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趙安安
生命有時,死亡是我們始終繞不開的話題。未知生,焉知死,也正是心裡對死亡的那一份敬畏,推動著我們好好活,去謙卑、樸實地過著每一天。
如果想要好好地修養自己,就要管理好我們的各個部分,包含身體、情緒、思維和行動,讓它們和諧地運作,這才是真正的致中和。——趙安安
<安心分享|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個月,你將如何度過>
只有心懷對死亡的敬畏,才會努力地過好這一生
01 常見問題
在新冠肺炎的疫情中,每個人都害怕死亡,也正因為如此,我會讓自己變得忙起來,嘗試努力遺忘掉這個問題。但是,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特別擔心下一個會輪到我。面對可能到來或者是終將到來的死亡,我應該如何緩解由此引發的焦慮等情緒?
02 安心解讀
死亡焦慮,是指對生命消逝的這一事實產生恐懼,糾結,不解,不安等複雜的思想和情緒。但其實這種焦慮,孩提時期便已經存在。
心理學上有一個學派叫做存在主義學派。這個學派認為,人生最大的焦慮來自於死亡。而他們的論據支持,便是孩子最害怕的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黑暗,我們還很小的時候,是不懂得外界與我們是分開的,我們也不懂得主體與客體的區別,當孩子看不見東西的時候,他就會認為包括自己在內,一切都消失了,而沒有只是環境看不到的這種概念。孩子所恐懼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分離。我們可以看到,當孩子離開了媽媽或者爸爸的時候,他就會害怕得大哭,這是出於對失去照顧者之後,無法存活的憂慮。存在學派認為,孩子所恐懼的黑暗和分離,都是死亡焦慮的隱喻。
成人之後,死亡焦慮依然如影隨形。有人做了這樣的一個實驗,調查者詢問了2475個醫學從業人員一個問題:
如果有一天你成了植物人,渾身不能動了,但是大腦還有意識,你會選擇繼續治療還是停止治療?
有八成的人都選擇了放棄生命。接下來,調查者向65個閉鎖綜合征的患者(閉鎖綜合征:臨床表現為,四肢癱瘓,意識清楚,能夠聽懂他人說話並且可用睜、閉眼或眼球活動示意回答)進行提問:
現在的你活得快不快樂?
居然有72%的病人通過眼動儀告訴別人他活得很快樂,只有7%的病人選擇了安樂死。調查者對這個結果感到很奇怪,進一步詢問才得知,原來是這七成的患者怕選擇了“不快樂”的選項之後,醫院會拔掉他們的管子不讓他們活了。從原來八成的人選擇了放棄生命,轉變為有七成的人選擇了承受巨大痛苦活下去,可見在死亡真的近在咫尺時,我們的天然本性還是想要求生。而這種對於死亡的焦慮,反過來引發對生存的強烈渴求。
03安心練習
如何面對死亡焦慮
西方會用兩種方式去緩解自己的死亡焦慮:一種是信仰一個更高的存在,例如上帝。他們認為,只要將自己交托給上帝,並且遵守上帝的旨意行事,那麼在死亡之後,他們便可以去到天堂。另外一種則是個人主義或者英雄主義,將自我提高放大,抓住生命當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做事,獲取知識、權力、財富等等,讓自己膨脹到不再害怕死亡。但無論是將自己交托給一個更高的存在,還是提高自我價值的滿足感,存在主義學派認為這些都在否認死亡。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歐文亞隆寫了一本書,叫做《直視驕陽》。他宣導,我們不應該逃避死亡,而是像直視驕陽一樣去勇敢面對終將到來的死亡,而現在我們最應該反思的就是如何不卑不亢地“活在當下”。正如《直視驕陽》中有這樣一句話:“死亡雖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不會因此泯滅;死亡雖是宿命,但是看待死亡的視角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
- 完成“四道”與寬恕
安心小故事:說愛,或是遺憾
我的外公患有帕金森,在床上已經躺了八九年了。這種病症的特徵就是人體的運動神經會慢慢萎縮,從四肢開始萎縮,最後剩下臉部的器官可以動,慢慢的全身照有眼睛可以動。我外公在年輕的時候,是一個不顧家的人,以至於他的孩子在長大之後都都沒有辦法原諒他,與他的關係十分疏遠,我的小阿姨在很多年前就跑到了歐洲,不願意和我外公親近。
突然有一天,我的外公病重,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我的媽媽請求醫院暫時維持住我外公的生命,等待我的阿姨回來見我外公最後一面。雖然已經非常痛苦了,但是我的外公一直撐著不願意離開。等到我小阿姨趕到醫院時,所有親戚也離開了醫院,給我阿姨和外公交流的空間。
那天晚上,外公過世了。
後來,我阿姨給我們分享他們那晚的“交談”。說是交談,其實只有我阿姨單方面的講話了。因為外公已經不能動不能說話了。在這最後的時刻,小阿姨向外公訴說了她埋藏在心底多年來的委屈:她從小都非常渴望爸爸在身邊,但是家裡總是沒有爸爸的身影,甚至在她人生的重要時刻,爸爸也沒有出現過。小阿姨說了很重的話,甚至說出了“我恨你”。可是在講完這些恨意了之後,她也哭了起來。她也明白了自己的內心:其實,她非常愛我的外公。
到最後,小阿姨對我外公說:“我原諒你,我仍然會選擇愛你。我們之間沒有遺憾了。”很奇妙的是,當我的外公聽完這句話了之後,他的眼睛滴出了淚,然後心跳檢測器出現了靜止的曲線。原來,我外公等了這麼久,就是為了放下遺憾,重新得到這份愛。
