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下需要]
作者:Bobo Hung
«創造生命的奇蹟»作者 Louise L. Hay,在演講及著作中,多次提到:「重複的模式,顯示出我們的需要。」
意即,我們所擁有的每個習慣,一再經歷的每一個經驗,以及時常重複的模式,都顯示出我們的內在有一個需要,這個需要和我們所擁有的某個信念有關連。如果沒有這個需求,我們不會那樣做,或變成那樣。要轉化這個模式,我們需「放下需要」。這也是我在生活中,一再重複的、有效的練習之一。
告別暑熱,秋意正涼的早晨,我沖著咖啡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國外的朋友小儂來電。
傾聽了小儂在異鄉生活的不容易後,我說:「親愛的,我只能再陪伴妳十分鐘。若是可以,妳希望在這十分鐘的談話中得到什麼呢?」
小儂:「我想得到平靜。」
「平靜一直都在妳內,只是我們需要找出,是什麼使妳感受不到平靜的自己。」
小儂:「昨天的電話裡,我姊姊一直提到,我大兒子個子太小了,在白人兒童團體中,容易被霸凌。不需姊姊提醒,我早知道我兒子身高輸別人很多,我姊姊的話語,使我更焦慮。」
我邀請小儂拿出,我分享給她的情緒清單,陪她一個一個找出,她內在正流竄著的千百滋味。
一一認出感受後,我請小儂挑選,這十幾個情緒及身體感受中,最強烈的一個:擔心。
有意識地停頓後,我在視訊鏡頭前,專注地問:「小儂,如果…我是說如果,昨日沒有姊姊的來電,妳還會擔心妳大兒子嗎?」
小儂:「會少很多。」
「妳的意思是說,即使沒有昨天發生的事,妳還是熟悉擔心的感覺,是嗎?」
小儂:「是啊,我很擔心我兒~」
「小儂,如果…你兒一路長高長壯、一輩子舒心快樂,妳就不擔心了,是嗎?」
小儂:「是啊。」
「真的嗎?妳所有的擔心,都跟大兒子有關,是嗎?」
小儂:「不,我還得擔心我父母、我先生,還有台灣的弟弟和妹妹。」
「所以,即使沒有姊姊昨日的來電,即使妳大兒子一生順利平安,依然有很多素材,可以讓妳感到擔心,是嗎?」
小儂:「是。」
「若我現在帶妳做一個練習,妳願意嗎?」
小儂的眼中有淚水(我知道那是不安,但我願意等待她):「我怕我會崩潰…」
「若這個練習可以幫助你,在擔心升起時,接住自己,妳願意嗎?」
小儂:「好,我願意試試看。」
接下來,我邀請小儂深呼吸,放慢語速,用口語說出:
「我願意放下,我的內在對於感到『擔心』的需要」
「我願意放下,我的內在『找尋令自己感到擔心的事件』需要。」
至此,小儂的情緒有更大的流動,我只是專注地在視訊中與她在一起。
小儂:「謝謝妳,我好多了。」
「妳內在經驗了什麼,讓妳覺得好多了呢?」
小儂:「原來『擔心』是我自己的,跟我姊姊和我大兒子沒有很大的關聯,謝謝妳幫助我看見。」
「親愛的,擔心就只是擔心,它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它常常會換上不同的衣服,來拜訪我們,刷一下存在感,那與身邊的事件及他人不一定有關聯。但請記得,在妳內在冰山的底層,有一個大我,是那個遇到困難時,沒有困難的自己,始終安好,妳感受到她了嗎?」
我請小儂再回頭去看,數分鐘前的自己,感受自己的感受後,並邀請她時時回來看見自己的擔心,不批判,只是看著,並回到呼吸。輕輕地,停在正向處,結束了這通越洋連線。
正如榮格說的「如果無法意識到無意識,它就會指揮你的生活,然後你會稱之為命運。」
看見了、意識到了,就有機會改變了。
我們是人,人是流動的,不可能永遠那麼殊勝。
透過學習,我們可以重新決定:「無論發什麼事都不遺棄自己。」找到更舒服的活法。
我喜歡與家人一起散步,欣賞著僅剩不多的阿勃勒花雨,
也讓自己練習,向內在許多放不下的執著,溫柔地告別,
祝福小儂,也祝福我自己。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1
打開接納的門對話沙龍(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7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9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116
張瑤華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