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的新竹工作坊,學員夥伴們,又回來做「面對」的功課了,這讓小編想到覺醒的力量中所說「『面對』不管在神話學或超個人心理學中,都代表著極重要的意義;『面對』亦是超越自我最短的直接路徑!」
是啊,打岔也可以,但根本之道,還是面對啊~
—-
問:在關係中,自我覺察到自己對關係有一份無法被滿足的期待且情況無法被解決時,該怎麼繼續好奇?
答:在無法被滿足的期待中,先覺知自己的感受,並且回應自己的感受,若可以的話,可以給自己愛。對自己好奇的部分,若無法停頓在感受,思緒就會一直迴圈,用處不大,但是可以分辨那是過去,此刻自己有能力給自己愛。另外,可以透過三人小組探索與滋養。
—-
問:阿健老師,雖然因為不喜親子天下的做法,所以不打算推出續集的影片,親子天下會少賺點錢,但真正虧大了是我們這些想像阿建老師學習的學生,也許可以不用跟親子天下退出續集,但還是希望能有機會可以看到續集影片。阿建老師的新書小本子沒有販賣,我們可以如何取得呢?是要報名下一階段課程才能拿到嗎?
答:感謝你的回饋,親子天下對我很好,他們有其工作,所以乃人之常情,未來有機會我再考慮。小冊子未來詢問長耳兔,再看看可以在什麼方便的地方拿到。祝福。
—-
問:阿建老師,我朋友有一位國中生小孩,在學校的交友圈是一個小團體,但這個小團體會相約在課後一起玩網路遊戲,在遊戲需要團隊合作,所以大家需要一起參與,少了一個就無法過關,家長的困擾是,玩遊戲的時間太長了,小孩的回應是,若不一起玩,在學校會被排擠沒有朋友,請問這時該如何應對?
答:這個問題牽涉到孩子的期待、渴望,但大人想要解決問題,因此對話要帶入限制,與規則的建立,但是這都是困難的談話應對,我比較建議先以好奇探索,其他的部分,我無法在文字裡述說,因為牽涉對話者的內在,是否也和諧寬闊?
—-
問:「好奇對話」中避免問「為什麼」的原因?問「為什麼」乃是一般人好奇的正常問句。
答:在東西方談對話或者溝通的書,都邀請對話者不問「為什麼?」起因為什麼的問句,常常讓聽話者感到被質疑,或者不舒服,因此取代為:「我很好奇」、「發生了什麼事?」和為什麼的意思一樣,但是聽者的感覺不一樣。
—-
問:channel 1 2 3我還不是很懂 感受的感受好像也還不太了解 我會再去看老師的書和這次的講義 不知請老師再解釋會不會太……
答:頻道一二三,是邀請學員關注的對象,1是關注自己,2是關注對話者,3是關注講師。是一個覺察與學習的方式。感受的感受,是當一個人有了感受,比如生氣,卻因為生氣衍生出愧疚,因此生氣是感受,愧疚是感受的感受。感受的感受的探索,有助於覺察人內在因為感受的制約,受制於童年的經驗,當我們長大了,可以學習覺察,以及重新讓自己自由
—-
問:關於界限,上課時,老師說要代孩子(因為孩子較小?)執行。我的孩子,現高二,沈溺於電玩,那我是否還可以限定使用時間,如不遵守就直接關掉網路。還是,我現在只先做覺察和回應自己。還是覺察、對話、界限三者可以同時進行? 謝謝您
答:可以。但是,過去因為缺少對話,可能都在四種應對姿態中進行,因此要建立界線,並不容易,我通常邀請父母,先建立對話的基礎,當對話的連結進入了,再來談界線的問題,而且,孩子快滿18歲了,網路的沉迷,常常是非理性,18歲了,孩子就要脫離家庭,那個界線與規條,就變成了自律,因此自律沒有形成,卻一直在父母的期待裡被規定,那顯然是緣木求魚的作法,所以我建議先有連結。
—-
問:在最後的冥想中,一開始老師說赤腳走在草地上時,我冒出來的畫面是個天真的小小孩,2-3歲吧,跟著老師的引領,無憂無慮地走在草原上。老師說到後面的走過來的人,我感受到的是我的母親,年輕時的母親、年老時的母親輪番出現;聽到那是童年的我時,後面的影像我完全混亂了,我不知道如何讓先出現的幼小的我變成長大的我,更無法讓後面出現的母親,變成18歲以前的我。
答:關於冥想給我的回饋,甚好,有助於我將來修正如何帶領。感謝。
—-
