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林良晉
下周二,馨慧與我一起帶領的《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讀書會 x 對話練習 – 高雄場即將開始,歡迎想在對話練習上有進一步學習的朋友一起來參加。
「不是只有好表現,才值得被肯定。」
如何透過眼光放在一個人積極正向的焦點上而能帶來力量的肯定與讚美是志恆老師藉由這本書想傳遞的重點之一。
不同以往的講座概念傳遞與工作坊的授課形式,志恆老師首次在長耳兔開辦《正向聚焦》讀書會,不僅傳授書本中的對話秘笈,更在課程中搭配對話實作練習,一連五周共五堂課,每次兩個半小時,讓您在日常對話中有更多反覆操作和提問解惑的機會。
把障礙作為跳板,化困難為轉淚點,給自己一個知難而進的學習機會。
邀請想跟孩子連結卻不知道怎麼操作的家長老師們或是對於想自身擁有一雙美麗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事物的您一同來讀書會體驗老師書中的正向能量。
【正向聚焦- 讀書會】
活動地點:台北市
講師:陳志恆 老師
時間:2021/4/20-2021/5/18,連續五週,每週二 9:00-11:30am
[詳細報名信息與連結將於明日公告]
*長耳兔的票券,委由Accupass活動通購票平台辦理售票,想報名的朋友可以提前至Accupass活動通註冊帳號,以利後續訂票活動。
Accupass網址如下:www.accupass.com
在歲末年終亦是溫暖的此刻,小編祝福各位擁有一份繽紛感恩安穩的內在能回應今年全球環境的不安穩。
By 留佩萱博士
九月多,美國西岸三州發生多起森林大火,加上強風把煙吹過來,我居住區域的空氣品質到達危險程度,有一個禮拜多的時間,我無法開窗、無法出門,讓每天習慣出門慢跑和散步的我身體非常不適應。「我現在真的是完全、完全無法出門。」電話中我跟朋友說,說完,我們兩個開始大笑。
疫情帶給這個世界許多失落與哀傷、我們熟悉的那個世界消失了、過往生活型態不見了,疫情中我們見證了許多荒謬和令人憤怒的事情,我們感到悲傷、無助、氣憤、焦慮、恐懼。但是還好,我們還有幽默,還有笑的能力。
對我來說,二○二○是學習失去的一年,過去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一件一件被拿走:正常工作型態、社交人際關係樣貌、可以安心地出門到不同地方、和人實際見面…等等,全部都消失了,我沒想到,原來有一天新鮮空氣也會消失。「Universe可能覺得,你們這群不知感恩的人類,我再把新鮮空氣拿走,看你們知不知道要感激!」我笑著說。「那下一個拿走的會是什麼呢,是水嗎?電嗎?」朋友在電話中笑著回應。
然後,兩個多禮拜後的某天傍晚,停電了。
當時我坐在沙發上讀著書,我頭頂上的閱讀燈和家中其他燈熄掉了。「噢!停電!」我想到公寓大樓幾天前發了通知,好像說今天晚上六點到半夜十二點要施工會停電。我看到通知單內心的解讀是:應該是這段期間因為施工,所以可能偶爾會跳電一下之類的,不太可能從六點停電到半夜吧?結果六點一到,準時停電。
我看著窗外,再一個小時天就會黑了,手中的書很精采我想繼續讀下去,所以我坐在地上倚靠著窗戶,用日光再讀個幾頁,直到天色越來越昏暗,然後我想著:在黑暗中,沒電沒網路,我要幹嘛?
