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12月崇建老師工作坊課後問答]

這幾天撇到醫師作家侯文詠的一句話:「人生的養分來自問題,而不是答案」,眼睛一亮、精神為之一振。
這麼說來,不斷的有問題產生的我們,營養滿分,慢慢的可以成為一個茁壯的自己。

<12月崇建老師工作坊課後問答>

Q:課後有試著與朋友或同事在一般情況下進行好奇心對話,但好像感覺到對方覺得有起了些防備心,我感受到了自己與對方的距離反而有點變遠了,我感到有些失落與焦急。想請教老師該怎麼注意satir的使用時機呢?
A:剛開始使用好奇時,的確因為不熟練,而產生問句會有刻意,也會有不適當的狀況,因此在好奇的提醒中,歸納了幾個地雷句子,也歸納不八卦,不探人隱私,這樣的設限。可以探索一下自己的問句,是哪裡不適當?其次,可以跟朋友坦誠,自己正在改變應對,真誠請教朋友,哪幾句不妥?好奇、關懷,起自真心的內在,薩提爾對話,就是一份瞭解自己,愛自己之後,發之於外的真心關懷。

Q:想知道更多「靠近自己情緒」的作法。怎樣感受情緒,與感受同在,還是有點模模糊糊不知道自己在幹嘛。
A:靠近情緒,是一個概念,也是一個隱喻。將之比喻為靠近一個人,如何靠近一個人?去愛一個人?專注的感受與靠近,這是一個比喻。一剛開始落實,會有很多不習慣,一陣子之後,應該就能掌握了。

Q:在第二天的靜心冥想時,會有很多的念頭跑進來,以至於完全沒進入狀況,想請問老師在一開始靜心或冥想時頭腦干擾太多應該如何循序漸進?
A:靜心冥想,有諸多方式。第二天進行的冥想,有別於一般的靜心。若是第二天的冥想詞,帶來很多干擾,就接納這個狀況。一般的冥想,若出現頭腦紛擾的狀況,除了接納之外,聚焦在一個感受,時常練習會有進展。

Q:睡前練習時可以感受到身體的感覺,但是感受不到情緒,這樣正確嗎?但是只要想到事件就能湧上情緒
A:1、剛開始練習,的確會感受不到。以身體自我觸摸,就能感受到自己,這也是感受,因此,可以以此循序漸進,揣摩並且觀察自己。2、在有事件時,感受到情緒,那就刻意停頓下來,花點時間感受自己。

Q:因為對話需要時間且難收速效,對孩子進行時很容易被視為縱容(講一講就放過他了,沒有懲罰),或是不夠積極糾正;對大人進行時會被視為「他(她)就是這麼情緒化/不努力/怠惰/重蹈覆轍/固執,幹嘛對他那麼好、跟他(她)廢話那麼多」。請問該如何面對外界質疑的聲音呢?
A:在對話的脈絡裡,核對一項中,有核對訊息、界線、規則,因此孩子犯錯了,關心孩子犯錯的原因,他如何經驗這件事?如何思索?過去有無這樣的經驗?而產生出這樣的應對?但是規則與界線亦要給予。外界若有質疑,可以聽聽看外界的說法,並且照顧自己內在。

(Photo by Emily Morter on Unsplash)


🥕李崇建老師工作坊(新竹)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214

🥕李崇建老師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221

🥕2020 心靈對話沙龍春季班 (台北)
講師:李儀婷、曹中瑋、胡美齡、陳品皓、魏瑋志(澤爸)、趙安安等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416

🥕留佩萱 & 胡展誥老師聯合講座 – 擁抱情緒的力量 (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425

🥕李崇義&洪善榛工作坊(台中)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530

🥕李崇義&洪善榛工作坊(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00905

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