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不懼肺炎之「不以人廢言」講座-講師回饋–謝佩穎


很高興大家在講座中,彼此連結,一起哭一起笑。
因為學習,我們有共同的語言,支持著那個不想放棄的自己,繼續練習下去。

「…一路上走來,在工作坊中、在講座上及許多場合裡,我有機會去看見許多夥伴的生命故事,個個都是歡笑與淚水、痛苦與喜悅的交織,在在體會面對生命洪流唯有謙卑的看待自己,才有機會更加貼近他人與自己。」謝佩穎如是說。


by 謝佩穎 / Cindy 

1.這次演講對我的啟發

嗨! 大家好,我是Cindy…,記得109/5/19的早上是這樣開場的,難掩內心的緊張與興奮,那種心臟要磞出喉嚨的感覺還歷歷在目,不也就這麼開始分享之路。

從得知有這次線上講座活動,我想大概第一時間就把“我願意”回覆給長耳兔,像是在婚禮中主角都是乾脆而興奮的回答:YES, I DO!

並不是已有高深的內力急著展現,也不是對話功夫已行雲流水,只是迫不及待想把這一路學習的歷程告訴許多如我一般的夥伴,你也是那個忙著扮演媽媽、太太、媳婦、女兒、姊姊、妹妹….種種的諸多角色而忘了自己是誰嗎?

在準備的過程中,我把自己學習的歷程重新掃瞄一遍,每每參加完工作坊,生命好像重新活過來,身心的負擔一掃而空,好像呼吸都變得輕盈雀躍,我想如何延續這樣得來不易的自在。

那時的我真想每天都是個個老師上身,如果我像阿建老師一樣可以開啟他人情緒的任意門該多好,如果我有天安老師的洞察力處處看見生命的資源該多美妙,即便如此,當我握有各種武功在手,在這個武林中我就無敵嗎?這是我要的嗎?或許我只是需要多一點對生命察覺與接納。

一路上走來,在工作坊中、在講座上及許多場合裡,我有機會去看見許多夥伴的生命故事,個個都是歡笑與淚水、痛苦與喜悅的交織,在在體會面對生命洪流唯有謙卑的看待自己,才有機會更加貼近他人與自己。

我說察覺與接納是我走入薩提爾獲得最寶貴的禮物,因此想要呈現就是家庭中的日常,曾經有老師說:「這門功課,走入日常最難。」這次帶著自己覺得好難的家庭面貌跟大家分享,也讓先生跟我在面對爭執時,彼此學習著畫出一塊柔軟的空間,看見渴望的家庭圖像。

而故事也不是從此幸福美滿,不過就是,透過一次一次的察覺與接納,我得以展現趨近一致的狀態應對家人及朋友,當我狀態不好時,當我用了既有的慣性姿態去指責時,我也如實的去接納這樣的自己,如實的看待生命百種面貌,如實的品嘗生活的百種滋味,喜與苦都是感受的一環,環環相扣交織出每個生命的獨特無一,我可以一日復一日一分一秒的看重個個生命的美好,我衷心感謝!

2.針對上課學員的問題或回饋做反饋

很可惜很多學員的提問,這次線上課程沒有機會一一的回覆,首先,真的是好緊張,只顧著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腦的講出來,所以沒有太多的停頓去瀏覽問題,然後語速也稍快。

其中我記得學員提出怎麼做3A或6A,這是很多初學者的心聲,我們只要跟著老師的步驟,用3A或6A來照顧自己其實不難,但難的是如何用“心”做3A/6A而不是用“腦”?

這是一個不好說的個人的歷程,不會每個人都有一樣的照顧自己的SOP,每個人只能為自己設計專屬的SOP,當我說我允許我的生氣時,我反而更生氣了,心裡有一股憤怒來自小時候的經驗,於是我在允許這個階段卡關很久,一再的測試走允許自己生氣,很不容易,期間我在冰山的每個層面去探索我的生氣,也試圖請學習夥伴陪我回溯過往的生命歷程,種種的嘗試沒來由的生氣慢慢平息一些,但是我不知道該用多久的時間去探索去練習,我只是這麼一路走下去。

但是當你說你允許你的生氣時,或許你突然鬆了一口氣,啊!原來人是可以生氣。練習這個過程只是為了讓我們有機會更接近自己,抱著堅定而寬廣的心去靠近生命之流,太著重於方法與講求效率很容易就忘了當初學習的初衷。

(Photo by John-Mark Smith on Unsplash)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台北)(台中)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xZpry4

🥕 陳桂芳老師工作坊(台中)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台北)
 
🥕張天安老師進階工作坊(台北)
 
🥕李崇義老師對話練習課程(台北)
 
🥕李崇義&洪善榛工作坊(台北)
 
🥕李儀婷工作坊(台北)
🥕陳志恆&胡展誥老師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1024

🥕李崇義老師對話練習(新竹)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