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高麗菜菜子 (圖來自一個可愛的學員)
帶孩子逛書店,裝一下文青在這充滿書味道的空間。
更重要的是,孩子挑了書坐在角落翻,媽媽也賺到千金難買的寧靜。
我沒看書,剛好坐在親子教養的書櫃前專心發呆。
目光掃過一本一本的教養書,「了解孩子的情緒」、「不動怒」、「培養獨立自主的孩子」、「輕鬆教養」,每一本書名,就代表著一個來自於父母深刻的期望,與無奈。
從一開始單純希望一個新生兒「健康平安長大」,慢慢的,每當一個期待被滿足,就生出下一個期待。
對於一個孩子,不可能永遠只是幫他餵奶換尿布。有著期待帶來對未來的美好盼望,但相對的,失落也會越來越多。因為孩子也慢慢長出著對於自己生活的,專屬於他的期待。
各派教養書,似乎都在揉合這兩方的摩擦。
我想起多年前,我因為不知名的原因,膝蓋韌帶受傷,醫生建議開刀。
幽默風趣的醫生問我:「這個部位,有很多種手術方式,妳知道為什麼嗎?」
考我來著? 我.當然不知道
「因為,每一種都不是很有效!所以就會有人不斷有人研發新方法。」他帶著問倒我的勝利笑容說道
看這兩大櫃的教養書,我忽然想起這件往事。
當然醫學跟教養不是一樣的屬性,但,為什麼一樣方法多到目不暇給??
難道說,也一樣沒有一種方法,是讀者覺得完全有效的?
還沒當媽前,我的書櫃堆滿了減肥的書,現在低頭看看自己身上頑固的肉,似乎也印證這一個理論。
腦海中又浮現那位醫生的笑容,忽然覺得有趣。
每一本書的文字,從眼睛跑進腦袋,但腦袋只把它當成「知識」,身體根本沒記住。頭腦真是個令人又愛又恨的器官。
所有的方法,失敗的原因似乎都差不多,都輸在慣性、輸在一顆不安定的心、一身固執的身體。
孩子一樣如實的當著孩子,當我吃了他一大口的冰棒,他一樣放聲大哭。我無法改變他,那我能轉變的是甚麼?
但當我解讀成:「我不被愛了,我是個不值得的媽媽,他連一口冰都不分我。跟過去那個人對我一樣。」然後我被過去勾住絆倒。
如果我不知道這個絆倒我的繩子哪來的,憤怒就跟著來,於是我可能開始引經據典的教(訓)孩子,關於分享的重要、敬重父母…..等等一百個人生大道理,然後換得孩子一臉委屈或是怒目相視。
當我懂得自己,便可以在整頓內心後,噗哧一笑,給這孩子欣賞,好可愛啊!懂得保護自己擁有的東西啊! 微笑看這個世界的眼光,讓我可以失落,但失落不再被膨脹,即便我還是沒吃到下一口冰。
在這個基礎上,隨便哪一本書、哪一套理論,都能發揮功能的。
神遊至此,看了一下掛在腰間的肥肉,我想,還有很多事是需要頭腦身體一起幫忙的,再回去複習一下我的減肥書好了…..。
(Photo by Susan Yin on Unsplash)
🥕羅志仲老師【進階】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009
🥕羅志仲老師【進階】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121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