於是,我坐在沙發上,什麼都沒做,就這樣坐著、坐著,天色越來越暗。
這似乎是今年疫情爆發後,我第一次讓自己的大腦和身體都停下來,什麼都不做。
前陣子讀到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科學記者,她訪談了幾位心理學家談論面對疫情的心理狀態。其中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安‧馬斯頓 (Ann Masten)解釋,當災難發生後,我們身體會進入壓力反應,讓我們有更多能量可以面對災害,她把這樣的能力稱為 “Surge Capacity” (類似「湧上來的能力」)。
讀到這個詞時,我回想起疫情剛爆發的前幾個月,我的確在使用我的Surge Capacity──當時雖然焦慮,但是我充滿精神和力量在做各種事情:我聽了數十場要如何面對疫情的線上講座、Podcast、讀遍網路上各種相關文章,也在部落格上寫了一系列疫情中如何照顧心理健康的文章、整理資源、辦講座…等等,我的Surge Capacity讓我充滿能量面對疫情,我也很享受這種充滿能量、在解決問題的感覺。
然後,跟許多人一樣,幾個月後,我的Surge Capacity用完了。
馬斯頓教授解釋,Surge Capacity是用來應付短期壓力的、本來就無法持久。通常災難結束後,過一陣子就能恢復正常,但這場世界大流行最弔詭的,就是它不斷持續在進行、並沒有真的「結束」。就像你一邊清理強颱帶來的風災殘害,但颱風還是一直吹襲造成更多破壞。這樣的生活過了超過半年,當然會覺得耗竭、疲倦、無力又無助。
我意識到,過去這段期間我身體的Surge Capacity用完了,但是我的大腦卻不知道。
我習慣每天早上出門慢跑,但就有那麼幾天身體連跑步的力氣都沒有,然後我的理性腦會開始批評:「你要去跑步才會健康!現在出門!」有一陣子吃比較多不健康食物,大腦就會責備:「要吃得健康才對,抵抗力不好被感染怎麼辦?你在國外不可以被感染!」有些時候我感到很浮躁、疲倦、沒有力氣做事情、無法專注,理性腦就會批評:「不能浪費時間,要善用所有時間好好學習,現在時間這麼多你應該要做更多事情!」
比起身體的疲倦和耗竭,我發現帶來更多壓力的,是我腦中評價自己「這樣不對,應該要怎樣才對!」的聲音。我發現,雖然我寫了這麼多疫情中照顧心理健康的文章,但我的理性腦,似乎還不真的理解「現在有疫情」是什麼意思。
這篇文章中寫著:這樣規模的世界大流行,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第一次,我們都是第一次在面對這件事情,你當然不需要做得很好!
讀到這句話時,我內心緊繃的感覺似乎鬆開了一些──喔,我不一定要過得很好!是啊,我們並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個疫情、都是一邊面對一邊學習。過去正常生活消失了,這樣的情況持續這麼久,都是前所未見的。我們第一次面對前所未有的狀況,不一定都該知道怎麼辦、不一定要過得好。
過得不好,也沒關係。
文章中採訪了另一位明尼蘇達大學教授波林‧玻斯 (Pauline Boss),玻斯教授是研究「模糊性失去」(Ambiguous loss)的專家,她解釋,「模糊性失去」沒有一個明確清楚的失去和結束,譬如你的親人失蹤了,雖然他的身體不見了,但是心理層面上你覺得他還在,或是親人得到失智症,雖然身體在,但是心理已經不在了,這些都是模糊性失去的例子。
這場疫情我們也在面對模糊性失去──我們的生活全部被改變了,但窗外看起來世界又好像一切正常,讓我們的大腦覺得很困惑。難怪,我的理性腦覺得現在一切都很好,還是用過往的標準檢視我、覺得我應該要有能力做到很多事情。
我反覆讀了這篇文章好幾次,讓自己把這些資訊讀進心坎裡。過去幾個月,我的大腦和身體似乎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現在她們終於靠近、互相理解了。我了解到「因為疫情,生活很不一樣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這段期間,學生和同事常常分享,疫情期間他們心情起伏上上下下,我也一樣,有時候覺得過得很好、很有精神,有時候覺得耗竭無力、很悲傷,這些都很正常,我們都不孤單。
過得不好,不但沒關係,過不好,還非常的重要。因為當你掉入谷底,你才能慢下來;當你本來的內心世界破碎後,你才能開始重建一個新的世界。
唯有當我們瓦解碎裂,才有機會看見碎片、看見不同部分的自己。因為裂成碎片,才有機會清除捨棄不再適合你的部分,才有機會放進新的東西,重新拼湊起新的自我。通常開心順遂時,成長與改變很難發生;讓自己有機會瓦解──去哀悼、去感受悲傷、讓自己破碎,才能重建與成長。
所以,請允許自己過不好、給自己機會瓦解,因為裂開了,光才照得進來。過不好,不但沒關係、還非常寶貴重要。
沒有人說人生一定會順遂,生命不會都給我們想要的東西,不會都照著我們要的樣貌和計畫前進。這場疫情讓我看見自己的不同部分──我有力量、有包容理解、想要貢獻幫助他人;我也有侷限、有自私面、有不安全感、有恐懼、憤怒與無助。這些都是我,都是身為人類的一部分。
原來,二○二○年是在教我如何當個人類──我們都不完美,但是都很完整;我們都有缺陷,也都值得被愛;我們很脆弱,同時也很堅強;生命很易碎,同時也充滿復原力;我們都會犯錯,同時也在成長。生命有許多事情我們無法掌控,但我們可以掌控事情發生後、要如何回應。
然後不管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都很好。接納自己的狀態,可以在低谷待一陣子,允許自己瓦解、花點時間讓自己破碎。因為唯有先瓦解、才能重建。
