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李崇義/Charles Lee
工作坊的現場一位中年媽媽「小珍」得空前來詢問我問題。臉上盡是謹慎與羞赧神情,像是深怕問了笨問題會被老師責罰一般,小心翼翼地把她遇到的棘手問題,緩慢地描述與我聽聞。
「我本來是要我兒子來上課的,可是他不願意來。」
「可能都是我的不好,他從小學習能力就比較差,所以我對他比較嚴格,我會逼著他唸書。可是吼,他的功課就還是一直不好啦。」
「他以前跟我感情還不錯,可是現在他都大學畢業,也廿三歲了,工作都找不到,整天都沈溺在網路遊戲裡。我跟他講話也不聽。」
「我孩子比較畏縮啦,很多事情都不敢去做,就像他去應徵一個工作,人家才跟他談不到半小時,他自己就說不做了要回去。但這個性格可能也跟我有關啦,是我在他小時後太嚴格了。」
「我看了阿建老師的書,也有用他的方法,可是兒子都不想跟我講話,我都不知道要怎麼幫他,唉。」
小珍長嘆了一口氣,對這個孩子從小殷殷盼盼就是希望他努力向上,小珍近來才開始慢慢覺察孩子變得孤僻不願意跟她連結,她除了緊張與焦慮之外,還有一個為人母親的自責。
我沒有想要解決小珍的問題,只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靜靜聽著。
前幾天,我在一個社群媒體上看到國外一個諮商心理師寫的一段話。
「…在還沒成為一個諮商師以前,我有滿腹的熱誠想要助人,我以為把「對的」事跟觀念傳遞給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成為諮商師之後,才發現一個好的諮商心理師「聽」得多、「說」得少。」
「諮商師在想要幫助人或是想要給案主意見之前最好先停頓一會兒,問問自己下面幾件事:
- 我是不是想要改變最終的結果?
- 案主有跟我尋求幫助或是希望我給建議嗎?
- 我是否想過他們希望如何被幫助,我的幫助合宜嗎?
- 案主是否曾經尋求過各種協助呢?
- 我的介入是否會剝奪了案主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的機會?
- 我的姿態是否會讓對方覺得「我比較厲害」?
- …」
以上幾點如果有,那麼很有可能這個晤談就會變得無效。
其實上述這幾點我以為不僅僅是諮商心理師可以借鏡,一般人也可以在關係的對話裡斟酌。
覺察自己對話的脈絡與方向是不是有個很明顯的控制,想讓對方照著我們的期待前進,想要引導對方到我們自己設定好的目標呢?
在成長經驗裡屢經波折的人對於控制性的話語經常很敏感,一旦嗅到「控制」,自然很有可能轉身而去。
做為一個關愛的親人或大人,我們能否畫好兩條線,認知一是,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需要自我負責;二是,不論對方做得好或不好,我們同樣釋出關懷、給予愛。這兩個原則確立之後,彼此容易連結,也比較能從對話中開啟對方的覺知,讓案主感到自我價值,重拾向上的力量。
看看影片中的孩子認真的表情,你會在乎他們是否打錯節拍、跳錯舞步嗎?
哈佛心理學家Amy Cuddy強調很多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最佳狀態,這個狀態其實跟成功與否不是有太直接的關連,而是跟是否全力投入有關。「當你的所有感受同時反應同一種感覺,這就是你可以展現最佳狀態的時候了。」
因為,我們不在乎表演者是否看似緊張,我們只想知道我在觀賞的是某人熱愛他們所做的事。即便最終結果不達預期,這個過程中展現了全力才是我們最津津樂道的。
我不知道小珍能在課堂裡學習多少知識,認識多少方法。但,這門功課得先從自我連結、體驗感受開始。
影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326101041335079
🥕2020 心靈對話沙龍春季班 (台北)
講師:李儀婷、曹中瑋、胡美齡、陳品皓、魏瑋志(澤爸)、趙安安等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416
🥕留佩萱 & 胡展誥老師聯合講座 – 擁抱情緒的力量 (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425
🥕李崇義&洪善榛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530
🥕李崇義&洪善榛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905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新竹)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620
🥕陳志恆&胡展誥老師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613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