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讓孩子學會認錯與承擔

參考文章:就算「不是故意的」,也得承擔起錯誤,孩子在學校誤傷了同學,媽媽要他面對的3件事

孩子在學校裡犯了錯,不小心誤傷了同學的眼睛,回到家後面對家長的質疑,孩子第一時間先試圖解釋自己不是故意的,接著僅僅回帶「對不起總可以了吧」。面對這樣的孩子應對,作為家長該如何面對呢?

文章中的作者當然對孩子「不負責任」地回答無法善罷甘休。她認為孩子的人格養成中,遇到犯錯僅僅是認錯還是不夠的。認錯只是面對犯錯時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要承擔後果,並且用行動表示,例如在適當地時機去關心那個受傷的同學。作者認為在認錯的過程中行動勝過語言,「…不要做個只會空口說對不起,卻不真心悔改的人,那只會淪為言語的巨人,責任的逃兵。」第三,就是避免孩子犯了同樣的錯誤,「…經驗是孩子成長最好的導師,在事情過後,父母要帶著孩子去回想思考,想清楚事情的始未成因,思考未來要如何才能避免錯誤。」

作為一個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裡,自然有責任要讓孩子知道犯錯與認錯的意義為何。只不過,一味地只要孩子認錯,無疑是超理智的只要尋求邏輯上的解決,而不是試圖貼近孩子的內在。發生什麼事了孩子一開始就急於辯解,而辯解之後又冒出一句只要道歉就好?因為大人的世界慣性地只想要快速得到一個「認錯」的答案,我們都忽略了孩子的內在發生了什麼變化。

在進行文中三個要點之前,可以做的是先關心孩子發生什麼事了,當時的感受是什麼,同理孩子的感受之後給予孩子負責的機會,讓孩子看到面對這樣的意外他可以有怎麼樣的負責方式。家長所處的立場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負責的價值,但太快地引導到大人的期待往往適得其反,這是需要留意的。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1222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台中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12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新竹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19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Gary Vee與年輕人的對話

年輕人面對初出社會總是有著不少的緊張與惶恐,雖然嚮往著未來的日子能夠由自己做主,但又怕承擔太多責任而無法負荷。

Gary Vee(加里 維納查克) 是一個行銷公司的負責人,他在某個活動會場遇到了這個20歲年輕女孩子,年輕女生對未來充滿了茫然。女孩子提出了她的問題,「…父母對我很嚴格,我想要離開家裡獨自生活,但我大學也輟學了,現在也沒辦法在經濟上支持我自己,身為移民,我真的對未來充滿困惑。」

行銷大師面對女孩子的問題,提出了他個人的看法,首先他強調,作為20歲的年輕人這個時間資產是非常充裕的,假設生命可以活到100歲,那麼妳的人生還有80年可以活,對於人生而言現在20歲的階段還是非常非常年輕的。第二,女孩子雖然作為外來移民,但在美國這個充滿機會的地方,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即便大學輟學那也不算什麼,甚至輟學也是好事。第三,多聽聽正面的聲音,不要一直把觀念放在眼前那些負面的事情上,人生還這麼長,即便有一點挫折都是可以允許的。正面思考、排除負面的聲音相當重要。

在聽了Gary這一番話之後,女孩子若有似無地聽懂了。當然Gary作為行銷大師這一番話是相當正面與激勵人心的。各位可以看看影片,思考一下這樣的對話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收穫與衝擊。如果我們自己是Gary這樣的長輩或角色,當一個年輕女孩子對我們提出這樣的人生疑問,我們是否可以有更好的對話脈絡。

如果可以利用冰山工具,我們會怎樣的切入對話呢?是否能夠利用積極傾聽來同理女孩子的困難、是否能夠幫助女孩子釐清遇到挫折時的感受、是否可以對女孩子觀點的來時路做個耙梳並且找到她的期待、是否可以在她渴望的層次做了連結之後調動她的生命力資源幫助她勇敢承擔與面對?

妳/你有更好的對話問句嗎?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1222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台中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12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新竹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19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20190112 活動公告

每個人都想要通往幸福的道路,但對於幸福的內涵與定義每個人都不同;運用薩提爾模式的基本信念與工具,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獨特的美好與幸福。

長耳兔將於2019年攜手張天安老師在台中舉辦年度第一場為期三天的薩提爾模式初階工作坊,想了解如何運用薩提爾模式的工具以及理念來滋養自己、照顧他人的朋友們,歡迎前來感受天安老師沈穩、內斂的授課風采。

時間:2019年1月12日-2019年1月14日(六、日、一) 9:00am-4:15pm
地點:台中市
講師:張天安老師
主題:在愛中成長-薩提爾模式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12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20190112 活動預告

