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章:對話,是親子關係的基礎橋樑
曾經在電視節目裡,儀婷老師跟現場來賓講了一個實例。儀婷老師的兒子有一次在動物園裡的馬路上,為了想得到某件東西而躺在路上,不願意起來。現場來賓談到自己過往的例子,舉出自己曾經也有過小孩子堵住玩具店門口不願意離開,就是為了某個玩具。那位來賓最後只好妥協,買了玩具給她的孩子。來賓聽到儀婷老師的例子,馬上就問到儀婷老師會不會覺得難堪,因為路上行人也會指指點點,覺得孩子沒教養。
儀婷老師的回覆頗為令人感動,她説:「我不會覺得難堪,同時我也會告訴我的孩子,就算全天下的人都對你指指點點,我也會耐心的陪你。」儀婷老師說,能夠這樣做到的父母親不多,原因是父母親的內在要夠安定,才能夠先抵擋得了外在的批評,給予孩子更大的空間與包容。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裡父母親倘若不懂得對話,往往會與孩子有越來越多的扞格。儀婷老師在文章裡舉了幾個例子相當的實用。當我們習慣性地出現負面語句的時候,倘若我們能夠先多一點覺察,便能給對方更多的溫暖而不是針刺。
上一代父母給我們的教養方式或許不盡然正確,我們也很難改變我們的父母親,但至少我們有選擇,不再複製不好的教養方式,讓親子對話更有品質。
張天安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826
李儀婷老師工作坊: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lopwilldo20180915