在痛楚、未知、焦慮與恐懼中,我們還是可以保有笑的能力、有想像力、有希望、有人與人之間真摯的連結。
謝謝二○二○年,教我如何當個人類。
文章選自: https://reurl.cc/odW1ll
林良晉、程馨慧老師《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讀書會x對話練習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105洪善榛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116張天安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203
李崇義老師對話練習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223陳桂芳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227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320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327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Telegram: https://t.me/lopwilldo
(Photo by Hanny Naibaho on Unsplash)
「當全世界都睡著了,請叫醒我!」
「愛的賽局理論」-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活動地點:台北市
時間:2021/3/20-3/21,共二天,9:00am-4:15pm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320
溫馨小提醒,當您在「Accupass活動通」訂購票券後,請記得兩天內付款,否則系統會視為無效票,並將票券釋出給後續訂票的人唷。請訂購後記得至您填寫的聯絡信箱查看繳費單信息。
by滾滾/程馨慧
「我堅信著,每個人都是值得被溫柔以待,只是自己沒有察覺。或是,不願意允許自己察覺?」
「發生了什麼,我們不允許自己,被溫柔以待?」
長久陪伴的學生,曾在晤談末尾,輕輕地唱這首歌給我聽。
許久之後,我依然在不同的人身上,看見與他相似的眼神、相似的悲傷、相似的勇敢。
世界有時候是這樣的,伸手不見五指,反覆的希望、反覆的失望,明明掙扎著想讓自己變得更好,卻總是在無眠的夜裡,翻遍手機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於是,終於在寂靜得過於喧囂的房裡,無聲地崩潰──「變好真的太累了!我永遠都好不起來了!」
變好,太累了。
於是,我們下了一個決定,宣判自己永遠都好不起來,彷彿這樣,就不用再苦苦地輪迴下去了。
擺爛、放縱、糜爛,有時候,彷彿比努力更容易。
「S,你很累了吧?真的、真的,辛苦了。」
漫長而彷彿沒有盡頭的苦難,漫長而彷彿沒有盡頭的,陪伴。
曾經,我也這樣地失望、挫折、厭煩、無助過。
但終究會記得,他或他們,始終沒有放棄活下去──如同,過去某些時刻的我一樣。
「你若不放棄、若還願意,那我也會盡我所能地,成長、陪伴下去。馨慧,你要嗎?」
「這些時間以來我看見的是妳的轉變與努力,但我的好奇是,妳願意也用這樣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嗎?馨慧,我並不會以妳做得到做不到來評價妳。我關心的是妳沒做到了,累了。妳願意給自己一些時間跟空間休息嗎?妳願意給自己更多的愛來等待妳自己嗎?」
有人曾對我說過這樣溫柔的話。
所以,決意堅信著、堅信著,長出溫柔的力量,給出綿長安穩的陪伴,無論生命的「變好」在不在我,那都不要緊。
願意走下去,那就足夠了。
鳳凰花開的季節,想起他畢業那時,陽光從樹梢間灑落下來,照亮了黝黑臉龐上那個,燦爛、純粹的笑。
那彷彿,也照亮了某個,我決意前往的遠方。
S,謝謝你啊。
我會,懷抱著這份信念、這首歌、這微笑,繼續堅定地陪伴下去的。
「S,你可以選擇繼續討厭自己,但我只是想告訴你,我並不是這樣看你的。我看見的,是你的努力。你願意用這樣的眼光,看看S嗎?」
願,每個你都能看見自己的溫柔,允許自己,被自己溫柔以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oETEUNxZJY
林良晉、程馨慧老師《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讀書會x對話練習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105洪善榛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116張天安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203
李崇義老師對話練習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223陳桂芳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227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320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327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Telegram: https://t.me/lopwilldo