問:想請教老師,我和孩子做了一次對話,(我以前會打孩子)他現在6歲,他寫完功課要求我檢查!我看了一下,問他:「你自己檢查過了嗎?」他說:「檢查過了」我說:「可是媽媽看到還有錯,你可以再檢查一次,為自己負責嗎?」他說:「不要,我要妳直接告訴我」我説:「如果你不想要負責,那就不用再給我檢查了」他之後就把作業放到了書包!過了十分鐘⋯他趴在床上大哭!我問了他:「你覺得很難過嗎」他說:「對」我説:「你怎麼難過了丫?」他説:「不知道」我說:「是因為媽媽不幫你檢查作業所以你難過嗎?」他説:「不是」我說:「那你這麼難過,媽媽在旁邊陪你」他忽然大哭的說:「你不是不愛我了嗎?」我説:「我很愛你丫」他説:「你不想幫忙我就是不愛我」我説:「不管怎樣我都很愛你,但你得為自己的事負責」他說:「你之前都罵我、打我!所以你沒有愛我」我停在這!不知道如何回應!就開始念故事書給他聽了!(轉移他注意力😂😂)請問老師,我這樣的對話是那個環節有問題嗎?我應該繼續對話下去嗎?謝謝老師。
答:這樣的對話即使有瑕疵,但是都值得讚賞。若在對話中檢討,一開始孩子已經說檢查過了,但媽媽說還有錯,那麼媽媽可以指出來,哪裡有錯誤?並且好奇孩子,剛剛是否沒看見?是否習慣忽略這個錯誤?避免當一個檢察官,那會變得冷酷無情。孩子過去習慣了打罵,可以在此問孩子,以前的方式,孩子喜歡嗎?並且說明媽媽用更好的方式愛你。
—-
問:我很好奇我是怎麼了,第一次上完課有被充電的感覺,可是這一次卻沒有,不過感受有變深了,上課三天中有一次感到有力量,想要請教老師這是正常嗎?如何讓自己經常可以感覺到有力量?
答:這是常見的狀況。當我們覺知了另一個層次,是沒有力量的層次,會有無力感,或者感受變深,但是還沒學會如何給自己滋養。若要讓自己變得有力量,先接觸無力的部分,接納無力與無能的時刻,再給自己愛,會是比較好的途徑。
—-
問:Sorry to type the comments in English, because I do not want to spend one hour to express myself by typing in Chinese. I am sorry that I did not think it helps me a lot(of course it ‘s my own problem), I have to say that I finished with more scars and which is not what I expected. I have two suggests: 1) please do not use the sentence “that’s your own problem”(那是你自己的問題), I am sure there is a better way of communication to express the same idea. 2) suggest to have more practices between the attendees.
答:生活更快樂,需要的是為自己負責,並且接觸自己的不快樂,那是一種誠實與接納,這需要一點時間學習,我沒有能力給予一個答案,立刻就得到好處,只能帶來覺察與為自己負責的站起來,在這一點上,你是坦誠面對的,但那的確是自己需要面對,因為長大了,會應對豐富的世界,可以詢問的是,若那是自己的問題,我需要如何應對這個問題?如何釐清一個期待,是合理的期待?還是不合理的期待?如何應對自己的感受,這是課程理我想放入的部分。祝福。
羅志仲老師進階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628
張天安老師進階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705
羅志仲老師高雄初階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719
張瑤華老師新竹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801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