「情緒潛藏於體內就像是森林裡受到管理的野獸。野獸不斷被壓抑無法出現時牠們並不會消失,牠們只會伺機而動等待森林之王的管理力下降時群起出動。」

天安老師在描述人的情緒時這樣形容。唯有重視自己的情緒、與自己連結,我們才有辦法更好地掌握過往經驗給我們帶來的資源。長耳兔與張天安老師即將於2019年 1/12-1/14 於台中舉辦三天的「在愛中成長-薩提爾模式初階工作坊」。邀請有興趣自我探索、連結生命資源的朋友一同前來體驗。

詳細報名信息將於近日公告。

*長耳兔一般會委由Accupass活動通購票平台辦理售票,想報名的朋友可以提前至Accupass活動通註冊帳號,以利後續訂票活動。

Accupass網址如下:
www.accupass.com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孩子頻繁求「抱抱」真的不是無理取鬧

參考文章:孩子頻繁求「抱抱」真的不是無理取鬧

大腦的三腦理論(triune theory of brain)主張人類的大腦因演化順序上的不同,可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爬蟲類腦、哺乳類腦與人類腦。

「爬蟲類腦」又稱為「腦幹」,負責調節最基本的身體運作功能,包括呼吸、心跳、睡眠、清醒等。不論你是否意識到,爬蟲類的腦永遠在執行中,日以繼夜,永不停休,因為它的功能和維持人類生命的最基礎生理狀態密切相關。

爬蟲類腦也就是人類感官最直接的控制中樞,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大人最好直接回應她/他的感官系統,也就是回應她/他的情緒。如果我們只在用理智的語言回應孩子,那就是在跟孩子的「人類腦」,也就是皮質層工作。對孩子而言不但沒有作用(因為皮質層的發育尚未完全),更會讓孩子無所適從。若是不回應孩子,那麼孩子便更會有疏離感以及被遺棄感,這個感覺是會落下印痕的。

當孩子在索討「抱抱」的時候,盡量溫和地給予擁抱,這會讓孩子在感官上直接受到滿足,並且日後與父母的依附關係會變得緊密,信任感也會增加。

文中提到,「媽媽的抱抱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的自然需求,心理需求,寶寶年紀尚小,對周圍的環境感到陌生,恐懼,媽媽溫暖的擁抱會讓寶寶獲得更多的心理安慰。內心安全感更充足,小時候被媽媽抱抱比較多的寶寶長大後會比較自信,正能量比較多,另外,寶寶在和媽媽抱抱的時候,身體會釋放名為內啡肽的激素,能夠讓寶寶的身體更健康,發育更好。」

上過崇建老師工作坊的朋友應該就會明白,對鬧情緒的孩子如何應對。首先是應對感官,也就是身體的部位,接下來是情緒,最後才是道理與規範。一旦了解人類情緒的流轉如何運作,我們與孩子的連結就會更貼近。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1222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新竹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19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神隱少女片尾曲-永遠同在

阿建老師的工作坊,常常會在某個段落,提及動畫神隱少女裡,白龍對千尋說的一段話。

小編就藉此,與大家分享這首迷人的生命之作吧~

神隱少女的主角千尋,在被迫踏上一段不得不開始的旅程後,被各個挑戰及苦痛洗刷敲打,終於在故事的結局,找回了父母及回家的路。

宮崎爺爺的作品,深度及口碑自然不用多說。小編看到的,是淚水滿滿的靈魂成長之旅。

以下分享的片尾曲,創作者木村弓,也是一個經歷了生命考驗的音樂家,她將她的生命經歷,寫進他曲調及歌詞中,其作品所散發的生命力,與千尋的旅程,同樣帶給我們,對生命前方的未知,繼續向前的力量。

人一輩子,無論故事的劇本多麼曲折,若在生命旅程的盡頭,我們終究會脫掉所有的角色,脫掉這個穿戴數十載的皮囊,回到純粹的靈魂狀態。

那麼我們希望為自己的旅程,為了自己,留下點什麼呢?

我們希望在這一世的光譜上,為了自己,留下什麼樣的色彩呢?

MV出處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7f5xJqvNQc&feature=youtu.be

 

我的內心深處 一直呼喚著
經常感到一股怦然心動 祈盼能在夢中相見

雖然悲傷之事 數也數不清
但我相信 我會在另一處與你重逢

在重覆錯誤的那趟旅程中

人們只知道 天空的湛藍
即使道路看起來 像是沒有盡頭
但我能用這雙手 擁抱光耀

道別的時候 平靜的內心
一切歸零 才能仔細地聽

生是如此不可思議 死亡亦是不可思議
不管是花、是風或是街道 皆是相同

我的內心深處 正在呼喊
一次又一次 都在夢中祈盼著

與其用說盡數不完的悲傷
不如用同一雙脣 輕輕吟唱

閉上眼睛就能看見 長存在心中的回憶
無法忘懷 所聽見的低低細語

在破碎的鏡子上,

還是依然能照映出 嶄新的景色

一天開始的早晨 靜謐的窗口
一切歸零 漸漸充實吧

不再追尋 遙遠的彼方
耀眼的珍寶 一直都在這兒
在我的內心裡 便可以找到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1222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新竹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19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自我厭惡