(Photo by Rikonavt on Unsplash)
文:李雪
倫敦有個著名的精神分析中心,叫塔維斯托克中心(Tavistock Centre)。一位在這裡進修了很多年的精神分析師說,對自己成長幫助最大的是「動力團體」。
這是一種適用於團隊的心理治療方式,它允許成員在團體中自由呈現內在的關係模式,然後進行覺察,彼此回應,從而得到成長。
在持續多年的動力團體中,這位精神分析師幾乎每天都要跟其他成員彼此投射、彼此衝突,看起來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吵架。他說自己每次「吵」完都很擔心,以為關係要完蛋了,但是這麼多年來,大家的關係還是好好的。這對他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治癒。
關係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脆弱。對方沒那麼脆弱,我們也沒那麼脆弱,所以這位精神分析師才不用活得那麼緊張、謹慎,能夠更自在、更真實地做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也變得舒服和放鬆下來。
我們大多數人在童年時期,都沒有體驗過關係的柔韌性,而是體驗了許多「無限上綱」、「小事化大」。父母像是易燃、易爆品,特別脆弱,孩子但凡有點小事不如父母所願,他們就會立刻被「點著」。
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爸爸就會大發雷霆,媽媽就會哀聲痛哭:「這個家沒希望了,日子過不下去了。」有的孩子已經長大,已經工作成家,父母依然會上演「你不如我所願,我就悲慘可憐給你看」的戲碼。因此也有不少人說:「我想做自己,想捍衛自己的邊界,想和父母分開住,可是他們確實很可憐,老了無依無靠,身體也不好,我怎麼說得出口?」
我身邊就有這麼一個好朋友,他媽媽總要跟他一起住,每次他提出請媽媽回老家跟爸爸住,媽媽就會出狀況:生病,甚至把自己摔骨折,給兒子帶來很大的愧疚感。
這樣的父母實在太脆弱了,脆弱到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意願去生活。他們沒有完整的自我,需要寄生在孩子身上,把孩子當作自己的一部分來使用,榨取孩子的能量。一旦孩子想要跟父母劃清界限,拒絕被控制,父母就會枯萎。如果孩子聽父母的話,乖乖地跟父母住在一起,父母就會變得很有精氣神,但孩子會越來越抑鬱無力。
那麼,結實的父母是什麼樣子呢?
結實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無論孩子呈現出什麼狀態、行為,都不太會感覺被傷害。父母或許會被孩子惹惱,產生不良情緒,但這種情緒只是當下的一個反應而已,並不會破壞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實質,父母也不會因此陷入情緒裡,不可自拔。
結實的父母,在孩子長大離家之後,不會因此而失去生活的重心,依然有自己的人生。跟孩子相聚固然開心,但不是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快樂可言。
結實的父母,是對孩子生命力最好的祝福。孩子會發現,「我充滿活力地生長、做自己,是不會傷到別人的,我的生命力被這個世界歡迎,我可以全然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命體驗,不用背著父母前行,不用對父母心懷愧疚」。
還有一種脆弱的父母,看上去並沒有強勢控制,但是他們自身能量特別低,每天勉強維持一日三餐,上完班,做完最基本的家務,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幾乎沒有什麼能量和熱情去回應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的需求得不到回應,他就會慢慢覺得,「我想跟父母玩耍,哭鬧著尋求父母關注,這些需求太可恥了。父母已經很不容易了,為了保證我的衣食住行,他們幾乎耗盡了所有力氣。我要是還不滿足,提出各種要求,那就是沒良心了」。
但問題是,對父母有情感需求、渴望跟父母互動,並得到熱情回應,這是一個人多麼正常的情感需要啊!因為父母自身生命力太弱,或者所有精力都消耗在基本的生存中,孩子才會以自己的需求為恥,覺得向外發出聲音是可恥的,什麼都靠自己搞定,能不求人就絕對不求人。
這樣長大的孩子,不懂拒絕別人,不敢表達自己的攻擊性,不能捍衛自己的界限。他會投射性地認為別人都很脆弱,「我不能對別人提要求,不能打擾別人,更不能攻擊別人,萬一對方承受不了,怎麼辦?」所以,他經常會莫名其妙地背負別人的事情,活得謹小慎微。
這裡有一點值得注意:他自認為的需要替別人背負,其實往往並不是現實,只是自己的投射而已。也就是說,他把對方投射成自己脆弱的父母,覺得需要替對方背負,但對方很可能並沒有這種需要。
這樣長大的孩子,身上經常透著怨氣。因為自身真實的需求長期被壓抑,所以散發怨氣;因為不能拒絕別人,所以散發怨氣。最後又因為怨氣,他必須更加壓抑自己。因為怨氣都是有毒的,散發出來傷到別人怎麼辦?就這樣循環往復,最終形成一個異常牢固的防禦體系,活力被封印了,「中國式好人」誕生了。
