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上緣浮出水面的是事件,而面對事件的這條水平面就是應對姿態了。薩提爾女士將人的應對姿態分成五種,除了「一致性」的應對姿態以外,其他的姿態都有可能造成與他人連結不和諧的情況。
雖說其他的姿態是不大健康的,但每個姿態都是我們在家庭關係、人際關係裡的生存法則,各有資源。
崇建老師也針對了他所認知的應對姿態給大家做介紹。
羅志仲老師進階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628
張天安老師進階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705
羅志仲老師高雄初階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719
李崇建老師台中工作坊-台中第二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715
張瑤華老師新竹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801
李崇建老師台北工作坊-台北第三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816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9
若父母有感覺口述四種狀態造成影響,想讓小孩從童年去感受、感覺自己,該如何去做呢?
四種應對姿態都是我們過去學來的求生存姿態;我們可以從自己這一代就開始多做一致性地溝通,減少孩子在應對上又承襲了我們較不健康的姿態。
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可以多運用冰山理論,在感受的層次多浸潤。
如果家人(成人)不想進入更深的冰山, 該如何開始?
尊重與接納。關鍵是,當別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是,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失落,我們是否也可以允許自己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