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身體就是練心」、「你的身體就是你的名片」、「自己的嘴巴都控制不了,那你還能控制什麼」,坊間充斥著各種口號,給我們跟著喊。
學習的路上,我們不再只有行為主義可以奉行了,透過學習,我們了解了,牽制著我們的「業」,看見了,就便有機會改變了。聖經中,使徒保羅說:「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小編說:「立志減肥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這位學員的分享,深刻地描述了,我們被困在自己的慣性中,想改變,卻免不了挫折感的省思。
改變的曲線,總是起起落落的,但我們不放棄,在長耳兔的兔子洞中,我們知道,有許多夥伴,跟我一樣,跌跌撞撞,也從未放棄。
[學員心得分享]
有時候孩子的無能,是因為父母的需要。而我自己身體的失能,也是因為我未覺察的需要。
很殘忍啊。但從系統的角度來說,你一邊擔心孩子長不大,一邊潛意識裡其實希望他最好都不要離開你。那難怪他真的就離不開你欸。最近不知為何,覺得一切的因緣裡都是有能量,或者說是業力在流動的。會發生的事情,有其存在的意義,或許也反映了我們內在未覺察、未解決的課題。一切都會往平衡的方向去走。就像身體一樣,你對它越狠,它會自己找到出路討回來,而老是無法解決的家庭困境,可能也是看似有問題的孩子成了代罪羔羊,幫助父母去滿足他們自己被需要的存在感。原來,光是煩惱與無力,也可以是一種存在感。
我感覺,其實孩子會無意識地覺知父母最底層需要,然後無意識地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去滿足它。所以,要讓孩子回到他自己的人生裡、自己的位子上,其實最需要的是父母好好地回到自己的位子,去把自己照顧好。這可能很接近家族排列的觀點,但老實說我不懂也不打算去懂那種跟無形眾生太接近的「術」(人都已經那麼複雜了還處理到祖先去……?) 我只是覺得,會不會常常,我們都搞錯重點了?我們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也才會惱怒不知道為何會有那麼多問題,但其實問題不只是問題,問題其實是我們真實狀態的反映,叫我們要好好地、如實地來照見自己。
就像在面對自己長期未覺察的eating disorder,才發現精算營養之後,明明長期出現過大的熱量赤字(標準的過度少吃多動死更快),生理期都消失了(碳水吃不夠,身體自動關閉生育功能來節能減碳),但我還是很鴕鳥地不願意面對自己吃太少的問題。堅持我明明都有吃飽不會餓,但其實是我已經餓到習慣了。人感覺不到飽當然嚴重,但感覺不到餓,更嚴重。因為我流失的每一公斤肌肉,不是只有身體的肌肉,可能還包含了內臟與大腦這些難以再生的部分……。但我知道嗎?不,我不知道。我是標準的越減越無腦。瘦不下去就吃更少動更多,硬是拿掉全部澱粉還自己很得意。
為什麼我會變成這樣?這幾天邊忍住想吐、想運動補償的衝動吃進一小條地瓜的時候,也會反省到底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為什麼我永遠在減脂路上?早已經忘記吃飯的享受感。現在看到食物,常常慣性都只看到蛋白質、碳水和脂肪等三大營養素,一邊吃一邊怕,因為不能吃肉,更怕。為什麼我要把自己能吃的東西越砍越少?肉不能吃、精緻澱粉和甜品不能吃還算合理,但一路演變到現在,連牛奶、起司、地瓜、堅果、五穀飯這些原型食物通通都承受不了,吃一份下去就罪惡感恨天高。這樣根本不正常,這樣我根本不能活。微量營養素都攝取不到。
為什麼,我不允許自己活得快樂?只要覺得壓力大、感受到生活某部分可能會失控,就會慣性地用嚴苛控制身體來處理。我還是拼命地想讓自己過得辛苦,因為我堅信過得舒服、什麼都可以吃還可以被愛的生活,像我這種人(哪種人?胖的、醜的、黑的…不夠好的…不可以不努力的……)是沒資格擁有的。我根本就不相信,自己可以過得輕鬆。如果感覺輕鬆,那必然是我太懶惰沒好好管理。反映出來的就是極端,某部分極端地嚴苛(例如我失能的飽足感,就算吃不夠基礎代謝,照樣會自動覺得噁心想吐),某部分極端地失控(例如會慣性地寧可追劇也不想與人接觸,例如再玄一點就會自動受傷讓我無法再逼迫自己運動)。
我的心要回到中道上來。接受會是我的不會失去,不是我的(例如現在很瘦的身材)再怎麼緊抓它也會找到機會逃走。我們得到的都是人生,失去的,其實都只是僥倖。Eating disorder,要提醒我的是控制欲的問題。我太執著於要「修好」任何東西,修好我的關係、修好我的身體、修好我的家庭,我堅信只有我把這些通通修好,我才值得一個被愛的人生,也才有資格去愛一個人。但是,我又用什麼眼光在看自己呢?
潛意識裡,我的需要都是「可憐」、「辛苦」、「拼命」,但我有權力讓自己活得更自由嗎?我有勇氣練習放下控制、放下這些自我應驗的預言嗎?我還需要這些標籤,來保護我免受愛與被愛的失望嗎?我願意,練習自由地活著嗎?
李儀婷老師台北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323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台中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330
愛與自由的體驗之旅沙龍台中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1
打開接納的門沙龍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