「負責,但不要自責」這句話聽起來容易,但對於許多人卻始終做不到。

從小被家長批評的孩子,很容易就會有自我價值低落的情況,在長大之後經常會處於混亂的狀態,不信任那些對自己的鼓勵或認可是真的。總是覺得自己不值得別人的讚美,總是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長久下來自然會處於憂鬱的狀態。

這個影片很簡單、明白的描述了自我價值低落,無法認可自己的人的內在,那種無助的心情隨時都會出現。好在這些症狀是可以透過持續的陪伴與聆聽來緩解的。

做為傾聽者,可以嘗試聽到憂鬱的人他們的渴望,不用給予過多的道理,因為道理是無法解決內在有困擾人的問題,只有傾聽與耐心的陪伴才是正解。

另一方面,對待孩子需要盡量保持正向與好奇,培養孩子自我認同、確立自我價值與自我負責。我們只要陪孩子走一段人生旅程,來面對孩子的成長即可。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1222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新竹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19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七年拍攝的8對夫妻的婚姻紀錄片-《幸福定格》

 

參考影片出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WBILU7YfM&feature=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ciLwfpPnI&feature=youtu.be

 

這是臺灣導演沈可尚的作品,探討華人婚姻價值的紀實影片。也是前陣子,小編的身旁的臉友們,紛紛分享的紀錄片,許多身在親密關係中的朋友,觀賞後,大都心有戚戚焉。

曾有位有智慧的長輩與小編分享:
「幸福,不是你看我我看你;
而是兩個人手牽手,一起走向同一個方向。」

成蒂老師曾在工作坊中分享:
「人,在每個生命階段,對伴侶的期待都不同,這是親愛關係中最困難的部分。」

志仲老師也曾多次引用學者John Gottman的研究資料,說明「對話」,在親密關係面臨挑戰時,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對話何其重要,但若沒有跟自己的內在連結,為自己的冰山負責,不只會無法對話下去,還會不小心讓關係留下傷痕。

阿建老師在『對話的力量』書中,把聽話的系統跟對話的系統,做了劃分。進入別人最快的路徑,就是先進入自己的內在。想了解自己的伴侶、想了解自己的孩子,想了解自己的父母,最快的路徑,就是我們先了解自己。

「傾聽」,是對話的重要基本功之一,
真正的傾聽,即使只有5分鐘,
我們就能與面前的這個人連結。

吳念真導演曾說:
「書裡的故事,都是二手的,都是別人一再傳頌的。
眼前這個人,他自己述說的生命故事,則是第一手的。」
生活中,刻意開啟傾聽模式後,學員們回饋了太多新奇的,現實生活改變的體驗。

對話的學習與刻意練習,
讓我們用感覺安全的步調,一步一步探索自己,
我們對自己好奇嗎? 我們與自己的內在貼近嗎?
想與我們珍愛的人連結,就需與我們自己的內在先連結。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台北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1222

羅志仲老師工作坊新竹場: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19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20181222 活動公告

「…觀點既然不等於事實,讓觀點更寬廣,更有彈性,更有選擇,也就是讓自己更自由。同時,也是讓別人更自由,讓這個世界更自由。」

鬆動妳/你的觀點需要一些體驗。長耳兔將於12/22-12/23、1/19-1/20於台北與新竹各舉辦羅志仲老師工作坊,邀請對自我探索、親子關係、人際與家庭關係、對話技巧有興趣的朋友一同體驗。

台北場:
時間:2018年12月22日-2018年12月23日(六、日) 9:00am-4:15pm
地點:台北市
講師:羅志仲老師
主題:在家庭與人際關係中找到自在的位置-對話技巧的運用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1222

新竹場:
時間:2019年1月19日-2019年1月20日(六、日) 9:00am-4:15pm
地點:新竹市
講師:羅志仲老師
主題:在家庭與人際關係中找到自在的位置-對話技巧的運用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90119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20181222 活動預告

「窗外這池浮漚,短暫、破滅,只是它的一部份,它還包括生生不息,甚至包括更深層的——這些浮漚,本來就是這方池水的一部份,沒有生,也沒有死,只是變換形相罷了。」「難怪印度一位智者,是這樣回應別人對他何時出生的好奇的,他說:「我從未出生!」既無出生,何來死亡呢?」羅志仲老師對於生命的本然有著這樣的詮釋。

長耳兔即將與羅志仲老師在12/22-12/23、1/19-1/20於台北與新竹各舉辦一場兩天的工作坊。邀請對個人探索、家庭關係、增進對話技巧有興趣的朋友留意近日活動公告。

*長耳兔一般會委由Accupass活動通購票平台辦理售票,想報名的朋友可以提前至Accupass活動通註冊帳號,以利後續訂票活動。

Accupass活動通網址如下:
www.accupa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