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崇建老師工作坊–課後問與答

「當重述女兒話語時,她生氣的說不要學我說話…」
「問不出感受怎麼辦?」
「我逼著自己覺察、靠近、接納、允許…只是胸悶依舊…」

有句話說:「我人生最痛苦的時刻,也是我展現最多力量與勇氣的時刻。」親愛的朋友,此時此刻,你好嗎?我們一起,跟自己同在,深深呼吸一次吧~
—-

問:
最後在教養議題上,如果阿建小朋友真的有說把麥克風送給C,卻反悔或忘記,那麼大人應該要怎麼應對,讓C還給阿建?或者要怎麼跟反悔的阿建應對呢?
答:
若是小朋友忘記自己送了,那麼自己的孩子,是否會在好奇的對話中說出來?若是能夠有好奇的對話,孩子就多了一些機會說出真實。那麼送人的小孩反悔了,怎麼辦呢?我的處理:
1、依然請孩子還給對方。
2、跟孩子討論失落的情緒,討論反悔的給予,孩子怎麼看待?我是如何看待?
3、我會在討論之後,買一個送給孩子。這裡必須說明,還給反悔的孩子,還有再買一個給孩子,牽涉到我的教育觀,牽涉到我對人事的看法,只是我個人的處理原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教育觀,在對方孩子反悔的狀態下,每個人都有不同教育想法進來,我說明的部分是我的作法。
—-

問:
好奇的對話是否適用於情緒障礙的學生?
答:
好奇的對話,是瞭解對方的方式,也利於對方覺察。情緒障礙的學生,通常不被理解,也對自己的情緒可能陌生,因此透過好奇,尤其透過情緒的好奇,我過去的經驗中總有突破性的結果。
—-

問:
請問老師,當重述女兒話語時,她生氣的說不要學我說話,這樣我可以表明自己有傷心而暫停對話嗎?因為擔心自己情緒上來又打壞關係了!謝謝老師,您的課程讓我受益匪淺,改變了我就是改善我的家庭。感恩。
答:
1、當然可以。
2、審視自己是否重述的地方有問題,是否重述太多次?那麼在那些點可以改為什麼語言?
3、當孩子情緒好的時候,談談重述的部分,孩子聽到什麼?也解釋自己為何重述?比如想要確定她的想法,想不到能怎麼安慰她?都是可以坦誠說明的理由,讓孩子真正與父母連結。
—-

問:
期待進階課程. 還有問不出感受怎麼辦? 如何分辨是小我在編劇情?還是真的感覺難過?
答:
1、問不出感受,那就以情緒選項。其次,等到衝擊明顯時,再提問感受。
2、如何分辨劇情還是真的難過?只要頭腦沒在思維裡轉,專注的跟感受在一起,就比較貼近自己,為了避免思維干擾,不能跟感受多連結,因此有了4A的步驟,讓思考專注於感受。
—-

問:
第三天中午用餐前,老師帶領大家做一次冥想,我跟隨著老師的帶領,突然提到父親時,讓我感到非常的恐懼與害怕,但以前我會覺得非常的厭惡與恨,這次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驚慌了一陣,腦中一片空白,想起老師這次的重點–接納自己的情緒,默默地念了一遍後,胸悶與呼吸困難方稍有改善,但卻還是極不舒服,我懷疑我有其他的情緒,深呼吸後猛然發現,居然是極度的自責,其實我無法接受,被傷害的是我,為什麼我要自責,為什麼?
就在糾結中,冥想結束了。張開眼後,眼淚低落,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我要自責?
一站起來才發現頭暈目眩,我想吃完午餐也許就好了,但這暈眩感卻是持續到隔天。星期四晚上,我透過書寫的方式來回朔,我逼著自己覺察、靠近、接納、允許,滿滿的噁心感讓我嘔吐+呼吸困難,頭暈,難過到躺在床上睡著了。但隔天一早,暈眩感消失了,只是胸悶依舊。我想請教老師,我這樣做對嗎?
答:
真是很不容易的歷程,妳的覺察是敏銳的,也是痛苦與驚人的。透過書寫療癒,沒有問題,但最好在結尾處,收在對自己的欣賞、正向裡。還有上課時提到,建立一個安全的島嶼,在安全的感官與不舒服感擺盪,是讓自己安全的方式。
—-

問:
與小弟對話時,常用以往經驗,認為他在說謊或討好,內在無法真心接受時,彼些如何相處?如何對話比較適當?
答:
1、當遇到這些狀況,你內在的感覺,是否可以覺察?可以試著回應與照顧自己?
2、問問自己在關係裡,想要相信他嗎?想要跟他跟好的連結嗎?即使他說謊,你也能接納嗎?若是的話,那就能進一步,若不願意的話,就問問自己在關係裡要什麼?什麼選擇是你自己可以負責的?
—-

問:
1.在練習4A的時候,當在走第2個A時會開始漸漸有不明的情緒(全身很不自在),雖然還是把4個A走完,可是會不舒服,這時要如何比較好。(走完4A?)
2.在走4A時會有另一個反抗的聲音想去壓抑情緒
3.在和先生對話時,如果停頓,先生就會馬上開始說理,(當時我會很不舒服必須先梳理自己的情緒),然後告訴他我有點情緒需要整理,先生會直接走掉或繼續說理,對話會無法再繼續。
4.在和孩子對話時,孩子會尖叫打斷或打岔,很常眼神無法對焦的飄走,常不知所措。
答:
1.在第二的A時,試著停下問問還有什麼情緒衍生?或者四的A都做完了,再以情緒選項問自己,是什麼情緒被挑起了?再走一次。
2.慣性阻止新的嘗試,你可以問自己,是否要嘗試?是否要跨越一個小我?若是肯定的答案,就給自己一些力量。
3.雙方都和諧的時候,說自己的狀況,並且和先生協調,若在情緒當中協調,通常不會有好的結果。這一條路不容易,需在日常中先練習,比較有可能在狀況時應對。
4.對話時,孩子尖叫打岔,可檢視自己,是否應對姿態有壓迫,問自己是否願意試著改變應對姿態?其次,覺察自己是否在說教?指責的語言,更改為好奇。若是好奇時,孩子就尖叫,覺察一下「好奇」的方式,是否帶來壓迫?
—-

問:
想請問是否能邀請老師到學校演講
答:
感謝。已經很少接演講了,建議請長耳兔的工作夥伴去,他們的演講都很受好評。
*長耳兔的回覆:
謝謝老師的推薦,也歡迎學員夥伴們私訊長耳兔邀約講座與工作坊。

(Photo by Mattia Zanon on Unsplash)
—-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1

打開接納的門對話沙龍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7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9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116

張瑤華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122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