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看見自己

Photo by Fares Hamouche on Unsplash

作者:Charles Lee

中秋節前趁著空檔報名了一場哈克米取向的工作坊。這個工作坊有別於以往上過的課程,講師的短講與理論講解很少,也沒有太多的對話過程,整個工作坊的內容都是以各種設計的活動來體驗人我之間的細微感覺,藉此往內在探索。

其中一個活動講師要求六人一組,當中一人分享一個與自己相關的故事,而另外五人則分工合作,負責觀察身體姿態、臉部表情、手腳動作、聲調與語速、以及內在小孩的狀態。

小方是一個心理學研究所的博士生,身高一米六五左右,綁著一個馬尾,臉上戴著眼鏡。輪到她分享的時候,我負責觀察她的臉部表情。

「其實今天學校正好開學,我正處於一個極為忙碌的狀態。我很想來這裡上課,而學校的事情也搞得我相當混亂,但我還是翹課來這裡上課了。

今天我的指導教授因為人數不足的關係,一直打電話找我去上課,但我因為今天在這裡,所以我當然沒有辦法接到他的電話啦。我想到我剛進博一的時候,我的第一篇報告就被老師畫了一個大叉叉。我那個時候很沮喪,因為我本科跟碩士班不是心理學相關的,我必須要補很多的課,每天不停地上課還要趕報告,我感覺自己心力交瘁,快要崩潰,而做的報告又不受老師青睞,真的很想死。

不過老師說,以我第一次交報告的程度來說,我算是很不錯了。但我還是很難過,因為我這麼努力還是沒有得到認可。

我的朋友知道我的情況以後,有關心我,而且跟我說我已經很棒了,她覺得我這麼認真努力一定會有好的結果的。朋友的鼓勵我覺得帶給我一點支持的力量,不過,重要的人沒有看到,我還是覺得我做的很不好。我感覺他們沒有看到我。」

陳述吿一個段落之後大家紛紛在負責觀察的部分給予反饋。我的觀察是,妳的臉部看不出太大的表情起伏,不過我發現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是,妳的眼神跟大家接觸的時間很少,你大多時候都是仰著頭看著上方,或是低著頭望著地板在說話。

關於小方的故事,我聯想起一位朋友,她是個努力的媽媽,她曾經跟我說一件事:

「有一次和女兒聊天的時候,女兒突然迸出一句話問我:你喜歡小孩嗎?在那瞬間我並沒有意識到問話人是我的孩子,我輕輕鬆鬆地吐出:我不喜歡小孩。我以為一切都那麼自然,我只是講出我自己的看法。沒想到她的臉一瞬間沈下去了。

女兒反問了一句:那妳怎麼不把我們送給別人。

我知道那句話那麼真實丶重重地打擊她,我有點憤怒,我不喜歡我這個角色,但是我很努力了,我一直陪在妳身邊。然而我的回應仍然帶著尖刀:我能把你們送給誰。後來我告訴她,她們的出生都是我的期待,只是當我面對衝突的時候,我就會不知道怎麼辦,不知道怎麼走下去,但我還是很努力不是嗎?

雖然嘴巴上這麼說,但是心裡頭的我對我自己在怒吼著:「妳就是做不好、妳怎麼跟我一樣自我放棄、你為什麼不好好的站起來?妳看妳把你女兒傷得這麼深,她那個孤單、看不起自己的心就跟妳一樣」

我看見了小方以及努力的媽媽那樣認真,想要為自己的存在努力一搏的態度。

回到小方的故事,我除了給予我的觀察,最後還多問了兩句:「小方,有兩點我想跟妳確認。1. 妳說話的時候沒有看著我們,妳會知道我們都在看著妳嗎?2. 妳怎麼看妳自己做的努力,那樣的妳,妳會怎麼形容她?」

我們總期待著看著別人的反應來評價自己,這個「裁判」的權柄永遠交在別人的手上。什麼時候我們才能為自己做主、為自己讚賞、看到自己。我心疼小方跟朋友一直企盼著別人來「看見」自己、證明自己存在,也激賞著每個角色盡力扮演好該有的身份。

生命的存在如此美好,我們卻甚少看見自己。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1

打開接納的門對話沙龍(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7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9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116

張瑤華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122

陳桂芳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206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