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arles Lee
「可可夜總會」大概是一年多以前上映的迪士尼卡通動畫片,最近突然見到Netflix也上架了這一部片,我帶著期待的心情觀看這一個口碑極佳的動畫電影。
從一開始小男孩Miguel主角的口白開始,鏡頭就帶到了墨西哥亡靈節常用的剪紙,整個畫面色彩鮮豔,慢慢讓觀眾融入墨西哥文化裡。接著小男孩講述他們一家從好幾代以前有個曾曾祖父Hector,為了追尋音樂的夢想拋家棄子,離家到外地打拼,留下曾曾祖母Imelda帶著唯一的女兒,拾起了製鞋一行謀生,從那一個世代開始到Miguel為止共五代,都是以鞋業做為家族事業,而「音樂」二字從那個時候開始就變成了家族禁忌。
整部片子輕快、節奏感強,雖然描述墨西哥亡靈節時,祖先們都會踩著萬壽菊搭起的橋樑回來探望在世的子孫,每個祖先們都化身白骨,但顏色光線亮麗,絲毫沒有恐怖感。片子的主軸圍繞個人「夢想」與「家庭」和諧之間的衝突。
我不由得想起有多少人的原生家庭是帶有很多家庭禁忌的或是家族規條的。而這樣的禁忌綑綁了許多人,想要突破規條或框架的孩子勢必就得經過不斷地衝突與抗爭。片子裡Miguel為了追逐音樂的夢想,不惜離家出走,甚至到了「另一個世界」也被祖先們制約著。
一個朋友問我,如果明知道孩子走的路會很辛苦,爸媽也是過來者,難道要讓孩子任由自己的選擇走向辛苦的道路嗎?
我的想法是,孩子知道這條路辛苦嗎?如果知道會很辛苦,他還願意吃苦走下去嗎?他若是願意承擔辛苦的後果,爸媽是否願意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呢?在現在這個快速的社會,其實各行各業都有傑出的人才,追根結底這些人台下練功的日子無一不是寂寞辛苦的,關鍵是父母親能否讓孩子長大承擔。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承擔的成年人會是父母親想要的嗎。
爸媽或許會擔心孩子在荊棘的路上跌倒、失敗,這些其實都是我們過去的經驗給我們的植入的看法。當我們把失敗看成是一個過程、一個必然,那麼失敗就僅僅是一個經驗。每經歷過一次跌倒,我們都會學習下次如何能夠走得更好。「汲取經驗、走得更好」才是我們想要得到的。一旦我們有了「我會走得更好」這樣的觀點,我們就能夠回應每一次跌倒帶給我們的衝擊,拍拍屁股上的灰塵繼續前行。跌倒不是不會痛,而是跌倒不會成為阻礙我的負面力量,它不會讓我感覺自責、愧疚或是情緒暴衝。
迪士尼的動畫結局通常都是圓滿的。當Miguel彈起吉他,對著CoCo曾祖母唱起 “Remember me”,CoCo對爸爸的回憶油然而生,家族的衝突裂痕也隨著歌曲消融殆盡。看著老太太臉上的皺紋跟著曲調波動,手指輕彈,那一個的畫面柔和美好,家族的愛洋溢斗室。
電影終歸是電影,現實生活裡我們是怎麼受家庭規條綑綁,夢想與親情之間如何拿捏,如何在他人期待與自己期待之間取得平衡,都不是容易的事。或許我們可以問自己的是,即便充滿了困難與挫折、即便過程中會失敗、即便結果不會盡如人意,我也願意面對跟接納自己遇到的衝擊、我也願意承擔嗎?
—————-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9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116
張瑤華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122
陳桂芳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