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李崇義/Charles Lee
截止2020年2月8日為止,新型冠狀病毒 New Corona Virus 在中國大陸已經累積超過3萬4千名確診病例,死亡人數也超過720人。許多人為此擔心不已。
從農曆新年以前發現武漢爆發疫情以來,新聞每天都可以看見、聽見最新的疫情進展,官方跟民間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對抗這一波大規模感染。除此之外,在各個社群媒體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批評的聲浪。網民討伐的對象從藝人批評官員、埋怨中國大陸在一開始處理不當、口罩無處購買、台胞專機回台卻發現有確診病例在班機上不一而足。大家罵聲不斷也顯示了內在有很多的恐慌與焦慮。
當我們看見這麼多負面消息,除了緊張與擔憂,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我想起加拿大一名對成癮症研究的專家Gabor Mate曾經在演講裡提過,一個人上癮時一般人很容易就會想到上癮給人們帶來的種種壞處。例如,抽菸上癮的人我們會告誡他抽菸會導致肺癌、心血管疾病、會使得他人吸二手菸等等。但Gabor提到,我們更應該問的是「上癮對於人有什麼好處?」如此一來我們更可以理解他的動機,跟缺乏的東西。
同樣的,當我們想到要批評他人時,或許我們也可以先想到,這些人做這些事對於他們的好處是什麼?如果我身處於他們的位置,我能不能夠做得更好,或是換個更佳的方式面對?
前一陣子好萊塢有一部由瓦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獲得極大的迴響。
過去我們看蝙蝠俠電影的角度都是從正義的一方切入,對於「小丑」這個變態的殺人狂我們不以為然。而這次電影則顛覆了過去的觀點,帶觀眾從「小丑」這個帶有心理疾病的角色切入,我們便清楚地看到「小丑」在世俗的壓力之下逐步地扭曲自己,讓我們在批評邪惡的同時也多了一份理解。當我們看待一個事件或一個人物,摒除了「對或錯」這個二元對立的選項,能夠從更大一個格局、面向來思考每一個人的處境、每一件事的來龍去脈與細節,這就是同理與包容多元。
那麼你或許會問,我看到了各種角度與每個人的處境,接下來呢?
做為一個負責的人,我們永遠都可以問自己,我還能做些什麼。
「失敗的人找藉口;成功的人找方法」是我們經常聽到針對成功與失敗的定義。如果我們不想當一個成天抱怨、找藉口的那個所謂的失敗的人,我們面對事件可以做這幾件事:
- 辨識內在情緒:我們始終都可以在任何時候與自己同在,先從辨識自身情緒、看見自己、貼近自己開始。
- 換位思考:如果我是當事人,當時做出那些決定的動機是什麼?我可以怎麼做才能做得更好?
- 看見全局:在釐清所有客觀事實之前盡量不評論,表述客觀事實即可。拉長一個事件會影響的期限(例如,這件事在十年後還會影響我嗎?我還會這麼看嗎?)可以看得更完整。
- 還可以做什麼:當理解了這些客觀事實,問問自己「我能夠做些什麼,讓我自己更愉悅、讓他人更自在?」
不要小看積極正能量帶來的結果,揚升情緒帶著感恩與信念始終能夠引領著我們走向一個預期的正向價值。
這個世界已經不缺乏批評與抱怨的同時,能夠自我負責、帶著力量的妳/你,關注好自己的呼吸,覺察自己的時刻情緒,別掉進了「受害者」角色裡,撇掉批評與抱怨,問問自己,我還能做些什麼。
我,還能做些什麼?
(Photo by Free To Use Sounds on Unsplash)
🥕李崇義&洪善榛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530
🥕李崇義&洪善榛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905
🥕2020 心靈對話沙龍春季班 (台北)
講師:李儀婷、曹中瑋、胡美齡、陳品皓、魏瑋志(澤爸)、趙安安等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416
🥕留佩萱 & 胡展誥老師聯合講座 – 擁抱情緒的力量 (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425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