研究發現,如果離世者和在世者的情感中存在許多矛盾複雜的情感糾結,通常在世的人會長時間地持續哀傷,症狀也會特別厲害。因此在世者要把未竟事宜做完,把糾結的結解開,和離世者作一個心理上的告別,讓我們之間保留的是一種純然的愛和思念,而不摻雜其他的矛盾情感。
相類似的,臨終關懷領域會引導即將離世者做四件事情,稱之為四道:道歉、道謝、道愛、道別。我們已經習慣了在日常的關係中不太去表達了內心的真實感受。但是死亡猝不及防的到來,很有可能人在離開的那一刻也沒有將心中的感恩和愛意表達出來。
在四道的基礎之上,我還加了一個“寬恕”。寬恕指的並非是你與你所討厭的事物或者人物恢復關係,而是你嘗試放下緊緊抓住的、讓自己痛苦的事情,放下負面情緒。如果你還心存懷恨的話,在生命結束的時候我們可能會不那麼開心。所以,我們要在活著的時候,透過四個句子來完成內心的表達:我原諒你了、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向曾經讓你感到受傷,有過爭吵的人說:"我願意原諒你",對你曾經造成傷害的人表達歉疚:"對不起,我傷害了你",慢慢地學習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學習四道與寬恕,可以讓自己在最後的時刻更加地平靜、祥和。
2. 自我修養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三家就有教我們如何面對死亡焦慮。首先,儒家認為“小人曰死,君子曰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做君子,要瞭解自己的天命是什麼,然後依天命而行。生命到了終點以後,它不會消失,它會以新的形態再次出現,就像太極圖一樣,當黑色轉到最尾端變得很小以後,它又會進入白色逐漸變大,天理迴圈。而道家認為:“人之生,氣之聚也。聚之則生,散之則死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故萬物一也…通天一氣耳。”氣散盡了,它還會再次聚合產生新的生命,順應自然,與道同體。佛家則追求了生脫死的境界,不再沉浸於生死的輪回,達到涅盤寂靜的終極解脫。我們可以看到,這三派的學說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天人合一。他們主張人與天是一體的,我們無需再尋找更高的信仰,人本身就是更高的存在。所以我們無需擔心死亡或者是害怕死亡,只需要好好修養自己,遵循天命。
何為修養?其實就是一種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是儒家說的致中和。打個比方,我們的身體裡有很多個部分,血管裡的血小板,白血球,肚子裡的細菌等等,它們都在按照著一定的規則井然有序地工作著。而我們可能只是一個身體的管理者,就好像是一家百貨商場,裡面有各種不同的品牌獨立運作,百貨商場並不代表這些品牌,也沒有實際的擁有權,百貨商場只是負責好好地管理和協調。如果想要好好地修養自己,就要管理好我們的各個部分,包含身體、情緒、思維和行動,讓它們和諧地運作,這才是真正的致中和。
我們的大腦總是不斷地產生許多感受和想法,例如喜悅、慈悲、憤怒、焦慮等等,它們就像是各種各樣的顏色。有些人意識到自己心存某些負面情緒或想法,就很著急地想要把這塊黑色抹去,但是和諧並非是只有一種聲音,而是可以容許多種不同聲音的存在,彼此尊重,互相協作。不要被某一種單一的顏色限制,你可以嘗試用開放的心態面對,允許負面的情緒,也邀請正面的情緒,黑白可以在你裡面同時存在,別急著讓白色驅逐黑色。或許過一段時間,你會發現,這些情緒和想法相互碰撞激蕩之後,產生了新的看見、新的角度、新的想法,可能是Hermes優雅的大象灰,也許是Chanel經典的千鳥格。你會在這個過程中,轉化為成熟有容的君子,活出多彩多姿的人生。
🥕李崇義老師【跨越溝通藩籬,強效對話練習】(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509
🥕李崇義&洪善榛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530
🥕陳志恆&胡展誥老師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613
🥕洪善榛《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讀書會-台中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609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626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新竹)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620
🥕李崇建老師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417
🥕 陳桂芳老師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807
🥕李崇義&洪善榛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905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Telegram: https://t.me/lopwil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