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關於機車


By 林良晉/ Patrick Lin

這是一個春分前後的傍晚,夕陽餘暉下,戴著練球結束的兒子往回家的路上。騎在行道樹繁茂的民生路上,前方的視野是由光影交錯構成的畫面。

突然間,有個念頭閃過腦海。「我知道了!」我無意識地脫口而出。
「爸爸,你知道什麼了?」兒子困惑的問我。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你爺爺那麼討厭我騎機車,甚至連喜歡機車都不行了!」

從小我就很喜歡機車。聽長輩說過,在我二三歲時父親在外地工作,一二週才能回家一次。每次父親一回家,我就會爬上他的機車,坐在油箱上久久不肯下來,父親覺得苦惱又無可奈何。當他要離家去工作時,更要費一番功夫才能把我從機車上給拔下來。

後來我比較有印象時,父親不再騎車而是開著公司配的工程車回家。幼稚園大班時,有一天爸爸騎著一台偉士牌回來,並帶我去附近繞了一圈。我開心極了,心想以後可以常常坐機車兜風了。父親說,這台是他的車,明天要牽去賣掉了。我問他為什麼,他笑笑沒有說話。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那台偉士牌,我記得它是銀灰色的。

到了國二,家中好不容易買了一台機車。在那之前,母親是靠腳踏車代步。好說歹說了好久,父親才很勉強買了一台很舊很舊的50cc小摩托車給母親使用。即便如此,「騎機車很危險,沒事別騎車出門」、「車子是鐵包肉,機車是肉包鐵」…之類的話還是經常從父親口中冒出來。

到了高中,看到我把從2手書店買來的重型機車雜誌當寶貝一般看待,父親的焦慮更加高漲了,除了安全外又多了一個影響課業的議題。對於從小所喜愛的東西大都被否決的我而言,長大意味著我有力量去捍衛自己的想法。父親的反對如同火上加油般助長的我對機車的喜愛,如今回想起來,那份堅持除了喜歡還包含了反抗、生氣。到了高三,一次摔車意外,我頭部外傷縫了1~20針,在醫院躺了好幾天。父親來的時候沒多說什麼,只是一臉凝重。反倒是一起來的姑姑把我臭罵了一頓。當時,我的心裡除了無奈還有憤怒。

眼看聯考就要來到,父親和他的好朋友,一個從小看我長大的伯伯,想出了一個點子。他們告訴我,先專心好好念書,等考上大學,伯伯要送我一台重機。當時重機還未開放進口,街上跑的都是沒掛牌的。聽到他們這麼說,我是半信半疑的,感覺只是大人想轉移注意力。但是,對於不再被反對是開心的。在那個進入大學還稱為窄門的年代,以我的成績若要想上大學顯然需要上天的保佑,在老師們的眼中我是沒希望的學生。奇蹟似的,我在高三下學期發憤念書再加上老天爺的眷顧,我跌破一堆人眼鏡,居然考的還不差,不但有學校念,選擇還不少。

放榜之後,我向父親提起他們之前的承諾,父親輕描淡寫的說:「你伯伯只是開玩笑的啦,那怎麼可能是真的」。我聽完整個人爆炸了,因為這件事我們好幾個月沒說話。

前幾年,父親生病期間,他得知我要去上駕訓班考重機駕照,還是叨叨絮絮講了一堆安全問題。知道攔不住我,他還是不放棄的說:「駕照拿到就好,別真的去騎」。「我知道,我只是想拿駕照」我微笑回應他。

載兒子回家的路上,有一個畫面閃過腦海。很久以前,在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裡,父親曾跟我提起他的二哥騎機車發生意外身亡,他被通知趕到現場的事。「我想把他的屍體移到路邊,可是…我沒辦法,我一出力他就滑下來,他骨頭都被撞斷了…」父親低著頭喃喃的重複地說了好幾次。而根據事發地點來看,二伯有可能是想去找父親。

多年後我對心理創傷有了一些了解,這些浮現腦中的記憶有了連結,終於串起來了。這件事在父親的內心極可能留下了創傷並封印起來,但對於失去親人與車禍的恐懼,繼續以不同形式一直在生命中顯現出來。很可惜再也沒有機會跟父親聊聊這個事件對他的影響,也許會有更多的發現。而經過這樣的檢視與整理,對父親在我成長過程所表現出來的擔心、焦慮、甚至於是管教方式,我多了一份理解。


🥕
林良晉&程馨慧老師《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讀書會x對話練習(高雄)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013
 
🥕 陳桂芳老師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807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台北)
 
🥕張天安老師進階工作坊(台北)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828

🥕李崇義老師對話練習課程(台北)
 
🥕洪善榛老師《心教》讀書會X對話練習(日間場)
 
🥕李崇義老師&洪善榛老師工作坊(台北)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台北)
 
🥕陳志恆老師&胡展誥老師工作坊(台中)
 
🥕李崇義老師對話練習(新竹)
 
🥕洪善榛老師《心教》讀書會X對話練習(夜間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124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Telegram: https://t.me/lopwilldo

(Photo by Canary Ride on Unsplash)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