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養孩子充滿挫折的珊如、開始了學習之路,曾經挫折無比的虎媽,經驗了漫長的學習、並在漫長的等待中,讓自己練習安頓、讓關上心門的女兒,重新相信自己。今天的珊如,已蛻變成了安穩和諧的靈魂、20歲女兒的摯友與閨蜜。
謝謝珊如的書寫,與學習路上的兔朋友們分享。
—
by 洪珊如
工作坊現場一位媽媽說起最近與孩子相處的情況,孩子總是在她詢問2、3句後,便帶著情緒高漲的語氣回覆著:「妳不要再問了,很煩耶!」孩子這樣回應總讓她詞窮,不知道應該如何繼續與孩子對話?
老師問說:「當時的妳聽了有什麼感覺呢?」
這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當時女兒雖然不是在言語上表態,卻也都顯露在臉上了,經常面無表情或者一臉的不耐煩,回答的話通常是:沒有、不知道、嗯⋯完全不吭聲也是經常的。
每每我得回來面對這些挫折、失落、失望、難過與傷心,然後再帶著重新挑戰的意志,去敲孩子已經關上的心門。
一開始,帶著滿滿的生氣離開現場(因為心裡有著不受尊重的受傷。我是媽媽,妳怎麼可以用這種態度對我!)
一段時間過去,換成帶著滿滿的委屈與失落離開現場(我想關心妳,妳怎麼總是拒絕我?)有時是帶著滿滿的沮喪與失望離開(我好失敗啊!我原來是個糟糕的媽媽⋯)
這些情緒卡著我,讓我無法繼續與女兒應對,我只能一次次的回來陪伴自己的情緒,生氣時找個適合的方式發洩氣憤、難過時躲起來好好哭一場,沮喪、失望時看看這個自責的自己⋯
漸漸的,我能穩住自己,也開始有了能夠與女兒應對的能力,再次面對相同的情境時我能安穩的告訴孩子:「我想聽聽妳的想法,是想更了解妳,而不是想說服妳照我的方式,或者改變妳。我想跟妳更親近,因為我很愛妳。」
慢慢地,女兒觀察與驗證後,相信了我說的是真的,這時她才願意漸漸打開心門。
回顧那段日子,心中充滿感謝~
我懂得安穩自己之後,孩子不需劍拔弩張的回應這個世界作為保護色,因此她的世界也開始變得溫暖、有色彩了。
—
(Photo by Artem Maltsev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