「中國式好人」看上去很樂於幫助別人,幾乎會答應別人的所有請求,但他們的內心其實是不願意滿足別人的。所以「好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拖延。年齡越大的人,積累的怨氣越多,拖延就越嚴重。
情感虛弱無力的父母,會讓孩子覺得提出正常的需求是件很羞恥的事情。這種羞恥感烙在潛意識深處,「好人」通過不提需求的方式,避免體驗到這樣的羞恥感。那麼在關係中,他們就會通過拖延,讓對方體驗到這種羞恥:你需要我,但我就是不回應你,你如果再次請求我,就一定會為「你需要我」這件事而感到羞恥。這樣,「好人」就把壓抑在自己潛意識深處的羞恥感,成功轉嫁給了別人。
我們如果沒能擁有結實的父母,就要自己學會區分界限——我是我,別人是別人。每個人無論堅強,還是脆弱,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也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逐漸成為結實的人,能夠接受衝突,也能夠接受和解。我們也可以選擇,讓自由意志在關係中綻放,在關係中學會協商和妥協。比如跟父母的關係,最差的情況就是我們選擇做回自己,父母因此痛不欲生或釋懷放手。我們也要知道,父母痛苦,是他們選擇想要的體驗,我們只能尊重他們,如他們所是,不去較勁,不去改造,不期望把父母變成自認為「應該」的樣子。
允許父母有各種情緒,但不必為他們的情緒負責,同時讓自己活出跟他們不一樣的人生。這是精神上的「弑父弑母」,但也是對待父母最飽含慈悲的態度。
我曾經帶領過一個成長團體,有一位成員自我覺察成長中的各種劇情,其中一個劇情是關於自己為何會發胖。她發現,原來發胖是一種自我懲罰,懲罰自己過得幸福:跟老公恩恩愛愛,孩子很可愛,家庭經濟收入也很不錯。
這些幸福讓她覺得內疚,因為她媽媽一輩子都活在怨氣中,跟幸福絕緣,而自己現在居然過得這麼順利。所以,在過得如此舒服時,她開始發胖了。
有了這個領悟之後,她喜歡上了收拾,每天把家裡打理得整潔美觀。而在以前,她很抗拒做家務,因為過去媽媽總是一邊做家務,一邊怨氣沖天。
這個學員看到了自己的劇情,處在喜悅和能量釋放之中,背負了這麼多年的枷鎖終於解開——她可以「背叛」媽媽,去享受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幸福了!
如果童年我們沒有結實的父母,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做自己最好的父母。重新養育自己、寵愛自己,源源不斷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力,直接去體驗我們想要體驗的人生。
文章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3613?fbclid=IwAR2QLVO9muAjlZvUAnjCvCk1qTHBa0tLpqxJw8-NdUz47DWmy5bT9E-5cSQ
林良晉、程馨慧老師《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讀書會x對話練習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105洪善榛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116張天安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203
李崇義老師對話練習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223陳桂芳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227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320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327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Telegram: https://t.me/lopwilldo
(Photo by Edu Lauton on Unsplash)
擁有數十年的教學經驗,讓志仲老師擅長把不清晰的對話圖像,重新繪製出成層次分明的對話透視感;破解看似困難毫無邏輯的對話脈絡,像是剝洋蔥的手法一步步拆解對話框架跟模組;把沒有結構的訊息轉成有用、且可付諸行動的對話歷程。
邀您來體驗在數個對話變數中所組成的奇幻和諧方程式。
「和諧方程式-深刻對話工作坊」-台中場
講師:羅志仲
時間:2021/3/27(六) ~ 3/28(日) 9:00am-4:15pm
地點:台中市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327
溫馨小提醒,當您在「Accupass活動通」訂購票券後,請記得兩天內付款,否則系統會視為無效票,並將票券釋出給後續訂票的人唷。請訂購後記得至您填寫的聯絡信箱查看繳費單信息。
【和諧方程式 – 深刻對話工作坊】
你曾上過許多無數的工作坊,但卻無法所學用到生活中?
你曾驚豔老師們怎麼這麼會對話,怎麼能夠幾句話就切入一個人的內在核心需求?
你是否真心想好好對話,但每次只要遇到衝突的事件就瞬間腦殘把所學都擺旁邊,依舊使用自己習慣的說話方式?
