麼勤奮,一早就派人來家裡鏟雪」。
岳父自嘲,他這個個性從小就有,所以阿嬤(岳父的媽媽)經常跟他說,不要弄得這麼認真,要自己懂得休息,要照顧自己。
說到這裡,我問岳父:「做這些,都是你歡喜甘願的嗎?」
「是啊,我喜歡這樣。就是個性,沒辦法!」岳父笑笑地回覆。
藉由我岳父的例子,再回到剛剛學員提問的場景,你是不是發現了些什麼?
當一個媽媽提出了一項問題,希望她的女兒不要這麼認真,要懂得照顧好自己,通常我回應的第一個問題會是,「媽媽,這是妳女兒的困擾,還是妳自己的困擾?」
如果我不釐清這個問題的核心,那麼我很有可能就會圍繞著女兒的問題打轉,繞了半天也不會是媽媽想要的。女兒既然不在現場提出這個問題,那麼十有八九這個問題是「媽媽看到女兒這麼辛苦,所以很心疼女兒,媽媽的內在有了一些衝擊」。一旦點出了這個問題的糾結之處,接下來我可能就會協助這個媽媽看見自己內在的各樣發生,而這些內在冰山是如何形成的,是否跟媽媽自己童年時期的經驗有關?
找到了方向,就可以帶著這位媽媽看見她過往事件給她帶來的影響,並且核對出她想要的目標。另一方面,她一旦內在安穩,她也就更能適切地表達她自己,也可以跟女兒核對一番,好奇女兒、貼近女兒。
你的對話方向也會跟我一樣嗎?
如果不一樣也無妨,就如同台前的老師回應的,雖然不同的回覆,但包容與接納的姿態跟語態就能夠帶給學員很大的收穫。
走出自己的風格,帶出自己喜歡的對話脈絡,能夠先看見自己、再看見他人,這個對話就會產生出各種不一樣的面貌,但產生出同樣的溫暖。
🥕李崇義老師【對話練習】(新竹)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103
🥕李崇義老師【對話練習】(台北星光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125
🥕羅志仲老師【進階】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009
🥕陳志恆老師&胡展誥老師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024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106
🥕羅志仲老師【進階】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121
🥕洪善榛老師《心教》讀書會X對話練習(夜間場)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124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211
(Photo by Oliver Roos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