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脆弱無力
但恐懼卻封印了你展現能力的機會—-胡展誥
求學時期的我非常重視成績,經常與別人的分數做比較。
每次考試前只要聽到同學在討論我沒有注意過的考題,心裡就會有一股莫名的生氣,覺得別人是刻意展現自己很厲害、好像很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
就這樣一路延續到了出社會,在臉書上看到了誰有了好成就、誰的作品賣了幾刷,這時候已經不會對對方有情緒,而是反過來質疑自己:「那你自己呢?你怎麼這麼沒出息。」
這時候我才發現,原來別人只是努力去追求他們的成就,壓根沒有想要花力氣去影響我的心情。
討厭我的人,其實就是我自己。
因為不喜歡自己,我才需要經常拿自己去跟別人做比較。比贏了就會獲得一些些價值感,比輸了,就更加確定「原來自己是很沒有價值的」。
-
我在心理諮商的中遇到許多來談者有很類似的狀況,他們一方面對他人的成就充滿情緒,一方面也覺得自己很沒有出息。
然後我才發現,原來我不是特例。而這種現象,很可能是身處在相同文化底下的我們很容易遭遇的處境。
而這種處境,往往來自於被比較。
從小被大人拿去與他人做比較,為了獲得大人的認同,我們沒有去質疑這種比較從一開始就是沒有意義的,反而是更賣力地行動、乞求有一天這些大人可以真正地認同我們、終結這一場比較的遊戲。
卻沒有想到,這種比較猶如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比賽。當這些大人離開了我們之後,我們卻把這些長年吸收的的語言深深地刻在心裡,用來作為對自己的鞭策。
-
如果你厭倦了這種「看見別人好,就覺得自己渺小」的不舒服,是否問問自己:
.那些你覺得好的人,你真的有期待變成那樣嗎?
.那些你羨慕別人擁有的,你真的都想擁有嗎?
.那些人獲得成就的方式,是你要的生活方式嗎?
如果只有部分是(或甚至都不是),那你真正喜歡自己的樣子是什麼?
-
其實你並沒有自己想像的如此脆弱無能,但很多時候是過往的恐懼阻擋了你展現能力的機會。
不要忘了這一路以來你是如何面對了大大小小的磨難,也不要小看了自己在被他人比較的過程中,那一份不服輸的精神與毅力。
只是,現在的你不需要再把這些力氣用來與他人做比較,而是作為一股動力,推動你前往自己想要的生活目標。
對,我相信這些事情你都想過,但做起來的確不容易。
不過,如果想要改變,你就得將這些話刻意地放進心裡、刻意地提醒自己,並且刻意地去練習。
你將會發現,減少了與他人的比較、把力氣放在提升自己之後,胸悶窒息的感覺會舒緩許多,流進身體的空氣更是新鮮無比。
原文網址:https://reurl.cc/V60Mp6
(圖片取材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