志仲老師擅長拆解複雜的對話脈絡,組織較簡單的語句去回應對方。
志仲老師長年靜心與自由書寫的薰陶下,讓老師的課程中散發一種穩定且舒適的能量,無形安穩的能量能讓同學更有機會探索自己冰山底下的所有發生。
邀請您一起來感受老師在課堂中所散發出的隱形魔力!
明日開放報名,時間與地點如下。
【和諧方程式 – 深刻對話工作坊】
活動地點:台中市
講師:羅志仲
時間:2021/3/27(六)-2021/3/28(日),9:00am-4:15pm
[詳細報名信息與連結將於明日公告]
*長耳兔的票券,委由Accupass活動通購票平台辦理售票,想報名的朋友可以提前至Accupass活動通註冊帳號,以利後續訂票活動。
Accupass網址如下:www.accupass.com
志仲老師說:
從我的例子中亦可看出,「溝通」是可以學的,只是以往沒遇到適合我的;前些年遇到了,勤於練習,便能學得又快又好。
你願相信自己亦能像老師一樣只要勤於練習,便能學得又快又好?!
有人在與我對話後,下了一個結論:「你能有這樣的內在狀態,是因為你的工作與生活都很單純。」
我不同意這樣的結論。
我的內在狀態,是長期不斷練習而來的,而且還在持續練習中。這是一輩子的功課。
我的生活是單純的沒錯,不過這是我的選擇。我也可以選擇把自己的生活弄得無比複雜,但我不喜歡複雜,我希望越單純越好。為此,我得選擇與割捨,得為單純的生活付出各種代價,並為代價負責。
單純的生活是我爭取來的,不是從天而降。
與生活相比,我的工作很不單純,因為我從事的是與「人」密切相關的工作。
有朋友在學校任教,兼行政職,之前在教學組,現在在設備組。我曾問她:「兩個單位有何不同?」她說,教學組面對的是人,很難;設備組面對的是機器,單純多了。
在我心中,這位朋友很能與人周旋、應對,如果連她都覺得很難,像我這種自小拙於人際互動者,那就更難了。
而我從事的工作竟是「溝通」,還是教人溝通,這實在荒謬與諷刺。
但從我的例子中亦可看出,「溝通」是可以學的,只是以往沒遇到適合我的;前些年遇到了,勤於練習,便能學得又快又好。
只是,人畢竟太複雜了,將所學落實在工作與生活裡,仍不免時常感到挫折。如果不知如何回應挫折,久了便會「心累」。我至今罕有心累的感覺,是因為在學習與人溝通之餘,更學習了各種安頓內在的方法,所以能一次次走過挫折。(再一次次遭遇挫折。)
人的複雜,固然讓人感到「好難」,同時也讓我覺得「好有趣」——原來有這樣的人!會發生那樣的事!這些不都是練習與成長的好機會嗎?幾年下來,我感覺自己的成長早已超越之前四十年的總和了。
儘管如此,我還是想將工作變得單純些,因為我更喜歡獨處,喜歡把時間留給身邊最重要的人。
為了將工作變得單純些,我又得做出選擇與割捨了,這會讓我失去許多機會,但我很願意為這些代價負責。
我的工作一點都不單純,但我一直設法讓它單純些,如果我做到了,那也是我努力爭取而來的,不是從天而降。
文章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784439330
林良晉、程馨慧老師《薩提爾的對話練習》讀書會x對話練習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105洪善榛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116張天安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203
李崇義老師對話練習
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223陳桂芳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227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320學校及機關團體講座與工作坊邀約請私訊長耳兔或來信
“service@lopwilldo.com”
Telegram: https://t.me/lopwilldo
(Photo by Clem Onojeghuo on Unsplash)
「看著桂芳老師雕塑我的原生家庭、與現在的家庭,我終於明白,我的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中的困境是怎麼生成的,經過這堂課,我才真的看懂「薩提爾的對話練習」這本書。」
如同電影分鏡一般,桂芳老師所帶的家庭雕塑,重塑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家庭樣貌,這樣的細細拆解,讓家庭裡膠著的困境,遇見重整的希望,那是愛帶來的力量。
邀請您一起來體驗。
「活在愛中的秘訣 – 運用薩提爾模式增進親密關係」工作坊-台中場
活動地點:台中市
時間:2021/2/27 – 2021/3/1,共三天,9:00-16:15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210227
溫馨小提醒,當您在「Accupass活動通」訂購票券後,請記得兩天內付款,否則系統會視為無效票,並將票券釋出給後續訂票的人唷。請訂購後記得至您填寫的聯絡信箱查看繳費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