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擁抱拒絕

 

[擁抱拒絕]

影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ZXgApsPCQ

講者:Jia Jiang(蔣甲)

整理:Bobo Hung

蔣甲,是位高中才到美國讀書的華人創業家,他最被廣為人知的,不是他的學歷或年薪,而是而對於自己生命的學習及實驗精神。2016年的一本書«被拒絕的勇氣»,是本講者的著作,裡面更詳細地說明了他的100天被拒絕實驗,影片中的細節,不時令正在閱讀的我,笑到停不下來。

書中及影片中,蔣甲都提到六歲時,老師在班上的無心之過,該回憶卻在他的人生中時常影響著他,特別是被在許多貌似被拒絕的情境發生時。三十歲的他,想掙脫這個情緒陰影,上網查詢了「如何克服被拒絕的恐懼」,海量的文章及分享出現在頁面上,用不同的面向闡述了恐懼和痛苦的來源,或者有些激勵文寫著「克服它、面對它」。

這些知識、數據、或精神喊話…誰不知道啊??!但蔣甲的心裡真正想探尋的是「為什麼我知道了這些,還是很害怕呢?」

後來他找到了Jason Comely發明的Rejection Therapy的相關資料 (認真了解後,我依然覺得,這是一個新奇但需要心臟夠強的人才玩得起的實驗),用三十天的時間,去找尋被拒絕的機會,並紀錄下來,認為此療法,可以緩解被拒絕的恐懼。去面對被拒絕的情境,去發現可能的結果,去見證並體驗事情不會發展到自己想像的那樣,從而減少被自己假想的恐懼控制的次數。

從向陌生人借一百元美金開始,蔣甲開始了被蒐集放拒絕的經驗,佳將自己找尋被拒絕的過程用影像紀錄了下來。

這個離譜的舉動,其實並不離譜。我的好奇是,離譜的餿主意,人人會出,但有勇氣去實踐,背後需要多大的渴望,才有辦法帶著自己完成呢?

最後的結語是,許多改變世界的人,如甘地、馬丁路德、甚至耶穌,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他們沒有讓拒絕定義他們,反之,他們用他們回應拒絕的方式,定義他們自己,他們擁抱拒絕。

我們不需要成為偉人,來從拒絕中學習、成長。對蔣甲而言,「拒絕」是詛咒、是夢魘,因為太害怕拒絕了,所以不斷地逃跑,拒絕卻反而得以困擾他的整個人生。當他開始擁抱拒絕後,不斷地嘗試,使得拒絕,成為他人生中最大的禮物。

他出書,並開發出許多練習工具,幫助了小時候的自己,同時也得以,幫助同樣想從被拒絕的恐懼中解脫。


張瑤華老師新竹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801

陳桂芳老師台中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920

打開接納的門對話沙龍(台北)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7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9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