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面對悲傷

Image result for 面對悲傷

這是一篇網路上流傳的短文。面對親人的逝去,我們內在感到悲傷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事了,但是許多人會對這樣的感受習慣性地刻意壓制,或是把注意力放到其他的地方,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讓自己被滿滿的情緒淹沒了。會有這些舉動,是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感受常常升起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不應該悲傷、我們應該要遠離悲傷、悲傷對我的生活無用甚至有害等等。

我們是一直這樣看待自己內在的嗎?

曾經有來上課的學員提到了父親的離去對她有很大的影響,每每她都會因為想到父親生前的痛苦讓她也痛苦不已,影響到生活。父親離開之後她除了悲傷之外,也有對父親深深的疼惜與可憐,因為父親臨終以前臥床的樣子讓她不捨。她的內在對自己同樣有著自責,沒有讓爸爸在世的時候能夠更安穩、舒服。隨著爸爸的離開,那一股哀傷一直縈繞心懷久久不散。

課堂上這位學員透過老師的引導,讓自己看見了那個哀傷,與自己的哀傷貼近。同時明白了自己不願意放手讓父親離開,不但囚禁了自己,也無形中囚禁了父親的自由。

想自由的人,面對悲傷的第一步就是面對它、貼近它、接納它,並且對這樣的自己能夠深深感到尊敬。


<網路短文>

我數個月前經歷喪父之痛。父親肯定是我所認識最聰明的人,然而他在去世前已病得相當嚴重,智力大幅退化。

最近這段日子,我會在最不恰當的時間和地點突然悲從中來,無法自抑地流淚。

這種狀況發生得越來越頻繁,我試著控制自己。我會告訴自己,他患的是那麼可怕的病,對他、對我們家人而言,死亡何嘗不是一種解脫,他直到生命盡頭都擁有滿滿的愛與關懷,葬禮辦得非常成功……總之,我沒有悲傷的理由。但沒用,我哭得更頻繁、哭得更厲害。於是,我加緊尋找更好的理由勸自己,甚至覺得自己的行為太奇怪了,怎麼老是在哭,還哭得如此傷心。

直到我的合夥人好友,傑出的心理治療師娜塔莉問我一句話:「難道這個人不值得你為他哭嗎?」一語點醒夢中人,我聽了之後,立即換了一個角度看待自己的悲傷。我原本認定哭泣是奇怪、不恰當的,但這下變得合情合理,並且合乎自然規律。

自此,我不再對抗想哭的情緒,還遵照娜塔莉的建議,每天撥出一段特定的時間來想念父親。在這段時間,我會盡情回想與他共度的美好時光,哭個痛快,畢竟失去逝者之所以令人如此難過,正是因為永遠不會再有那些時刻了。由於我主動迎接痛苦,痛苦也不再不請自來將我淹沒。

當然,這個世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懷念逝者的方式。有些人就算不流淚哀悼,也會逐漸撫平悲傷情緒,若是這種情況,那麼並沒有必要做任何改變。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1222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台中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12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新竹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19

創作與閱讀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26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